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大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角色定位与研究
2020-02-22刘聪
刘聪
摘 要: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在职业教育中的内涵发展,使科技革命能够给职业教育带来积极的转变,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战略,这也使各个高等院校在产教融合中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构建者和维护者。与此同时,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却存在模糊,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对产教融合有一个深刻的理性认识,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以此形成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大时代下高职院校在角色定位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角色定位
2017年,我国在教育改革工作中正式将产教融合纳入基本制度安排,以此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机制问题进行解决,这也使我国的产教融合由此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如何更加深入的推动我国产教融合,也已成为相关利益者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之所以会出现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和高职院校在进行角色定位时所发生的偏差有关。为此,作为高职院校,在进行产教融合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在产教融合中对自身的角色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
一、产教融合大时代下高职院校在角色定位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产教融合意义的前瞻性认识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缺乏对产教融合意义的前瞻性认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并未充分意识到院校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没有充分感知到国家所出台的政策红利,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没有对产教融合进行积极的改革,这也使产教融合进度被大幅延缓。其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及问题等被过度放大,这也使产教融合进度缓慢的责任往往被归咎于市场的企业主体,这也导致市场企业对产教融合的参与积极性降低。
(二)产教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在产教融合中,企业和高职院校都是其重要的参与主体,而要想确保产教融合的深入实施,就必须要确保政府、企业和院校能够进行紧密的协调与配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却产不高,而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虽然有着强烈的意愿,但在行动上非常有限。之所以会出现产教融合内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能够从中获得红利,但同时也对产教融合的未来前景感到迷茫,进而在行动过程中会出现犹豫不决的问题。这也造成产教融合的驱动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单向性,而正是因为高职院校在行动上的举棋不定,使这种单向性的驱动模式也逐渐消失,这也造成产教融合变得遥遥无期。
(三)高职院校自身实力及办学特色存在限制
在产教融合中,市场企业和高职院校虽然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但在两者在合作上却属于一种浅层合作,即只有物质上的互惠,企业需要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因以往的教育制度而造成其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在理论创新上也同样存在很大不足,这也使其无法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往往只是扮演着唱独角戏的角色。
二、产教融合大时代下实现高职院校正确角色定位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产教融合的思想认知,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思路
在产教融合中,只有确保高职院校能够从理性认识层面来正确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才能使产教融合变得具有深度。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加强对产教融合的思想认知,并以此形成发展产教融合的基本思路。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的推进,并对产教融合所带来的红利及改变进行充分肯定,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当中去,同时对产教融合理论及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与研究,对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关注国家在政策上的最新走向,以便于及时调整产教融合计划。最后,还要对其他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行动当中去。
(二)明确产教融合的主体职责,增强内在驱动力量
在进行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构建具有双向性的合作驱动模式,以此增强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量。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进行产教融合,并对自身的角色责任进行明确。同时,在融合过程中,还要在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及先进文化,使企业具有更加强烈的意愿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从而使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形成良好的双向合作驱动模式,进而使产教融合能够在机制上得到健全和完善,使产教融合得到深度推进。
(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自身办学实力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使自身具有较强的硬实力,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面向世场作为办学方向,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大力改革,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使人才培养能够和产业实现双向对接,进而有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对前沿技术进行实时关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时的调整与优化,以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及素养,对企业的行为逻辑予以足够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产教融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进而吸引市场企业主动参加产教融合之中去,进而使产教融合真正实现机制化、常态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产教融合大时代下,高职院校在角色定位中尚有許多不足,这也造成产教融合的进展变得异常缓慢,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思想层面上对产教融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增强自身的内在驱动力量,提升自身的办学硬实力,使产教融合能够形成双向合作驱动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爱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长效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J].职教论坛,2019(03):151-157.
[2]张建平.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的理论溯源、实践壁垒与破解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7):14-20.
[3]梁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我国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0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