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比较让抒情散文教学更高效
2020-02-22
还原比较法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先将文本潜在的隐性认识挖掘出来,将未经艺术加工的原生事物找出来,然后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到两者的差异点。学者孙绍振提出了还原比较法的若干个层次,通过想象获得艺术感觉的还原,通过探究的方法展开不同形式的比较,通过审美展开情感逻辑的还原,通过解析还原作品的风格。这种还原比较的方法十分适合用于抒情散文的阅读和探究。由于抒情散文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师在分析的时候若能采用还原比较的方法则能更高效地展开解析,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想象,发散思维
在运用还原比较法分析抒情散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存储在自己头脑中的客观材料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地认知文本,延伸对于文本内涵的感悟,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习必修一《想北平》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北平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你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将所有的场景都组合起来,还原出作者看到的场景吗?”在展开想象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啊,为何作者所选择的似乎都是平民化的事物呢?为何不更好地展现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呢?”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调动自身经验:“若你回想自己的家乡,首先想起的是身边寻常可见的事物,还是所谓的高层次的东西呢?”通过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思路发散了开来,认识到:“作者将故乡当成自己的母亲,是如同家人一样的,所以想到的事物也是亲切的事物,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对于‘母亲’的爱,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
在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调动自己的经验,然后将自己带入到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完成艺术感觉的还原,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和精神面貌,从而理解得更深刻。
二、探究,联系生活
抒情散文的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不断主动探索文学价值和隐性内涵的过程。由于抒情散文往往是作者基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感悟,然后创作而成的,所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要尝试还原实际生活,然后展开对比,看看作者怎样将自己的人生体悟表现在作品中。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荷塘月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作者的生活进行分析,尝试还原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并思考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通过还原,学生认识到:“作者当时生活并不如意,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让作者感到十分压抑。”在还原作者情感后再让学生分析:“作者为何看到荷塘的美景,最后还会回到不宁静的感受呢?”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到作者在欣赏荷塘美景的过程中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是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又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所以,他就重新产生了不平静的心理。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思考,还原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当年欣赏美景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若你的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情,此时你再欣赏美景,又会是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为何从“不平静”到“平静”,最后回到“不平静”,对作品的探究更为深入。
教师要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作者的生活状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还原,进而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此外,学生还可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比较自己的感受和作者有什么不同。学生会意识到阅读抒情散文要调动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艺术和现实的矛盾,这样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三、审美,丰润情感
抒情散文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学生在还原比较阅读中还要尝试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审美,尝试获得丰富的内心情感。此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尝试找出和情感有关的部分,还原情感点。还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用其他的词语替代掉文中的词语,然后比较怎样使用会更好,进而突出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尝试从关键词句中找出作者情感凝聚的点。以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为例子,鼓励学生展开探究:“作者是怎样形容‘白雨’的?”“作者说它细得好像粉一样。”“雨为何会像粉呢?这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认为:“用‘粉’来形容雨的话,让人觉得增添了细腻的感觉,这让人体会到温柔又缠绵的感觉,展现出作者对这种雨有亲近的感觉。”此时可以再追问:“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为何会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呢?”学生认为:“这让人感到自己仿佛在一幅泼墨山水画中,自然有一种悠闲的感觉。”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用其他词语替代文章中的“洒”等词语,说说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学生在运用比较还原法阅读抒情散文的时候要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作品,借助朗诵等方法感受作者的情味。这样能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唤醒,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抒情散文中的韵味。
四、解析,把握风格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教师运用还原比较法展开阅读的时候还要鼓励学生着眼作品的形式,展开比较,还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在解析的时候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尝试找到共同点,分析出作者的独特写作风格。此外,还可将不同作者的同一类作品放在一起展开比较,这样能体会到每一个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精神追求,体会到情感的差异性。
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想北平》都描写了某地的景物,而且都写出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两篇主题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否有差别。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两者在写作风格上确实有点不同。《江南的冬景》给人一种细腻的感觉,文章运用了不少古诗词,而且给人的感觉也仿佛是文人在悠闲地欣赏一般。相比之下,《想北平》则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所写的也都是平民化的事物,让人觉得很亲切。在分析中,学生发现这两位作者的创作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文章给读者的感觉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解析作品风格的时候,通过还原比较的方法能更好地展开微观分析,探究作品和作品之间风格的细微差异点,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品的独特风格,领略作者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还原比较法展开阅读,有助于学生透过文字的表层深入下去,探究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直面文本,回归文本中心,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通过还原能找出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通过比较能感受矛盾的差异性,两者结合就能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抒情散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