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练习曲Op.10 No.1 的音乐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0-02-22□钟婷
□ 钟 婷
在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肖邦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几乎所有创作都是钢琴作品。肖邦共创作了27 首练习曲,作品Op.10 No.1 是肖邦在1829 年创作的,属于肖邦的早期作品。 本文主要研究肖邦练习曲Op.10 No.1的旋律、 和声和力度上的音乐特征以及从指法、 黑键触键和分解和弦演奏技巧上来论述,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练习曲Op.10 No.1 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
一、 练习曲Op.10 No.1 的音乐特征
1.1 旋律特征
开头的第一句旋律在全曲中一共出现了4 次,为全曲奠定了总格调。 全曲连续的琶音式分解和弦烘托出一种气势,使练习曲焕然一新。 本曲是连续向上或向下四个八度,营造出一种非常直接连续的、 让人感觉像一口气冲上顶峰的气氛。 看起来都非常相似,但全文中除了上行与下行都是不一样的,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变化。 上行与下行形成一种较对称的手法,表现出非常规整、 和谐的音响效果,就像行云流水一样,连贯优美。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在30—34 小节中,由前面较多白键的形式突然出现了几句较密集的黑键,且这3 小节的黑键都是连续4 个八度向下进行的相同分解和弦。 在42—44 小节,出现了以两拍为一个单位的特点,从原本的音型与旋律中演变而来。第一拍和第二拍是两个向下八度进行的相同分解和弦,第三拍和第四拍是两个向上八度进行的相同分解和弦。 两个单位组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形态,进行了三组,来来回回,类似于巨浪一样的感觉。 在这首练习曲中,肖邦还将一些下行分成了两部分,以两拍为一个整体。 在70 和72 小节曲子快结束的地方做出了少有的半音化的处理。
1.2 和声特征
按照分解和弦性质来分,大三分解和弦和大小七分解和弦在全曲中出现的比例相对较多,而减三、 减减七和小三分解和弦则出现的比例相对较少。 大三和弦属于协和和弦,大小七和弦是属和弦,是在大三的基础上加上小三度而构成的,音响效果较为明朗、 明亮。 小三和弦的音响效果相对于大三和弦来说则更为暗淡和柔和一些,减三和减减七和弦的音响效果富有紧张感和刺耳。所以从和弦、 和声的组成方式可以看出该首练习曲的整体效果是较为明亮的。 全曲的分解和弦度数最低的为七度,仅仅只有3 句下行的后两拍。 大部分的上下行度数都为十度,少部分的为九度和十一度。 可以得出,肖邦的这首练习曲主要是开放排列的分解和弦组成,为了训练手指的迅速伸展与迅速收拢的能力。 这么多不同的和弦、 度数组合起来,使练习起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全新的肖邦式的钢琴技巧。 同时,也打破了相对单一的练习曲模式,不再是仅仅一个组合或一种指法的练习曲,展现了肖邦练习曲的创新。
和声是音乐的框架,不同的和声功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声的走向能够影响音乐呈现出的效果以及风格,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和声而进行相对应的音乐处理。 肖邦练习曲Op.10 No.1 可以分为8 句。 第1—8 小节为第一句,其和声功能为T-S-D/D-D,为开放性终止。 开头的第1—2 小节在全曲中一共出现了4 次(1与2 小节、 9 与10 小节、 49 与50小节、 57 与58 小节),甚至由一开始的1—14 小节,到了后面的49—62 小节,也是完全再现,为全曲奠定了总格调,也是全曲的缩影。 第9—16 小节为第二句,T-S-D/D-D-T,为第一句的变化反复,与第一句同头异尾。 第17—24 小节为第三句,其核心和声功能S,此段在和声上有所展开,出现了有色彩性的和弦。 第25—36 小节为第四句,其核心功能也为S,和声进一步展开,音乐进一步发展。 第37—48 小节为第五句,其和声功能为S-D,出现四度连环,结构分裂,变得紧凑将音乐推向高潮,并以开放结束。 第49—56 小节为第六句,其和声功能为T-S-D/D-D,是第一句的原样再现。 第57—66 小节为第七句,其和声功能为T-S,是第9—24 小节的浓缩变化再现。 第67—79 小节为第八句,其和声功能为S-D-T,是全曲的尾声。 主功能和声在最后3 小节得到稳固。
1.3 力度特征
本曲是一首琶音技巧的练习曲,不同力度的处理对这首曲子情感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在许多琶音或者音阶出现的地方,都会选择一拍的第一个音作为重音处理。 在33—36 小节中,出现了cresc.-f-dim.,这是全曲除了开头的f 外,第一次出现的音乐术语,可以看出音乐的起伏也暗示着音乐可能即将慢慢地推上高潮。 在42—44 小节,再次出现了cresc.,右手出现了以两个向下八度为一个单位的分解和弦接以两个向上八度的分解和弦为一小节的形式,连续进行了3 节,为全曲的高潮地方进行了铺垫,连接45—46 连续两小节下行琶音,使用f 进行过渡后达到全曲的高潮部分,在48小节的dim 进行一小节的下行琶音缓和情绪再回到主题。 到后面的69 小节,出现了第三次cresc.,不同的是后面连续接连5 个一拍为单位的dim.。 而剩下的小节都分别由cresc.到dim.的方式弹奏到结束。 我们在演奏这首练习曲时,也可在调式转换的时候加上强弱力度的对比。 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肖邦创作时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技术当中,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情感也跟随着音乐而流露出来。
二、 练习曲Op.10 No.1 的演奏技巧
2.1 指法运用技巧
全曲右手为连续琶音式的分解和弦为主,所以弹奏的指法显得相当重要。 一般指法为5 4 2 1或者是5 3 2 1,而且是无规律的使用,这使在弹奏的过程中,对于灵活运用指法的要求更高。而本曲最重要的指法训练就是双向1 指到5 指的衔接。 在上述的谱例材料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句1、 5 指的使用。 不同版本的乐谱对于指法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力度上、 速度上以及踏板的使用相对来说都会有不同之处,但都是尽最大程度地还原肖邦想要表达的情感。 不同演奏者的风格以及手指条件都可能是影响指法选择的因素,若演奏者手指条件较短小,则会选择一些更加适合演奏者手指伸展性的指法,但同时也要保持音色上是统一的且演奏过程中是可以实行的。 我们在选择指法时,要对曲子整体的效果进行考虑,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演奏便利而选择不够恰当的指法,这是有失考量且不严谨的做法。
2.2 黑键触键技巧
在练习曲中最困难的当数密集黑键上弹奏的地方。 黑键相对于白键来说要更加的短小,同时在弹奏时不断的来回琶音式的衔接都是使用1、 5 指弹的,因此手指位置的准确性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弹奏黑键用到5 指接4 指时,由于4、 5 指天生相对于其他手指没这么灵敏,在黑键上快速地弹奏这两个音需要手指非常地有力和灵敏,在弹奏时可以让手肘向外一点,使5 指更加靠近琴键,利用5 指向外伸展带动手指,使演奏的时候音乐更加连贯。 还可以在触键时让触键点向内靠近一点,尽量缩小手指跨度距离和时间。 34 小节出现了最后一个音停留在黑键上是我们不常看到的情况,在衔接的时候,1 指上的音与5 指上的音组成一个大三度且是1 指在黑键上,这使弹奏的时候,两个手指需要非常准确地靠拢。 在快速弹奏时,手指需要自如地迅速地扩张和收拢。 为了1指在黑键上的弹奏能更加准确,可以把手腕向内倾斜一点,使1指弹奏时的方向更加容易触键和更加靠近琴键。 因为弹奏黑键时,手指进行较困难,灵活性降低,难保持稳定性,所以在弹奏黑键时要注意速度,每个白键与黑键的转换都要平均,需要时可以使用节拍器进行训练。 在不同的和弦组合下,弹好白键与黑键的转换也是这首曲子的关键。
2.3 分解和弦的演奏技巧
练习曲每一拍的第一个音符上出现了重音记号,以一个强音的方式快速带过另外的音符,使音乐听起来既富于旋律感又可以使演奏的时候流畅。 在快速弹奏这首练习曲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个音都保持在同一音亮上,且在全曲毫无停断的琶音这样的强度下,手的力量是难以维持的,所以需要这样的一个重音让我们去表现出曲子的旋律性和连续性,更是让我们在弹奏的时候可以有一个音倚靠从而减少体力的消耗和保持手的稳定。 由于全曲右手一直连续性的弹奏需要较大的体力,为了能够顺利地弹完整曲,我们可以在左手第一个八度短暂的时间让手休息。 甚至,在整首曲子做弱处理的时候也可以让右手短暂休息为后面的持续弹奏做准备。 在弹奏时贴键,节省触键的时间和保持手指的力量,同时使音色较柔和饱满。 在触键时,还要注意手臂、 手腕、 手指的运用。 根据每一乐句的不同而做出调整,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弹奏更加顺畅,以最方便最舒适的感觉去训练从而达到弹奏时的快速反应。 这首练习曲的连续分解和弦达到四个八度的距离,在弹奏时,为了更加舒适和快速地的演奏,上半身可随着手不断移动的位置而适当地移动,但臀部不可乱动。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本首练习曲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的一些分析和总结。 音乐不只是简单地一个一个音符连在一起,它是有生命内涵的,想要呈现优美的音乐就要去研究并加以练习。 肖邦的练习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明确的技术练习意义,通过对练习曲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的研究,能让我们对这首曲子有更深一层的感受和理解,也能让我们所演奏出的音乐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