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绕梁 悠悠湘情
——浅析民族器乐中的湖湘风格民乐独奏作品
2020-02-22□谭竺
□ 谭 竺
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洞庭湖以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不仅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也孕育了湘剧、 花鼓戏、巴陵戏、 祁剧等地方剧种和苗歌、桑植民歌、 澧水船工号子、 花瑶山歌、 常德丝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湖南民间音乐。 作曲家们吸取了湖南地方特色音调、 戏曲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器乐作品。 本文以《春到湘江》 《洞庭新歌》 《湘江乐》《枫林抒怀》 《湘灵云水》 五首湖湘风格民乐独奏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一、 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
该曲是原中央民族乐团竹笛演奏家宁宝生老师于1976 年创作,以浓郁鲜明的湖南花鼓戏音乐为素材,全曲由引人入胜的散板、 清雅流畅的行板、 欢快跳跃的小快板、 激情如火的快板以及与引子部分呼应的尾声五部分组成,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两岸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这首乐曲是竹笛登上独奏舞台以来第一首湖湘风格的竹笛独奏曲,在竹笛艺术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竹笛爱好者必学和民乐舞台常演曲目。 乐曲用E 调梆笛演奏。(1) 引子散板以长音6 引入,表现出湘江的壮阔,悠远绵长、 引人遐想,对气息和强弱的掌控有一定的要求。 (2) 行板采用三段式结构(A-B-A) 来呈示乐曲的发展,抒发了作者对湘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歌唱性。 (3) 小快板旋律欢腾跳跃,律动性强,此段多次出现花鼓戏鼓点的节奏,营造出热闹的场景,技法上吐音与连音相结合,乐段结尾处是排比递进式乐句,把情绪带动进入下一个快板乐段。 (4) 快板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旋律富有激情催人上进,连续的快速十六分音符要求手指灵活,吹奏出的音清晰有弹性。(5) 尾声部分与引子呼应,长音、颤音以及自由速度的变化要处理得恰到好处。 曲中的升sol、 升re两个特色音是湖南花鼓戏的音律特点,在引子与尾声中多次出现,使乐曲更具有湖南地方特色。
二、 古筝独奏曲《洞庭新歌》
此曲创作于1973 年,是王昌元、 浦琦璋根据白城仁的歌曲《洞庭鱼米乡》 (湖南民歌) 进行改编的。 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千里洞庭、 碧波荡漾、 鱼虾满仓、 稻谷飘香,生动描绘了洞庭湖两岸的美景以及人们辛勤劳作、 五谷丰登、 撒网捕鱼、 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全曲分为引子(散板)、如歌的慢板、 热情的小快板、 有力的快板、 如歌的慢板五部分组成。 引子部分采用刮奏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的烟波浩渺。 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是相呼应的两段,第四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旋律舒展优美,左手的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的旋律,描绘出层层波浪随风荡漾的美丽湖景。 第二部分小快板开头八小节右手旋律和左手动感的节奏音型相配合,欢快而跳跃,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部分快板采用双手食指点奏、 大撮等技法刻画出人们湖上竞舟、 撒网打渔的欢乐劳动场景。
三、 琵琶独奏曲《枫林抒怀》
乐曲由彭思齐、 孟勇作曲,孟勇配器,康翊订指法。 乐曲描写了深秋时节岳麓山上红枫似火的景象,展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的鲜活画面,主题形象鲜明、 积极向上。 采用了多段体的曲式结构,通过各种手法揉进现代和弦及有特色的节奏,把音乐中的湖南民间色彩和地方风格与火热的生活气息紧密联系起来,在演奏上充分发挥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使乐曲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 此曲在中国琵琶研究会举办的首届琵琶乐曲创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乐曲的引子围绕主音“6” 而展开旋律,在演奏技法上有带轮引入逐步过渡到长轮,再加上一组泛音,把人们带入到婆娑摇曳、景色如画的枫林之中。 第二部分分为两个小段,第一小段中有主题的原型,加花变奏和与乐队的对奏,加深了音乐印象。 第二小段从C 小调转到降E 小调,旋律上有了新的扩充,比第一小段更有激情、 内涵更深。 乐曲的第三部分,音乐加入新的素材,在节奏、 旋律、 调式、 调性上都作了大胆的转换,新的音乐形象使乐曲更具有时代气息,乐曲最后以强劲的扫弦、 现代韵味柱式和弦的烘托收束全曲。
四、 二胡独奏曲《湘江乐》
乐曲由著名作曲家时乐濛作曲。 1960 年,作者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到湖南省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湖南人民虽然生活相当艰苦,但精神振奋、 乐观向上,作者深受感动,只用两天写成此曲。 乐曲取材湖南花鼓戏音调,既有描写紧张的劳动场面,也有诙谐风趣、 柔美抒情的展现,表达了湖南人民不怕困难的乐观精神及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乐曲由引子、 尾声和中间三个段落组成。 引子宽广昂扬,展现了湘江波涛滚滚的壮丽景象。 第一段:轻快愉悦、 风趣诙谐,表现了湖南人民勇于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二胡以重吟技法,使5 音在(#5)音间移动,具有湖南羽调式的特征。 第二段: 由C 调转入到G 调,采用湖南民歌素材,旋律柔美婉转。 第三段是变化再现,速度加快,情绪更加热烈,描绘出欣欣向荣的劳作场面。
五、 扬琴独奏曲《湘灵云水》
乐曲是谭竺根据桑植民歌和花鼓小调为音乐素材创作的。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一样世界性的乐器,在世界各地的扬琴家族中同宗同源,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扬琴也已经有了各自的形制特点和不同的演奏工具与名称。 扬琴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如果用性格来形容的话,扬琴具有比较外向、 直爽的性格。 但中国扬琴在前辈郑宝恒先生发明研制的滑音指套技法的使用下,让扬琴这件乐器能曲直相间,增加了许多柔美、 婉转的音色,还可模仿许多自然界的声音,使得中国扬琴在世界扬琴的家族中更具独特魅力。 《湘灵云水》 这首乐曲采用湖南民歌、 花鼓戏小调为音乐素材,既表现了湘女温婉柔情的一面,也描写出湘妹子火辣热情的性格特征。 “湘灵” 为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可代指湘妹子。 曲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慢板中运用滑音与拨弦相结合、 滑音的柔美婉转加上琴竹竹尾拨弦的清亮音色,描绘出了多情灵动的湘妹子形象。 引子部分左手用滑音指套滑抹,加上右手用竹尾滑拨,模仿出鸟鸣的效果。 乐曲分为五个部分: 1.引子部分用轮音、琶音、 分解和弦、 滑拨等技法表现了植被浓密的湘西山林在雾霭笼罩下的清晨,鸟儿鸣叫、 晨雾一点点散去、 太阳初升的景象。 2.慢板部分采用桑植民歌音调描写山寨的小阿妹温和善良、 情窦初开向往美好爱情的形象。 3.快板部分首先是慢板主题的加花变奏,然后转到C 大调上采用湖南花鼓戏音乐元素,使音乐感觉上有了新的意境,后半拍弹轮技法的运用使音乐更具动感。 4.华彩部分速度自由,有一丝苗寨山林的神秘色彩,特色音升sol 的运用更具湖南音调特色。 5.小快板与广板。 小快板为3/8 拍子,是主题的变化再现,具有轻快、 跳跃的感觉。 广板稍自由,音乐更加舒展优美,上声部旋律音好似飘在蓝天的白云,下声部分解和弦的衬音好比青青草地,具有行云流水的画面感。 《湘灵云水》 在2015 中国湖南扬琴新作品评选中荣获原创“优秀作品” 奖。 2019 年作者将此曲改编为扬琴二重奏《山乡小阿妹》,在湖南省第三届潇湘之春“幸福新农村” 主题原创民族器乐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 奖。
综合以上几首湖湘特色器乐作品的分析,湖湘器乐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乐曲多以歌颂勤劳、善良、 热情的湖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为题材的作品。 2.音乐素材取自于湖南地方民歌和戏曲音乐,音乐既具有舒展性、 歌唱性的旋律也不乏欢快动感的舞蹈性旋律和节奏。 3.调式特点以羽调式、 徵调式为多,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采用花鼓戏小调为素材的是以“6135” 为主音构成,其中部分音乐中sol 为升sol; 采用桑植民歌为音乐元素的以“5612” 为主音构成。 4.通过不同的音乐手法和演奏技法、 不同乐种的多种音色,配合速度、 力度、节奏型的变化达到绚丽的音效。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族、 苗族、 土家族、 侗族、瑶族等,各地各民族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地方特色音乐。 地貌以山地、 丘陵、 平原、 湖泊为主,音乐上也多以柔美、 抒情、 活泼见长,与北方音乐粗犷高亢嘹亮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湘地方音乐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愿湖湘音乐文化在世界艺术之林发出更灿烂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