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新疆意识形态安全*

2020-02-22洪美云

实事求是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疆领域国家

洪美云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实事求是》杂志社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综合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安全战略的历史传承,也是顺应国内外安全形势发展潮流的现实选择,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深化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力指导。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大国争相关注和倾力渗透的重点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与冲突交织纠结。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疆地区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能源资源的重要基地和安全通道,对国家宏观战略发展全局的重要性更为显现,新疆地区在国家安全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方敌对势力、境内外“三股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变换手法加紧对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其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异常激烈。本文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从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之价值、现实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破题,试图化解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之困,以期为有效解决新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一、价值维度——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举足轻重

对于任何政党或国家而言,意识形态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历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仅是理论和观念之争,更是道路和前途命运之争。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苏共亡党亡国、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与传统安全因素统筹考虑、系统推进、整体谋划,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高度重视。

1.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探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首先要厘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偏离正轨,抓住重点和中心。“意识形态”一词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诞生起就备受争议,但却在争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意识形态”(Ideology)作为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哲学家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1797年撰写的《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它从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现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则产生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中。作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最难以把握的概念”,[1](P1)国内外学术界对“意识形态”的定义虽尚无统一的定论,但能达成普遍共识的是,意识形态是阶级意识,集中体现了特定阶级或集团,尤其是统治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是代表着统治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并为其服务的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P178)这充分肯定了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的实质和特征。国家和政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事关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没有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驾护航,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就如空中楼阁。

何谓意识形态安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不受威胁而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通俗地说就是一国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纲领、社会理想、价值取向能够深得人心,能够在社会上保持其主流地位。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流意识深入人心,意味着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深得人心。相反,一旦多元意识形态冲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造成指导思想的混乱,就会出现意识形态安全危机,不但社会将陷入一盘散沙,国家安全也无法保证,政党的执政地位更无法巩固。迈克尔·曼(Michael Mann)在其四大卷的《社会权力的来源》(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一书中曾将国家权力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军事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而意识形态权力是所有权力的无形之魂,其他权力都离不开意识形态权力的论述或者牵引性作用。从此意义上认识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实践中有正确的认知和定位,才能使我们从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的战略高度统筹部署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2.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4]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言之,就是既重视军事、国土等传统安全领域,更要重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将其视为安全体系统筹考虑。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不仅是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更是关系我国政治安全和政权巩固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权“合法性”“合理性”的基础,始终指向的是一国的国家政权以及在此政权保护下的特定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工作的纰漏和失误会导致国家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引发并加剧社会风险和认同危机,进而危害整个国家安全。对此,一些国家历来都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曾说过,“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5](P9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安全纳入到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加以统筹安排、科学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6](P108)因此,新时代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统一,确保党的领导权威和执政地位的稳固,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安全稳定。

3.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总体国家安全举足轻重。新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一方面,新疆的战略地位在近代史上早有定论,左宗棠在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曾明确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7](P101)这足以证明新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8](P246)“新疆解放以来一直存在着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统一的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斗争,这种斗争从解放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9](PP499~500)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分裂主义受到了有效的遏制与打击,一度陷入了停滞期,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境外各种势力向新疆输入“双泛”思想,一度蛰伏的分裂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分裂主义活动重新进入活跃期。新疆稳,则全国稳,新疆安全不仅事关地区安全稳定,更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当前,新疆已经连续3年多未发生暴力恐怖案件,实现了稳定的奇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刀剑入鞘”“马放南山”。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正本清源、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大工程仍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暴力恐怖活动的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10]因此,只有铲除民族分裂主义这个根子和宗教极端这一思想基础,才能构筑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钢铁长城,才能真正维护住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二、现实维度——新时代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阻挠中国发展的企图更为明显,在新疆的分裂破坏活动更加频繁,新疆“三期叠加”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新疆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11]而且这种斗争越来越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使得当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逐渐把和平演变的矛头重点指向我国,他们把新疆作为主攻目标,公开支持和操纵新疆的分裂破坏活动。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西方敌对势力把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破坏作为突破口,企图在新疆等地促成所谓的“颜色革命”。进入新时代,各种意识形态渗透更加隐晦、更具欺骗性,或通过名目繁多、暗度陈仓的学术交流,或通过诱之以利、釜底抽薪的交流赞助,或通过用心良苦、计划周密的课题资助等达到意识形态渗透破坏的险恶用心。对西方敌对势力而言,新疆出现乱局,正是其所乐见,他们更会利用一切机会扩大事态,推波助澜,以达到其既定的“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

2.境内外分裂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恶意渗透。一个世纪以来,新疆的政治社会几经变化,分裂势力虽不成“气候”,但是一直呈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思想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一遇适宜条件,就呈现“死灰复燃”的态势。[12]虽然,我们与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斗争在有形的战场上取得了压倒式的绝对胜利,维护了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但是我们在无形的战场上的轻敌,一定程度上给了分裂势力以可乘之机,表现为分裂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渗透,使得新疆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呈现更加复杂严峻的局面。

3.境外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任何一种宗教,对于其信众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一旦一个族群,一个部落信仰了某种宗教,当这个族群或部落的成员与信仰其他宗教的族群或部落交往时,宗教就会成为群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13](P628)而“宗教与民族意识的关联可谓相当密切,……尤其是在民族主义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民众力量以后,宗教和民族意识的密合度,会比它停留在意识形态或少数人活动时,来得更紧密”。[14](P64)新疆地区宗教信仰存续时间长,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民族风俗、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产生着深刻影响。宗教极端思想因其披着宗教和民族的“外衣”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也因其披着宗教和民族的“外衣”而成为分裂势力抢夺和攻击新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工具。同时,新疆地区跨境民族因素也易为敌对势力所利用,对新疆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给“五个认同”的培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国家文化安全造成了现实威胁。

4.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新疆意识形态的影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张骞凿空西域后,新疆因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而兴盛一时,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了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然事异时移,随着海上文明的兴起,陆地文明的沉寂,新疆地理空间弱势逐渐显现。受制于此以及现代交通设施不足、信息流通渠道欠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人们长期缺少互动交流,极易封闭自我而陷入狭隘的小圈子文化。新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的少数民族居民很多信仰伊斯兰教,封闭的地理环境加剧了人们对单一文化的认同。有学者指出:“伊斯兰文化往往被社区成员视为主流文化,……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只有符合伊斯兰教的要求,才能符合社区规则,并得到社区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可,实现归属,否则,就会出现被孤立的现象,难以在群众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15]一般而言,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心理和归属意识容易被人利用和操纵,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难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三、实践维度——做好新时代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关注新疆问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新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确立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导向、目标、宗旨等根本性原则性问题。2017年9月,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16]2019年,中央连续出台《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系列白皮书,为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提供了切实的遵循和指导。

(一)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总体原则

1.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动摇。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完成使命任务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锚定正确的方向。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重大原则不动摇,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完善阵地建设和管理制度,落实好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原则,不仅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要做到失土追责。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是维护和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在我国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确保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确保各种课堂、讲堂、论坛、出版社、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唯有如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落地生根。

3.坚持国际战略视野原则不动摇。随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为遏制我国快速发展,竭力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弱化”。为达到其险恶目的,他们制造了所谓的新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人权问题并将其作为重要筹码祸乱新疆。不难发现,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时起时伏的分裂活动,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操纵、利用是分不开的。因此,做好新时代新疆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具有国际视野,要充分认识到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国际因素的重要影响。

(二)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切实举措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不仅彰显着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共同理想、思想观念与奋斗目标,更是科学规范、有效整合社会秩序与社会意识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熏陶和感染“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7](PP164~16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要结合新疆实际,要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嵌入到一些公共性和标志性场所中,浸润到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特定的仪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实现入脑入心见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2.探讨多样化的主题教育,强化“五观”和“五个认同”教育。“五个认同”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其实质就是让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18]我们要结合新疆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探讨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每周一国旗下的宣讲、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正面引导工作要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确的“五观”和“五个认同”。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将新疆历史知识常态化融入学校教学、各类宣讲和群体文化活动中,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使正确的新疆历史知识和思想观念抵达青少年的内心深处,从源头上筑牢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钢铁长城。

3.巩固发展民生,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是“无根之萍”,就是“口说无凭”。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成效。”[19](P15)要通过大众传媒、“访惠聚”驻村工作、南疆学前双语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明白各种权利和优惠政策的来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各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培养其国家认同感。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就,才能使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才能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铜墙铁壁。

4.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抢占舆论制高点和话语权必须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为此要加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等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创作编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教材、书籍、影视、新闻作品,抢夺群众的“眼球”,要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全覆盖,把党中央的声音形象传播到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20]要敢于和善于揭露“三股势力”的本质,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要增强新疆文化的对外辐射宣传,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出击,是打造新疆意识形态安全良好外部环境的有力举措。[21](P33)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向世界宣传新疆的各民族文化,使新疆多民族融合的先进文化走出去,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彻底颠覆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疆安定和谐、奋起发展事实的污蔑。

5.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队伍。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和意识形态阵地意识,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次要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把政治觉悟高、责任意识强、斗争精神足、工作水平高的人充实到队伍中来;第三要围绕着力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培训轮训工作,尤其是要加大对南疆地区宣传思想干部的培训轮训工作;第四要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的文化优惠政策,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研究制定鼓励中央和东部地区公共文化人才到新疆一线岗位长期和短期服务的激励政策,对自愿到新疆从事文化服务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猜你喜欢

新疆领域国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新疆多怪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