APP下载

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20-02-22周青张素梅朱华庆汪渊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管理模式运用

周青 张素梅 朱华庆 汪渊

摘  要:将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运用在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中,教师将教学工作中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促进教育发展,探索管理规律。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系统分析法,从现实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对基因工程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了反思,探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育管理  管理模式  课程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a)-0207-04

Abstract: Teachers regar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s the research topic, using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research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ducation, explore the rules of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al work, the method of system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reality research, target research,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feasibility research,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adopted.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re reflect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in education  practice is discussed.

Key Words: Educ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l; Curriculum; Application

在中國的教育管理学界,通常把现实中的教育管理模式分为3类:一是经验型模式:完全以人们以往的教育经验为依据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经验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束缚了教育管理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行政型模式:完全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缺乏教育的特色和个性。三是科学型模式:完全以科学的教育管理规律机械地开展管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感性因素和行为复杂性,对规律盲目信从。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安于现状是一种危险的状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把握课本的知识性也要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模式突出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

1  微观的工作状态和宏观的社会发展趋势需要运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自身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1.1 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的提出有两大背景

从宏观上看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各领域都处在变革的大潮中,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既给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微观上,学校实际管理者的工作状态是事务性的,整天开会、检查、听课、汇报等,很少有时间去思考一些课程的改革和学科的建设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2]。微观的工作状态和宏观的社会发展趋势之间的反差,需要教育实践者实行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

1.2 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具有的特点

一是教师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到问题中去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3]。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具有“参与”、“改进”、“系统”和“共享”四个关键特性,即教师直接参与行动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改进以往的教学实践模式,使用系统的科学方法以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并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运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解决实践环节的实际问题

基因工程实验是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遗传物质如DNA在体外进行重组、筛选、纯化和鉴定,再转化导入宿主细胞中并大量表达,获得的重组基因表达产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基因工程相关的一系列实验技能和实验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4]。我们在本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基因工程专业课程时运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对课程的目标、设置、实验讲义编写、课程讲授等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强调一切从教育管理实际出发。在实施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时运用了系统分析法,其由现实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构成。

2.1 现实研究

现实研究就是发现目前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基因工程是一门复杂的专业课程,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是扎实的,一些单独的实验也做过,但对于《基因工程》实验整体流程把握不是很清晰,对于关键节点把握不够,如PCR引物的设计,相关的生物技术软件使用等,这些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所必需掌握的。

2.2 目标研究

目标研究一是帮助教育研究者了解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和管理?二是帮助教育研究者提出问题,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水平?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

2.2.1 课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我们以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的药学部分为主线,安排连贯的系列实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独立完成从目的基因获取、酶切、连接、转化、重组的筛选与鉴定、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纯化与鉴定,同时掌握分子生物学软件的使用、了解DNA序列分析、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申报和临床试验等相关知识。

2.2.2 课程的目的要求

通过系列实验操作,既使同学们加深对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理论的理解,又能对具体实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全部实验内容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记录、整理、总结、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作。通过具体实验设计的培训,使同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到达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3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基因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科学思维能力,采取了以下独创方法。

2.3.1 将单个实验串连成一个整体的大实验

通过精心的设计我们利用成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从RNA提取、反转录(RT-PCR)、DNA酶切、重组质粒构建、筛选、蛋白表达、蛋白分离纯化鉴定等常用的15个分子生物学实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因工程实验,按照基因工程实验的实际流程顺序完成实验。实验一得到的产物就是实验二的材料,以此类推,15个实验在10d内连续完成,环环相扣,充满悬念。

2.3.2 编写符合操作流程的实验讲义

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多年积累的实验方法编写了独特的实验讲义,成为同学们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指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新的实验技术,使教材达到新颖性。

2.3.3 在实验间隙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验设计

在整体实验中有一些实验间隙,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讲授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参考有关专业书籍,讲授一些实用的分子生物学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Quantity One等。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的原理、阐述单个实验在总体实验中的目的,让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每一项实验中要求同学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强调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要分析问题再次验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充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2.3.4 让同学独立完成一篇科研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想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路线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市场前景。学生自行查阅书籍和文献通过软件设计实验方案,如人干扰素生物制剂的设计及其表达,包括课题的简介、干扰素的作用和功效、国内外研究进展、生产流程、项目中需要的试剂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预算和市场销路等,让同学们分组制作PPT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讲,老师根据项目的新颖性、课题的可行性、演讲的艺术性、回答的准确性等制定了评分标准,为学生进行打分,让同学們合作学习,一起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5]。

2.4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对实践方案在实际运用中能否执行的研究,一般从政治、经济和技术等三个层面对方案进行验证。政治可行性是研究方案是否违反国家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经济可行性是研究方案的运行的成本;技术可行性是研究方案在方法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我们的全部实验都是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经典实验,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无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问题的反思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运用可能会出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问题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研究型管理才有可能发生。

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基因工程中各个实验技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关系到培养学生质量的关键。经过毕业多年同学们的反馈,我们所开设的基因工程实验课对他们就业读研具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在学校的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编撰了图文并茂的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不断探索改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单凭一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3.1 制定教育管理的研究规划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1~3年规划;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校内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课程实施评价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使研究性教学走向日常化规范化的道路。

3.2 充分发挥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

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开放图书馆和各级实验室为学生查找资料、利用生物学软件、亲自动手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创造条件。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同时特别发挥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加强同生产单位的合作。我们可以采取邀请生物工程公司的专家到学校讲授生产一线的工作状况,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聘请医疗一线的专家讲授生物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开阔学生的眼界[6]。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生物医学领域社会急需大量的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人才,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需要运用合适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这些都促使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运用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建玲.美国高校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54-56.

[2] 陈丽琴,谭仪忠.教育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92-95.

[3] 李修平,邵红,吴恒梅,等.研究性学习在基因工程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5, 35(7):98-99.

[4] 赵东旭,杨新芳,谢海燕,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改革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138-141.

[5] 颜菲,孙金平,郑旭媛.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8(24):224-227.

[6] 薛绍礼,屠培培,吴琳梅,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9(7):232-234.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管理模式运用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