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2-22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廖永英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廖永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在学生没有形成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
首先是人民币的认识,有不少学生很少见甚至没见过1 分、2 分、5 分、1 角(纸币)、5 角(纸币)这些不常见的人民币。其次,有些人民币的换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1 元能换几个2 角;2 元能换几个5 角等等。再次,如何付钱也是孩子们的难点,例如,付80 元,不少学生开始会出现拿一张50 元和一张30 元这样的错误。最后,一些综合题让学生措手不及,例如:一个书包48 元,小芳付的全是10 元,她最少付了几张10 元?一个篮球55 元,小军付的钱正好,他最多有几张10 元?货架上有各种物品,问50 元最多能买几种物品?这类型的综合实践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较难,让他们不知如何去分析。
针对这样一些现象,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发现本次教学完人民币的知识后,学生分析解决购物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多方位接触,加强感知
为了让学生能多接触人民币,我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打印了小面值人民币,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如:作业得到一颗星就奖励1 角;课堂专心听讲奖5 角(每月评一次);测试满分一次奖5 角等等。通过上学期的奖励措施,班级每位学生对10 元以内的人民币上的图案、文字了如指掌,几乎都知道了10 角是1 元,20 角是2 元等。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活动中慢慢理解掌握的。开始不少学生不知道10 角能换一元,我也不会一本正经地教给学生“1 元是10角”,而是一部分学生先换,然后在学生间互相传:“我用10 角换了一张大的一元!”其他学生听到后很羡慕,筹到10 角也会着急到老师这里换。最后,给学生排个财富榜,看看哪些学生最富有。慢慢地,学生经历了取币、换币的过程,与人民币长时间接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
新课标指出,新授知识要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学,让学生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人民币,了解10 角能换1 元,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就足够了,学生的这一段宝贵经历能丰富他的生活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经历和基础。
二、课堂巧提问,深入理解
课堂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一些学生弄不懂的、容易误解的问题,在课堂上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在设计新课时,我有这样几个问题的预设,觉得比较适合学生有效地学习。
例如,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学生可能分成硬币和纸币;可能按各种面值分;可能按单位分。当学生出现了把人民币中含有数字1 的分成一类,含有数字2 的分成一类,含有数字5 的分成一类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人民币中有其他数字的面值吗?
(2)按照这种规律,如果要设计大于100 元的人民币,你想怎样设计?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之后很少出现“拿出一张30 元”这样的错误了。
又如,在教学“一元能换几张2 角”时,教师引导:如果让你用一些2 角的人民币摆成1 元,你想摆几张?请你先摆一摆,再回答。
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数:“2 角、4 角、6 角、8 角、1 元。”学生回答完后,再让学生同桌说说“5 张”是怎样得出来的,进一步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仅知道了题目的意思,而且非常清楚地知道了付的钱应该多于书包的价格,在以后的练习时,错误的学生只有个别。在新授课时,一定要讲明白、讲透彻,教师的问题预设简练到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
三、活动中思考,提升能力
本学期,我组织了两次购物活动,物品是由每位学生到自己家里带两件可以捐出来的物品,学生与老师一起给物品贴上价格,活动前,略微讲解了一下找钱方法,例如10 元买3 元5 角的东西等。一个班购物时,请另一个班的10 名学生做营业员。每人限购2 件,购物结束后,请学生填写表格:
所买物品价格所付的钱找回的钱
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买到自己心仪物品后的喜悦油然而生。其实这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是通过自己平时的认真努力挣到奖金的,然后用这些奖金去买自己喜爱的物品,这种成功的体验使得他们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付的钱一定不能少于价格,知道付多了后要找钱,知道如何拿出应该付的钱,知道如何找钱,了解了一些常见物品的价格大约是多少,体会了购物时的谦让,体会了节约用钱的含义……
其实,数学知识就是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这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最后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变成自己自发的、有目的的。虽然一年级的学生要理解有些困难,但是我们在课堂上对数学文化的熏陶和课后的各种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慢慢理解学习最终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