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0-02-22李晓晨
□李晓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慕课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 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提出。慕课指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可以理解为“慕名而来听的课”,也就是精品课。慕课的英文缩写“MOOC”,分别为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和course(课程)四个单词的首字母,这代表了慕课的四大特点,即规模性、开放性、网络性和课程性。[1]2012年,慕课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迅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慕课浪潮”。
慕课的首要特点是其规模性。例如,被媒体称为“中国MOOC第一人”的浙江大学教师翁恺开设了5门MOOC课程,单期注册学生最高超过10万人,累计注册学生超过183万人。我国是世界慕课在线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居世界首位。根据2019年中国慕课大会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在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慕课,6500万名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我国慕课数量和规模为世界第一(中国慕课大会2019)。慕课的大规模主要聚焦点于两点:一是聚焦可扩展性。由班级扩展到学校,学校扩展到社区,社区扩展到社会,社会扩展到国家,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最后形成全球扩展。二是聚焦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指包括所有愿意学习的人,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种族,无论贫富,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更加广泛和有深度,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扩展到若干个学习小组,组成学习群,也可以把大群再缩小为几人的学习小组。慕课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学习者可以免费注册(open registration);二、免收学费(free of charge),学习者可以免费学习世界一流名校教授讲授的课程;三、 课程内容开放共享(open content),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四、时间、地点开放(open time and open classroom),学习者可以在世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学习。慕课的网络性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当地连线,也可以在异地连线,可以实现实时互动或者延时互动。只要有网络,有慕课平台,有电脑、平板、手机等可以连接网络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学习慕课。慕课是在线课程,网络是其开展的前提。课程性是慕课最为关键的特点。慕课既是形式,也有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慕课虽然不是指某一门具体的课程,但慕课的确是由成千上万门具体的课程组合而成的。
自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以来,先是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迅猛发展时期过后,我们才开始平淡理性地看待慕课这一新生事物。时至今日,慕课逐渐进入到了平稳发展期,但这平稳发展的背后实则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大变革。慕课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们需要平衡好慕课与传统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勇敢迎接挑战,同时把握住这来之不易的机遇。
一、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次要的地位,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来选择或拓展适合自身的专业及课程。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高校除了必修课程以外,虽然设置了多样的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需求。但往往都是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以学生为中心才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慕课就做到了这一点。在联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慕课教师秉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使高等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课程,甚至选择喜欢的教师和教学风格,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的慕课往往由一流高校的一流教师打造,他们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紧跟时代且紧贴学生,真正做到了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
(二)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在传统教学中,固定的时间与场所,固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学习。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及复习内容也有教师的监督和检查,并且这种师生互动具有强制性和效果立显性,因此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而慕课的在线学习形式使得教师成为了更加被动的角色。他们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及时解决课堂上存在各种问题。课后作业的提交和质量也受到了学生自主性和诚信的考验。因此慕课的学习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自己,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无人监管而无法适应慕课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那些自身知识储备量较大,自律自控能力较强又有着强烈求知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慕课的出现无疑会让他们如获珍宝。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开设的一门慕课,前十名的学生都不是斯坦福本校的学生,而是校外学的学生。这说明慕课让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对学习更感兴趣,只要能够找到符合自身兴趣或专长的课程,找到适合自己思考风格的教师,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三)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课程质量较少受到监督,通常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向教师提出他(她)对于课堂的观点与评价,教师也就缺少自省的机会和提升的动力。而慕课由于其规模性和网络性特征,会使慕课教师得到传统课堂中从未有过的直观评价与反馈,成功的慕课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学生学习,观看人次非常多。而品质不高的慕课却无人问津,没有哪一位教师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无人欣赏,所以慕课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慕课不应该只成为一流高校教师的专利,普通高校的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对于任何一所高校师资力量和综合水平的建设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慕课也必须满足其精品课程的本质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那么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大多数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难以达到要求,他们与一流高校的教师在任教前的履历和任教后的成长都存在差异,课程质量也可能存在一定差距。[2]当学习者被慕课的外在教学模式吸引过后,最关注的必然是课程本身,而这直接取决于讲授教师的教学水平。若想开设一门成功的慕课,普通高校的教师必须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我。与此同时,一流高校的教师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自我,才能推出更高质量的课程,才能不断吸引学生。慕课发展之迅速,让教师之间存在着无形的竞争与较量,要想不被潮流所击退,唯有努力前进。
(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始终存在着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明显的高校差异,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一流高校,他们有着更为优质的师资力量,更加齐全的硬件设施,而普通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长此以往,更加难以追赶那些一流高校,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对于个体而言,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居高不下的大学学费令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贫困生资助和助学贷款虽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但仍然有很多没有机会步入高等教育门槛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远。
慕课这种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机会。慕课的大规模网络教学,免费开放,低费获证,多元互动,资源共享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打破了资源不均的局面”。[3]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后大众化提供了思路,为解决高质量、低成本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指明了道路。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合理流动。
二、慕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慕课有很多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无法相比的优势,但幕课毕竟是新生事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慕课质量参差不齐
1.教师水平和态度问题
目前备受认可的慕课大多来自于一流高校的教师群体,普通高校的教师虽然也在不断加入进来,但其慕课质量却难以符合众多学生的胃口。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首先,普通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必然与一流高校教师有一定差距。其次,不是每位教师都拥有丰富的学识和得当的教学方法,只有那些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热爱教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用心工作的教师才能够推出高品质的慕课。再次,教师的积极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制作慕课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任务,教师平时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还要为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做考虑并完成与之相关的各项任务,原本就存在着一定压力。大家往往会因为任务艰巨,难以马上看到慕课为其职业生涯带来的好处而消极对待。最后,在慕课迅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够敬业的教师,他们只想着利用慕课来提高自身的工作业绩,但态度却不够端正。认为慕课就是简单地将教学课程视频化,不去用心开发这门课程,敷衍了事。这样的课程不但无法吸引学生,还会给学生在课程选择时造成干扰,造成资源浪费。
2.高校支持问题
高校对慕课的态度也影响着慕课的质量。高校想通过慕课来加强建设水平,提高综合实力。但如果只是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而没有给予这项工作该有的支持,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例如经费紧张、人手不够、平台不完善等,就会形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使得慕课建设很难推动。目前重视慕课建设的一流高校大多都在举全校之力主推某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对于慕课建设,他们集中力量,目标一致。一节20分钟左右的课程,看似只有一名教师在讲课,但其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努力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负责课程研发,有人负责课件制作,有人负责其他辅助工作,很多教职工甘当绿叶,大家都在为一节高品质课程共同努力,都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慕课学习成效难以保证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慕课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律自控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慕课学习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尤其在学习方面。[4]选择了一门课程,却不能持之以恒,课程学习才进行了一小部分就弃之不理,导致很多学习过程半途而废。或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专注,经常开小差,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全,一知半解。这种流于形式的学习,反而浪费了慕课的高品质,其体验与效果甚至远远不如传统课堂。
2.课程考核不完善
慕课学习成果的检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些慕课的课程检测考核环节过于简化,题目数量太少且与课程培养目标不相称,设置没有检测环节。在学生看来这样的检测考核无非是应付差事,自然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诚信问题也是慕课考核中的巨大障碍。网络的虚拟化使得计算机考试有很多无法监管的问题,出现替考和抄袭的情况屡禁不鲜。尽管一些大型慕课平台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使得考核诚信问题得到一些缓解,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
(三)慕课平台建设尚不完善
1.高校资金短缺
我国公办高校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与慕课建设的高资金投入形成了一对矛盾体。一流高校获取的地方或国家财政支持相对较多,而普通高校除维持自身运转以外,经费并不充足。这使得很多高校对慕课建设望而却步,即便克服困难开展了这项工作,也会因为捉襟见肘而造成慕课成本投入过低,而无法保证慕课质量,甚至半途而废的状况。
2.平台技术不成熟
慕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还取决于慕课平台的技术支持。尽管慕课平台数量众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从平台首页的搜索引擎、导航功能、课程分类设置,到课程选择指导、课程视频资源、课程播放功能以及课堂互动等所有环节,都需要平台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技术完善的慕课平台,能够迎合教学工作的各种需求,流畅地完成慕课制作以及后续干预工作,还能给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体验。而一些技术支持缺乏的平台会出现各种限制,导致慕课的制作和呈现不尽如人意。
三、思考及对策
(一)高校应大力支持慕课建设
1.大力支持教师工作
高校需要突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全力支持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其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学习机会等,尽量减少教师的阻碍。对于慕课建设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例如,慕课建设工作可以成立专门的团队,可根据需要细化为课程主讲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等;将这一教师群体的其他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一些调整以挪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搞慕课建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问题尽可能为其解决;[5]将慕课建设与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挂钩,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和支持,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将慕课与传统教学体系相融合
慕课出现最受益的人群就是学习者,可学习者能否自主学习以及能否诚信考核都对慕课学习效果有着较大影响。高校发展慕课,要想真正达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就必须解决以上两大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高校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桥梁。因此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诚信应考的教育必不可少,唯有从思想上纠正不良学习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学习行为和现象。但现实情况是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终究还是缺乏实质性的监督与管束。
因此高校可以将慕课与传统教学体系相融合,重点放在教师授课和学分考核两方面。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到传统课堂与慕课课堂中,例如传统课堂进行本科目基础部分的讲授,慕课课堂进行加深与拓展部分的讲授,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更加完善,学生的学习更加条理和明确。还可以把课堂内容的主体部分放到慕课中来,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和自学,传统课堂则用来讨论课程内容,大家针对课程的重难点和疑惑之处进行探讨,这样的“翻转课堂”模式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6]另外,高校学生除了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外,还需要选修课成绩才能达到合格学分,选修课完全可以以慕课的形式开展。既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还能防止传统课堂因班容量过大而限制人数的情况发生,给予学生的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学习权。这样一来,慕课课堂与传统课堂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开展校企合作与慕课联盟
慕课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若高校能够自主研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慕课平台固然是好事。不过这对于高校在资金和技术层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可负担的高校为数不多。现在很多慕课建设都采取了校企合作方式,既降低了高校自主研发慕课平台的成本,也成全了企业盈利的目的。除了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外,还可以尝试校际合作慕课开发,互通有无,资源互补,也就是当下出现的“慕课联盟”。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也可以就某些学科的慕课开发与建设达成合作共识,互利双赢。慕课联盟对于那些存在师资短缺或经费短缺等现实难题的普通高校来说非常适用,以优势学科加入慕课联盟来推动本校的慕课建设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当然,一流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建设
当下存在很多止步不前,不思革新的教师,“吃老本”无法适应文化激荡的大环境,更无法胜任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教师在学术上应该与时俱进,充实自我。例如高质量的慕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可以成为教师之间互相借鉴、提升自我的途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提升自我的机会,去学习,去开阔视野。同时,端正的工作态度也是必要的,慕课教师要明确慕课的要求和自身的职责。开设一节成功的慕课,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职工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唯有大家齐心协力将课程开设前后以及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各个环节都顺利完成,才能整合成一节完美的课程。
(三)加强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平台是慕课制作与呈现的载体,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在线教育平台的出现使得欧美慕课教育迅猛发展,进而影响了全世界。这些平台在后续发展中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和进步。
国内很多一流高校在与以上三大平台签约之后,也逐渐推出了自己的平台,加上网络媒体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如网易视频公开课和网易云课堂、淘宝同学等,我国的慕课平台在数量上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自主研发的平台更加具有本校、本国教育的传统特色,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促进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永续发展,技术上的改进与突破非常重要。
四、结语
慕课是现代教育、远程教育与网络科技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众多高等教育形式中的一种有益探索,虽然对现行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慕课应与传统教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冷静、客观、辩证地看待慕课,在慕课发展的浪潮下既战胜挑战又把握机遇,使慕课的发展立足本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