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
——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2-22
江苏省高考试题紧紧贴住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也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梳理和分析近五年江苏省卷的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江苏省卷诗歌鉴赏在命题上有自身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把握这些命题规律,对我们的诗歌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江苏省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分析
从2015~2019年高考题看,诗歌的数量都是一篇,分值11分,设题数量2016年开始从三个简答题变为了两个,题目的综合性更强。
1.紧扣大纲、考点全面
从近五年的高考题来看,试题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品味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并且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试题并不只是单一地侧重考查某一个考点,而是每个考点都有涉及。
在题目的设置上,不是单一地考查某一个考点,有时可能将几个考点综合起来考查。比如2016年的鉴赏题:“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不仅考查语言的鉴赏,而且需要学生弄明白“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如何选材”这两个问题。它将诗歌的构思脉络和语言鉴赏巧妙地结合起来,需要学生具有全面分析诗歌、理清诗歌脉络的意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年都考查了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命题人出题的初衷不在于对技巧的考查,而是更注重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全面地阅读诗歌,能够抓住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意境、语言进行解读,从而完成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积累,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2.切口较小、指向明确
从近五年的江苏省考题来看,设问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下面的高考题设置的特点。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2015年)
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018年)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2019年)
这四题都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设问方式指令很强。有的考查的是“尾联”;有的考查的是“下阙”和“后六句”,并不是让学生大而空地谈全诗或者全词的情感。其次,从答案上来看,踩分点非常明确。比如2015年的答案是“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2019年答案是:“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做到一点一分,指向明确,不会让学生无意识地去写答案。
再次,试题设置切口小。文题中往往有一定的暗示语,比如2019年的“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这道题目很明确地考查对比的手法,但是试题并没有问“全诗如何使用对比手法”,命题人在设题中加入了限制语和暗示语,如“精卫的形象”“前六句”。又如2018年的试题:“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道题目明显暗示学生前两联写的是“刘禹锡的闲”,让学生作答的是写出“具体的表现”和“闲的原因”。很明显在考查学生从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能力。
3.题材变化、选材鲜明
从题材上来看富于变化,不是单项的考一种。有生活杂感,也有送别抒怀类。在题材的选择上,主要是离别之情、思乡之感、闺怨之思,但是也会出现生活杂感、借事抒怀的作品。题材丰富,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
从诗歌的文体上看基本上是考查唐诗和宋词,字数上做到短小精悍,符合了考场试题的要求。在作家的选择上,不只关注一些名家大家的作品,作品选择也不固定。比如2019年选择韩愈的作品,并没有选择韩愈经典的诗歌,而是学生平时不太熟悉的诗歌。2017年选择的《秋兴》并不是陆游的名作。很明显,命题人避开大家熟悉的一些名作名篇,从全新的角度去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诗歌鉴赏题应对策略
1.依托课本,注重积累
首先,学生要很好地运用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知识上注重积累。比如2016年考查辛弃疾的《八声甘州》的风格与《唐诗宋词选读》中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差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把握辛弃疾诗词创作的语言技巧和情感。
其次,加强古诗文知识框架的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表达技巧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内涵是什么?名家大家的常见情感有哪些?比如常见的意象“归雁”“杜鹃”“梧桐”在诗歌中常见的内涵是什么。
最后,依托课本帮助学生建立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会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诗歌启承转合的结构梳理诗歌。比如《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梳理文章的文脉。围绕文章的标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梳理诗歌的脉络。首联写了“朋友新家落成的地点”,颔联和颈联写了“朋友新家四周的环境”,尾联写了“朋友的品性高雅”,通过文脉的梳理,来分析作者对友人的情感。
2.注意辨析,高效答题
江苏省卷在设题上切口小,指向明确。学生在做题前先得仔细审清文题。注意题型之间的区别。比如同是手法题,但是设问的方法不一样,答题也不一样,学生不可以冒然答题,应注意题型的辨别。比如2015年考题:“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2017年的考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看起来都是考查手法,但是两者有所区别。前者侧重的是“写景的艺术”,后者侧重的是“表达效果”。前者着重于常见写景艺术有哪些?学生要做到了然于心,后者学生要注重结合尾联去分析结构、手法、内容等的效果。
3.表述准确,精准作答
江苏省卷的答案设置非常明确,踩分点很清晰。比如2015年的《秋兴》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基本是一点一分,逐层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具有分点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方面强调分出答案小点,另一方面强调在解答的时候要分开小点。所谓的分开小点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解答,不能答案点重复、啰嗦。这需要学生结合文本逐层分析,然后加以整合,我们以《秋兴》为例,开头“白发萧萧欲满头”写出了作者“年老迟暮”;接着“醉凭高阁乾坤迮”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感;然后“病入中年日月遒”写出了中年多病,“五更画角只生愁”写出了国家动荡。学生只有这样条分缕析地分析才能理出答案,从而有效而全面地解答出答案的要点。
总之,学生只有在熟悉常见的考题、常见的答法以及答题上的注意点才能在做题时做到得心应手。教师在诗歌鉴赏的复习教学中只有通过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