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文本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0-02-22聂玉景张艳

英语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图版章节整本书

聂玉景 张艳

引言

语言学习离不开大量地道的语料输入,按照二语专家克拉申(Krashen,1982)的观点,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接触大量可理解语言素材之后获得的。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多是对篇幅有限的课文进行解读和在无限套试卷阅读中实践。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卷、上海卷还是江苏卷,都密集地从国外报刊中选取语篇。受试题后拨效应影响,大多数中学将课内和课外英语阅读圈定在短篇语言素材范围内;再加上受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应试压力大和时间有限等因素制约,英语学习被功利性地理解为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的词汇和语法训练,阅读自然矮化为阅读题(王蔷2016)。相应地,高中毕业英语课外阅读应该达到36万词以上的目标,被异化为等量的阅读理解题。英语阅读输入量不足、语境知识有限、阅读投入差和感知活动少等会直接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宽广度和纵深度固化在较低阶段,从而影响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王丽梅、李旭争2019)。

从学科要求来看,仅凭语篇阅读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品格塑造、思维能力锤炼及人文精神培育难以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英语学习不是孤立的过程,应围绕主题进行,具象为多样化的语篇类型;同时提出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些规划都要求高中英语阅读不能踯躅于试题化的外刊选读和碎片化的篇章阅读,而是要阅读整本经典英文名著。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所提供的完整语言环境、自我引导学习的心境和思维能力发展晋级的情境等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从英文整本书阅读中汲取系统的知识养分,发展跨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自信,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研究现状

已有的整本书阅读在高中阶段的探讨和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英文经典名著为核心的兴起阶段和近两年直接以整本书阅读为主题的发展阶段。鉴于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对经典名著和整本书阅读的已有研究文献不作区分,而是合并梳理。

英文经典名著在高中阶段的价值得到一致认可,选取与学生心理特征、心智状态、认知能力和现有英语水平相适应的读物,开展量大质优的语言输入活动,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输出水平,还能帮助他们适应多种阅读情境,并发展阅读技巧和能力(陈学斌2002);还可以让学生熟悉英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和思维(吕良环2003),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更好地思考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以及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等。

整本书阅读的探讨也没有徘徊于抽象层面,大多数教师从宏观出发规划高中三年一体的整本书阅读计划,走近学生,分析阅读需求,列出阅读书目(巫彬、彭晓娜2018;王慧2018),发动教师组建阅读导师团队,建设名著阅读俱乐部,在课堂中摸索、思考、归纳、总结和优化等,如陈永芳(2014)以问题导入检验学生的阅读深度,在阅读中补充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欣赏和重构文本;胡琴(2015)整理出包括快速阅读法、精读式、跳跃式和浏览式在内的多种读法;李振来(2017)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构建英文原著读写指导教学模式,创建出激—读—导—评的教学程序,并开发出课程资源;赵俊和杜燕昭(2018)曾从课堂组织模式、评价模式和阅读驱动工具三个方面阐述,特别指出读书笔记、情节回顾、主题研究、阅读理解题和小论文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推进和监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和质量;也有选取特定读本,具体而系统地呈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设计(王慧、侯鹏2018;孙俊2018;王丽梅、李旭争2019)。

已有英语整本书阅读研究覆盖面广,从意义、价值和重要性到名著书目推荐、指导教师配置、阅读共同体构建和课内外阅读活动设计等,不断帮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补充、修正认识和做法。整本书阅读价值的讨论足够充分,宏观规划在高中教育界也获得普遍支持,然而课堂和课外阅读的活动设计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已有教法构思基本聚焦于文本,对于副文本丰富多彩的资源关注明显不够,故而有必要从不同视角透视整本书阅读以丰富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整本书阅读的“富矿”。

二、基于副文本视角的教学分析

热奈特(Genette,1997)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副文本”一说,将它细分为作者名、题目、版权、献辞、题词、题记、原序、其他序言、插页、公众外文本和私人内文本等。与文本相比较,副文本处于次要或者边缘位置,但它是与正文本相辅相成和互为补充的,也是正文本理解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定位相关背景知识和阅读路径,还会影响读者心理预设和干预阅读进程等。它蕴含与正文本内容相关的丰富知识信息,还能在读者正式阅读之前通过图文互补等形式唤起其阅读兴趣,触发其阅读共鸣,验证其阅读假设,培养其阅读预测和逻辑推理思维等。

很多出版社曾推出英文经典名著的版本。出于帮助学生节约时间、减少选择困难和便于协同阅读进度等因素,教师多以指定某版本的方式建议学生借阅或者购买。其实教师还可利用选择过程进行阅前教学,即系统梳理多个版本,指引学生厘清选择理据。这也是创新性地推动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的阅读教学活动。多版本副文本的教学设计还能起到较好的阅读渗透、引领和规范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选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企鹅英语简易读物精选)(以下简称“世图版”)、群言出版社(典范英语)(以下简称“群言版”)和电子工业出版(中文导读学习版)(以下简称“电子工业版”)的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为例,从三个版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和插图出发,分别阐释如何借用副文本资源开展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封面封底

封面和封底如同人的正面和背影,是最先跃入读者眼帘的部分,也最易吸引注意和激活阅读兴趣。它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供作者和作品信息,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文字和图像两种模态语言的冲击。独特的封面和封底设计还能强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凸显编者和出版商的表达核心和倾向,折射作品的出版定位。

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比较多版本的封面和封底,多视角、立体化地认识读本。以《呼啸山庄》为例,三个版本设计各有特色,世图版和群言版都是采用系列丛书的基本色调为底色,而电子工业版则以素白色为底色。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底色能否预示不同的阅读烘托。在学生读完全书后,教师可再次组织他们讨论、验证、回应读前的预测;还可让他们基于对故事的理解绘制底色并解释动因,从而将他们的读前推测、读中理解和读后思考有机整合,打通思维大循环。再者,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关注文字,利用图片激活相关感官模态通道对于启发学生整体和关联思维亦有较大价值。

三个版本的封面都分别用一张图片表征作品的最典型特征。未使用多图片,可能是担心图片过多会导致信息量大,从而加重读者的认知负担,削弱其阅读兴趣。三个版本的不同图片体现了出版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世图版选取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和凯瑟琳(Catherine)两人席地而坐、凝视远方的合影为封面照,更易让读者认识到这是爱情故事,其爱情历程的曲折哀婉可以在后续阅读中得到验证。群言版的封面图片去人物化,展示的是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天空,以此暗示该故事的沉重和阴郁特征,是作品基调,也是理解作品的“金钥匙”。电子工业版选取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电影图,聚焦于凯瑟琳的生平经历。这一论断还可在目录编排中得到呼应,十个章节的标题有七个与她相关。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封面图片的选取分析对故事的预期;在阅读后再次讨论封面图片的适切性,深化对作品感情线索和细节的理解,走出浮光掠影式的低效阅读。

电子工业版的封底最为简明,只有书名和与封面相同的女主人公照片。世图版和群言版因为是系列读物,为帮助家长和中学生读者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每一本封底都有英语专家的推荐论述。如世图版有胡文仲、桂诗春、戴炜栋、何其莘和龚亚夫等专家描述整本书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价值;群言版则有胡壮麟、戴炜栋和陈国华三位专家对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这些英语名家的背书推荐可以增强整本书阅读的说服力。教师可以借用名家名言,进一步向学生阐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价值,让他们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无论是对英语学习,还是对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领略英语民族文化、发展文学欣赏素养等都大有裨益。

(二)目录

每本书的目录都会按照特定次序编排,体现作者、编者或者出版商对故事驾驭的内在逻辑,或者是希望读者遵照该逻辑深入理解。目录有些是按照时间顺序,有些是按照空间转换,也有些则暗合重要性的先后,或者是兼而有之。每一章节的主题语言简洁明了,合在一起能理解故事的主脉络,分开又能帮助读者发现各章节间的起承转合。

三个版本的《呼啸山庄》页码各不相同,世图版和群言版分别为147页和106页,而电子工业版则多达348页。目录数也存在差异,世图版目录分级最为丰富,一级目录是part,共有5个part,二级目录是38章;群言版没有目录页,内页显示有14章;电子工业版有10章,充分体现了相同故事因为编者或者出版商不同而存在差异。多版本目录展示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版本差异除了体现在页码不同上外,还有章节编排等,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目录相当于景区导游图,指导学生根据目录选取最想读的章节,带着疑问、兴趣或者好奇等再扩展到整本书,并非一定要从首页开始,从而创新阅读路径。读者也可以根据目录确定所阅读的章节,往上推导或者往下预测相关内容,实现融会贯通。

不同版本章节标题也各不相同,从语言形式来看,标题都凝练简洁,以短语为主,如世图版的Chapter 1 A Rough Welcome,Chapter 2 Even Less Welcome,Chapter 3 An Unforgettable Night,Chapter 4 My Neighbors等,相对而言句子较少。世图版中只有一章以Will You Walk into My House?命名章节,群言版有3个,电子工业版有4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求证和反推标题与本章节的内容是否契合,如Chapter 1中的rough是否得到彰显,从几个方面阐释;Chapter 2中的less是何意,是否与Chapter 1中的rough呼应;Chapter 3中的unforgettable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跟前两章如何衔接等。不能将启发问题停留在简单信息的识记或者概述章节大意等低层次,要培养高中生学会与同伴合作讨论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等高阶能力,这也是整本书阅读和篇章阅读的根本差异所在。从字词出发,又超越简单字词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语言、思维和文化的系统交融,这些恰好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期待。

(三)插图

有教师认为插图(illustration)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学生才会喜欢的表达形式,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更多倾向借助于文字形式感知世界和体现该群体的心智及认知发展程度。其实图像是文字表达的必要辅助方式,它能借助直观的形象有效弥补语言文字的不及之处。同时,社交网络时代出生的“00后”更是读图一代,喜好借助图像表达情感和领悟方寸中的情感世界。

再者,读本作者和改编者都是英语世界的作者,如《呼啸山庄》作者是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世图版改写者是伊芙丽·阿特伍德(Evenly Attwood),群言版改写者是雪莉·伊舍伍德(Shirley Isherwood),电子工业版是原著,未改写。中国读者特别是中国青少年读者和英语世界读者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审美心理差异,自然会出现因为相关信息差异或者缺位而难以全面或者正确理解作品的问题。插图的植入不仅可弥补文字表达不充分,或因正文版面容量有限等无法阐释的缺憾,还有助于更为形象地呈现作品的相关情节和当时的社会、人物,有利于帮助读者开拓视野,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从而构建整本书阅读认知和理解。

在三个版本的《呼啸山庄》中,群言版和电子工业版都有插图,而世图版没有。其中群言版列出插图作者珍亚·马蒂萨克(Zhenya Matysiak),共有28幅人物插图,1幅人物关系谱系图;电子工业版并未注明插图作者,收录11幅插图,可能是电影版的人物图片分散在10章中,与章节内容图文呼应。具体章节的插图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理解当时的人物服饰、房屋形状、社会场景、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往返于文字和插图之间,前后相互求证,最终实现全景式理解。

群言版第22页的插图描绘的是故事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途径画眉山庄偷看埃德加(Edgar Linton)在屋内被牛头犬追咬的场景。学生可以根据图片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发型和服饰装扮,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检索同时代其他作品或电影中的人物装扮以深入探究,因为服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再者,图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被恶犬追赶,特别是凯瑟琳脚踝被咬时,希斯克利夫并未独自逃离,而是捡起一块石头,飞奔到凯瑟琳身后准备砸向恶犬来解救她。希斯克利夫对于凯瑟琳处境的焦急之情得到生动的诠释,正是这些细节勾勒出他对凯瑟琳的诚挚爱意。爱之深切,受到各种制约和阻碍后,渐渐演化为恨之透骨,但最终又不能分离,似乎是可以意料的结尾。图文相结合可以给读者思考提供更多线索提示。

插图与文字一样围绕作品的情感脉络展开、发展,引领学生在插图与文字之间交互穿梭,体会情感线索,不仅能增强其文字敏感性,还能增强其推导和预测思维的严密性,同时不断丰富其对整本书的认知构建;对作品的多模态信息获取和分析过程也能反推高中生的语言、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结语

毋庸置疑,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学生和作品间的积极、多向互动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辨、文化、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整本书阅读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基于副文本路径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打破了停留在正文的阅读习惯,将文字和图片两种模态相结合来设计,充分利用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实现正、副互补,细节与宏观结合,语言观照与文化思维发展协同。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借助封面封底预测作品内容,研判作者、编者和出版商的出版定位和基调;分析目录的编排、命名来推断作品的重要走向、各章节的连贯和衔接,解构主人公命运书写;融合插图读出文字的未现之形、未明之意和未说之情,充分激发高中生对整本英文名著的阅读兴趣、想象力和思辨力等。

新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中教师不能沉浸于以考代教、以做题代读的英语阅读教学,而要结合学生现状、课程资源和学术研究新发展等,不断迭代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和应用。高中英语教学需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化和可操作化。基于副文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能够有意识地观照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现阶段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新视角,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图版章节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图版 Ⅰ Plate Ⅰ
图版II Plate II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