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0-02-22孙彪
孙 彪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趋于僵化,缺乏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鉴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最终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选择有效的阅读文本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在读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理解其中的一些含义。所以,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整本书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师能够操控全局,使整本书阅读活动顺利开展。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文本。那么,什么样的文本才算是有效的呢?鉴于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所以,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教材内容,要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文本。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将课内外阅读文本有效融合,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集中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虽然学生阅读了不少苏轼的作品,却仍旧无法明白为什么说苏轼的诗作属于豪放派。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苏轼,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特点,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苏轼有关的传记作品,比如《苏东坡传》。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然后大致地讲一下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他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写出了怎样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这时引入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会认真听讲、思考,会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心中记下《苏东坡传》这本书,利用课余时间书阅读。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会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次阅读作者的作品的时候,会产生情感共鸣,会逐渐地回忆起与作者情感相关的人生经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文本的时候,要注意难度适中,还要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阅读时间,要教给学生精读、泛读两种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科学地安排阅读时间,合理地规划阅读内容,使文本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最大的作用。
二、立足于文本主题
受高考的影响,高中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课余时间十分有限,教师想要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内化知识,想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就需要注意文本主题的划分。若是教师不管不顾地为学生推荐厚厚的一本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任务产生排斥心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阅读任务产生懈怠情绪。而教师通过文本主题划分,可以快速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而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推荐给学生,可以有效地突出阅读的专题性,也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动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为了突出这首词的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首词后自主阅读毛泽东的其他作品。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向毛泽东的其他作品延伸,将毛泽东的作品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引入课堂。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寻找有关书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本词和毛泽东的其他作品,学生会逐渐明白毛泽东的雄心壮志,再加上以前了解到的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会逐渐地了解毛泽东在创作本词时的心情。由此可见,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适当地引入毛泽东一些作品的关键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皆为语文的基本技能,而且都和书面用语有关,所以,教师通常会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让学生更好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意识地结合起来,通过整本书阅读实现读写结合。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穿整合意识,通过阅读,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让整本书阅读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如教学《季氏将伐颛臾》,这是《论语》中的一个片段。所以,教师想要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通过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联系自身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写作,写出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心得和感悟。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说出这些观点的时候,不管对错,教师都要给予学生鼓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点评学生的观点。学生在阐述自己的看法与听教师点评的时候,会更深入地阅读、感知文本,这能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借助整本书阅读开展读写结合,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高效运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重在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离骚》的时候,教师想让学生理解“骚体”这一诗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浪漫,就需要联系屈原本人的经历和他身处的时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想着讲解知识内容,要适当引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与他的时代》等文章和著作。通过这些文章和书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生在阅读《离骚》的时候就会站在屈原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分析,从而更容易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你们心中的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文本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