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与抗争:中国共产党早期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实践探研

2020-02-22徐灿刘祖爱

实事求是 2020年6期
关键词: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徐灿 刘祖爱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3)

在20世纪初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地主、军阀、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重重迫害下,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带领一大批党员和进步青年,积极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在学习借鉴苏俄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科学理论宣传、阶级力量培植、组织构架优化等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力量,迅速掀起了民主革命运动新高潮。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深入发展,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国际局势风云诡谲,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重大风险考验。研究总结早期党的领导和建设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传统,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党的领导和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始终站在先进理论的发展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学习,并善于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理论。党的早期组织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由此产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推动群众性的理论学习武装

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465)作为一支新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早期党组织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宣传。1918 年7 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它与法国革命的时代之精神、革命之性质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对十月革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阐述了它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及伟大意义。而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先河。同一时期,武汉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深入产业工人群体中进行调查,撰写了《汉口苦力状况》《武昌织布、纺纱、铜币、银币、麻布五局工人状况》等调查报告,进一步用事实和政治经济理论发动工人,提高工人的觉悟。[3](P1017)中共“一大”以后,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建立各地区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劳工运动,出版理论书籍、刊物工作,进一步作了明确指示,为加强共产主义理论普及宣传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开展武装斗争,更没有建立自己独立领导的军队,只是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理论传播来唤醒大众、团结进步青年。西方人文社科知识的广泛传播,在广大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人人都以谈论共产主义、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为时尚,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声势。

(二)构建专业宣传力量,创建团体性的宣传教育组织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是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后产生的。中国的工人和劳苦大众并不可能自发地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4](P19)所以,早期党的政治宣传任务十分艰巨。1920年3月李大钊与北京大学进步师生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收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举办座谈讨论,组织出版工作。它既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早期党组织建设作了重要准备。同年,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新青年》杂志也随之南迁,以“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热潮由北京和上海两个据点迅速向全国蔓延。1920 年7 月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先后成立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团体,研究俄国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5](P105)同时,早期党组织在北京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在上海小沙渡创办工人半日学校,通过举办夜校、补校、识字班等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此外,大力创办工人团体报社制造舆论声势,如北京的《劳动音》、上海的《劳动界》和广州的《劳动者》等,积极刊登时事政治热点、世界革命潮流的报道,他们结合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具体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中外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引起广泛共鸣。运用这样的方式,早期党组织积极举办各种讲习所、补校、夜校、马克思主义团体,开展大众化的理论宣传教育,团结了一大批积极分子,迅速在社会底层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三)抓好理论指导运用,开展综合性的理论斗争实践

当时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国人的无限遐想,但对社会主义的流派、社会主义的意义的认识都是纷乱不清晰的,由此围绕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起了一系列论争。1919 年6 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论些主义》的文章,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其实质是要用实验主义、改良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李大钊、陈独秀及时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主义与努力》进行回击,指出“问题”与“主义”不可分离,需先有共同的理想和主义,对问题的解决方能有的放矢,中国需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通过革命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除了坚决批驳社会反动思潮,组织思想论战以外,早期党组织成员还结合国内局势组织民主示威运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并第一次提出了“民主”与“共和”的概念,这是中国固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所没有的新概念。[3](P23)同年10 月,北京学生举行游行演讲,参加者5 000 多人,他们沿街散发传单30 多万张,并捐款定购面包17万个,上盖有“共和万岁”“劳工神圣”“打破军阀”等口号,分发给市民。[6](P518)早期党组织通过开展民主运动、思想论战、城市巡讲、话剧表演等渠道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传播教育,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战线等多个领域持续强化了宣传势能。

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始终凸显中流砥柱的使命担当

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统一,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之一,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早期党的组织要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要通过各种革命渠道和活动形式,把最广泛的阶级力量联合起来,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尽心竭力、担当尽责。

(一)团结鼓舞社会底层力量,开创群众路线理论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还要用物质的力量去摧毁。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更要勇于改造世界。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们已经认识到不能纸上谈兵,注重将理论宣讲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调查分析,通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研究探索群众路线的革命理念。“五四”以后,在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许多青年学生放弃个人利益,离开学校,开始进工厂、下农村,到处传播社会主义革命思想,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不仅找到了运动的主力军,而且也找到了自己革命道路的归宿。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标志着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共爆发100 多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 万人以上。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2 年5 月1 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1925 年5 月15 日,为反抗资方对工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上海日资纱厂工人举行罢工。[7](P24)日本资本家悍然枪杀共产党员顾正红,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为了领导人民群众反抗帝国主义的暴行,刘少奇依据中共中央指示,发动上海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并紧急调遣骨干力量到上海参加领导,迅速形成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始终紧紧团结和依靠着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思想和组织工作不断启迪和激励农民、工人和妇女等社会底层大众,使党和人民的关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二)发展团结进步知识分子,探索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最先是从有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中出现的,当这些知识分子进入无产阶级的阵营以后,这种传播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1921 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 位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邓恩铭、张国焘、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包惠僧、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李达和李汉俊也都是教师或学生。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9人,6人曾留学日本。当时全国的50 多名党员绝大多数也都是知识分子。早期党的组织在创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学习科学理论和团结知识分子群体,这也奠定了其自身先进性的内核。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是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力量后产生的。但当时国内的工人,尤其是产业工人数量相对较少,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还不够高,他们主要关心改善生活条件的问题,对政治和阶级斗争的认识较肤浅。[8](P186)而当时的知识分子团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好的物质基础,能够率先接触最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且他们大多具有写作、教授和办刊办报知识,便于组织平民教育、学会、讲演团、研究会等团体,在革命初期进行舆论造势。再加上他们多富有宣传鼓动、团结训练的才能,能有效发动群众,为成立早期的共产党组织提供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储备。到1927 年南昌起义前夕,中共党员的职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增加了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党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早期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确实起到了发酵和催化的作用。在以后的各个时期,注重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密切学界参政议政协商交流,加强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党的重要工作经验,也是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保证。

(三)积极外联国际革命同盟,为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奠定基础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际背景。纵观百年中国近代史,党的诞生从本质上说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俄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建党工作就是在国内外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十月革命以后,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扼杀政策,使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摆脱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共产国际二大通过了罗易起草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正式提出了东方战略,并推动实施了与东方的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结盟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大批爱国志士远赴欧美、日本、南洋各国留学,在共产国际的感召下纷纷组建了共产主义性质的进步团体,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干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准备。1920 年4 月,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始酝酿建党之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受苏联远东地区党组织的委托来到中国,帮助陈独秀等人离开当时反动军阀势力强大的北京地区,在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1 年4 月,共产国际派马林和尼柯尔斯基来华与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了联系,他们的到来加速了建党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9](P25)在共产国际和国际和平力量的援助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革命力量得到了极大发展,苏俄的一些宝贵革命经验,尤其是在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运动和土地问题等方面的理论和工作经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在融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党的早期领导和建设实践经验为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严实作风纪律和组织建设,始终凸显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关键在巩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践行正确科学的组织纲领,不断巩固和加强组织建设,严肃作风纪律和制度约束,始终强调和坚持为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奋斗,已经把为民担当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一)提出正确科学的组织纲领,不断强化党的思想旗帜引领

一个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提出正确科学的纲领,列宁提出,“党纲应当说出实际情况,党纲应当包括绝对不可反驳的和确凿无疑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党纲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纲”。[10](P139)正确的革命纲领,就是一面号召前进的旗帜,使广大人民和党员有坚定的斗争方向、明确的革命目标。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党的创建时期,曾经多次讨论和起草了党的重要文献。1920 年夏,上海、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相继建立,都曾召集全体成员讨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并起草了临时党纲。李大钊认为各团体有表明本会主义的必要,各团体要有一个正确的主义,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全体之心志,对外尤不足与人为联合之行动。会议决定五个团体组合成“改造联盟”,并制定联盟的宣言和约章,促进各进步团体的协调和统一。[11](P11)中共一大建党以后,作为新兴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政局动荡、思潮迭起、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制定出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革命纲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通过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其中第三部分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纲领的提出,开宗明义地确立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成为动员组织和鼓舞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一面战斗旗帜。在重要历史时期,根据党情国情确立指导思想,并在革命纲领旗帜的指引下,统筹指导全国各项事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打造集中高效的组织构架,推动党的政治目标实践探索

1891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考茨基在该党的纲领中指出,无产阶级要有意识地联合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目标。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必须通过党的各级组织联合来维护和巩固,没有集中高效的组织构架,坚持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地位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历来极为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早期党的组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认真分析研究并结合中国学生、工人运动的实践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苏联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 年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机关——中央局,推举了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分别主管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各级党组织建立地方委员会,并初步构建起各级的组织构架。这时的党组织虽然是简单的工作机构,但为党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组织基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章程,其中专列了“组织”一章,对党员入党条件、党的组织机构系统、党的组织制度、党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由于党的组织工作广泛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高涨,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起系统的组织工作机构。到1923 年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有432 名党员,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并在各级建立了支部、区委、地委和区执行委员会。[12](P13)集中高效的组织构架建设以及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后续开展地下对敌隐蔽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并在多次国共合作中保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与革命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严格党纪党规建设,坚持依法管党治党

管党治党不易,从严治党更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即投身实际的革命运动,担负着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艰巨的革命与建设任务,其所处的长期战争与秘密工作环境,使得中国共产党极端地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无论是早期组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觉悟社,还是后来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等秘密的革命组织,在公开的、半公开的甚至地下隐蔽工作领域,都提出了自己严格的工作运行章程制度。中共一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急剧扩大,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党的组织迅速遍及全国。在革命高潮时期,不免有一些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涌入党内。为了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全党组织与行动的统一,使党成为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加紧制定出台了组织纪律的相关规范制度。中共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并出台了“下级机构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均须执行及宣传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定政策,不得自定政策”“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等一系列组织纪律规定,明确而坚决地提出了强化党的纪律的要求。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始终保证着中国共产党全党行动的统一,为后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整肃党风党纪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正风肃纪工作作为突破口来领导推进党的全面建设,这既抓住了关键要害,又顺应了党心民心,更体现了宏阔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