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保密检查的效果的探索和研究

2020-02-22高峰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保密制度

高峰

摘  要:针对如何增强保密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从保密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三个阶段提出一些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密规章制度、设置实际合理的保密检查内容、梳理常见的保密风险点、采取多种保密检查形式、加强各级部门间的配合、采用先进的保密检查技术手段、落实各级各部门保密责任、秉公处理检查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

关键词:保密检查  责任落实  保密制度  整改落实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a)-0162-03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 on how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timeliness of confidentiality inspection. The suggestions are summarized from before inspection, during inspection and after inspection.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ing practical confidentiali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tting up practical and reasonable confidential inspection content, sorting out common confidentiality risk points, various forms of confidentiality inspection,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mong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dopting advanced secur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implementing confidentiality responsibilities of all levels and departments, handling problems in inspection fairly, providing practical rectifi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onfidentiality inspection;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Confidentiality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rectification

保密检查工作是涉密单位日常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密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涉密单位要深入、扎实、有序地开展保密检查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保密检查水平,促使保密检查的经常化、规范化、专业化,来实现“以查促学”“以查促管”“以查促改”的目的,准确掌握保密制度在各部门的落实情况,管控风险、排除隐患,改进保密工作措施,使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1  保密檢查前的准备工作

1.1 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密规章制度

保密管理制度是开展保密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提高保密管理工作的保障。首先,保密制度要全面,涵盖涉密单位涉及的全部保密管理事项。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14个基本的保密管理制度,规范涉密人员的行为。其次,保密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切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国家标准抄来的制度、外单位拿来的制度、照搬以前的老制度,纯粹为了敷衍上级检查,失去了制定制度本来的初衷,无法发挥作用。最后,保密制度要简洁高效,流程运转规范合理。保密制度的执行过程本来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无法避免冗繁的程序,如果可以使保密制度合理、高效、简洁的运行,那么就会提高涉密人员按照制度要求的执行效果。

1.2 设置实际合理的保密检查内容

保密检查是发现保密管理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保密检查内容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保密检查的效果。第一,保密检查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根据所要检查的部门不同设置不同的检查内容,要害部门部位重点检查人防、物防、技防的落实情况,非要害部门部位重点检查涉密载体的处理情况;根据涉密人员的岗位不同设置不同的检查内容,管理人员重点检查业务工作结合保密工作的开展情况,科研人员重点检查涉密科研项目的保密执行情况;第二,保密检查内容要与时俱进。保密检查是在不断的检查中发现问题,又在不断的整改中解决问题。随着保密检查的进行,出现的保密问题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保密检查内容不断改进。抄来的、以前的检查内容设置表都是不负责任的,并不能达到保密检查的效果。

1.3 梳理常见的保密风险点

通过日常的保密工作和历次的保密检查,保密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梳理出保密风险点,包括:涉密载体流转频繁的要害部位、涉密文件较多的职能部门、密级高的涉密科研项目、防范意识不强的涉密人员等等。做到提前预知、胸中有数,在保密检查过程中优先、重点检查保密风险点,降低失泄密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害后果[1]。

2  保密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采取多种保密检查形式

为提高保密检查的效果,提高人力资源,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保密检查形式。按照保密检查的内容分可以采取:学校组织的综合检查,针对某一常见的、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况采取的专项检查,以及二级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采取的自查。按照检查的频率分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定期检查事先通知各部门,使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样的检查中可以发现根深蒂固的保密问题;抽查不会事先通知各部门,这样的突击检查可以发现出日常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按照检查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实地检查和问卷调查。实地检查费时费力,但是检查效果比较好,重点部位、重点人员一定要采取实地检查的方式;问卷调查省时省力,但效果不佳,工作量特别大时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2]。

2.2 加强各级部门间的配合

保密检查的实施需要全方位,共同协作完成,变“一人唱”为“众人和”,保密检查工作才会全面开花。首先,加强保密办公室与保密委员会的配合。保密委员会是决策机构,保密办公室是执行机构。只有保密办公室严格地按照保密委员会的要求执行,才能确保保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加强涉密业务部门与保密办公室的配合。“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各业务部门一把手作为本单位保密负责人,要与保密办公室紧密配合,协调保密检查的各项工作。最后,加强涉密人员与保密办公室的配合[3]。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检查中得以提升,每一项的保密管理活动都需要涉密人员的密切配合。

2.3 采用先进的保密检查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技术监管早已是最省事、最公正的保密检查方法,在保密检查过程中采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阻断过失违规行为。第一,舍得投入,应装尽装。涉密单位要保证保密经费的数额和使用,把应该配备的技术监管设备和产品全部配备到位。第二,发挥作用,监管实效。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后,要安装运行,以便保密检查时运用监控设备发现问题。第三,及时升级,更新换代。保密技术不断发展,导致保密监控设备也不断更新,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换代,会出现安全隐患。

2.4 选择尽职尽责的保密检查人员

保密检查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方法得当是检查效果好坏的关键。优秀的保密检查人员应该做到:第一,把保密检查当做指导服务的过程。保密检查人员必须熟悉保密管理制度,了解保密工作新形势,在检查的同时解决涉密人员存在的疑惑,提供有效的帮助。第二,把保密检查当做教育培训的过程。对于存在隐患,应该当面指出问题根源,如何操作才能规避风险,这样的现场教育才会记忆深刻。第三,把保密检查当做交流提高的过程。通过保密检查,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涉密人员增长保密知识,提高保密技能,做到检查一次,前进一步。

3  保密检查后的整改要求

3.1 落实各级各部门保密责任

明确保密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保密管理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保密办公室要发挥指导作用。根据检查记录,整理保密检查整改通知书,提出初步的、可执行的整改意见;业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的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例如,科研部门负责定密管理,党政办公室负责文件管理,信息化部门负责涉密设备管理,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保密管理,人事部门负责涉密人员管理和培训管理,国际交流部门负责外国人参观和因公出国管理等;基层单位承担具体的保密工作责任。例如,按照保密办公室的指导意见落实保密检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按照制度要求建立各类保密工作台账,按照流程审批各类保密事项等[4]。

3.2 秉公处理检查出现的问题

要想保密检查做实、做到位,就要做到:第一要防止低标准。保密检查就是要检查到每个人、每台设备、甚至每条台账都要准确无误。所以保密管理人员要细致、严谨、不怕麻烦,绝对不能敷衍、降低标准。第二要防止存盲区。单位负责人及其身边的人员往往是管不到、查不到的死角,常常这些人就是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人员。保密管理人员应做到坚守原则、不落死角、依法行事。三是防止怕得罪人。對于违规问题的处理,会得罪人,伤了和气,作为合格的保密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秉公处理违规问题[5]。

3.3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

第一,紧扣保密标准。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在整改通知书中准确无误地指出保密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违反了标准中的第几部分,第几条的要求。第二,紧扣奖惩制度。根据涉密单位制定的保密奖惩制度的管理办法要求,把强化责任追究作为保密检查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对违规行为,做好有违必查、查到必处、处理必准。第三,紧扣时间节点。检查出的问题应尽快落实,如果没有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解决问题,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隐患越来越大,发生泄密事件[6]。

3.4 整改复查的环节必不可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证书的取得,要经过保密资格审查认定现场审查,和针对专家组提出问题的整改复查2个阶段。权威性的保密检查流程是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保密复查。按照国家的这个检查程序和标准,保密部门应该参考学习和遵照执行。保密复查是为了监督各单位整改的问题是否真正、有效地落实,有效的保密复查能够改变涉密人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工作习惯,彻底地纠正那些不符合保密规范的行为。

4  结语

保密检查不仅仅是保密办公室的事,更是全体涉密人员共同的事。所以保密办公室应该科学组织,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彻彻底底、扎扎实实的检查。检查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不出问题就是严重的问题,问题得不到整改就是潜在的隐患。要通过一次次的保密检查堵住泄密隐患,提高保密意识,增长保密技能,才是最有效的保密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肖文伟.保密管理部门的有所为有所不为[J].国防科技工业,2018(3):43-44.

[2] 贺鹏飞.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3] 李金哲.S区党政机关保密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4] 张栋华,李岩,于晓.国防科研保密归口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5):28-29.

[5] 吴同斌.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涉密资质单位保密管理人员[J].保密科学技术,2018(3):43-48,1.

[6] 董志萍.如何增强涉密资质单位保密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保密科学技术,2018(2):38-40.

猜你喜欢

保密制度
论我国国防专利技术军地间转移时的保密制度完善
档案开放环境下对涉密电子文件管理的思考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中存在不足点及改进措施探析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制度研究
如何做好企业的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