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甘薯在闽西北的露地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2020-02-21张太根
摘 要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成为规模种植蔬菜最常用的方式,但在闽西北依然有很多农民对种植大棚蔬菜的成本、技术等问题存在诸多担忧。尤其叶用甘薯的栽培仍然沿用露地方式为主的栽培方式。因此,在闽西北因地制宜推广叶用甘薯露地栽培技术,不论是提高种植效益,还是帮助农民减少成本投入、增产增收都有其重要意义。基于此,探究叶用甘薯在闽西北的露地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叶用甘薯;露地栽培;闽西北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25
叶用甘薯(地瓜叶)是旋花科甘薯植物,有“蔬菜皇后”“长寿蔬菜”及“抗癌蔬菜”的美称,美国将其列为“航天食品”。甘薯的茎叶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钙和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矿物质[1]。据相关研究分析表明,甘薯叶的营养成分居各种蔬菜之首。甘薯叶有预防人体动脉硬化、防止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升高血小板、止血、防止夜盲、降血压、润肠、通便等多种保健功能。草酸等不良物质在甘薯叶中的含量低,因此甘薯叶是优良且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此外,叶用甘薯病虫害少,种植过程使用农药量少,嫩叶煮熟后颜色翠绿,食口性好,无苦涩味,作为蔬菜新品种在蔬菜市场很受欢迎。
闽西北位于福建省内陆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兼并的特点。年平均气温约19 ℃,极端最低气温多在1月下旬出现(约-7.5 ℃),极端最高气温多在7月中旬出现(约38 ℃),年日照时间在1 700~2 300 h,年无霜期305 d以上,年降水量在1 500~1 900 mm(4—6月为梅雨季节,降水占全年的50%)[2],气候温暖适中,雨量充足,海洋性季风气候明显,温度、光照、湿度、降水条件好,很适宜露地栽培叶用甘薯,较好地解决了闽西北农民对大棚蔬菜的成本、技术等问题的诸多担忧。
1 品种选择
甘薯喜温暖气候,具有耐高温(生长期需阳光充足)、不耐霜、耐旱、耐碱、耐阴、不择土壤(肥沃更好)、病虫害发生少等生长特点。根据闽西北地区气候条件,露地栽培叶用甘薯可选择分枝强壮、生长速度快、茎叶嫩绿、叶片肥大、没有茸毛且口感好的品种,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福菜薯18号”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种。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种苗繁殖
1)叶用甘薯种苗通常先用薯块育苗,再进行扦插繁殖,春季室外温度稳定在14 ℃时进行播种。春季播种时一般用地膜覆盖育苗,这样可以提前15 d出苗,出苗量一般也会增加40%左右。
2)选择坐北朝南、避风向阳、肥沃疏松、好排灌且3年以上未种植过黄麻、木薯、香蔥、大蒜和芋类等作物的田块作为苗床,在冬季之前将苗地翻耕30 cm左右,结合翻耕,每667 m2下腐熟猪牛羊圈肥或土杂肥1 500~2 000 kg,之后将地耙细整平,春后结合整畦(畦宽1.2 m)再翻耕1次。
3)选择大小适中、无破口(虫口)、无霉变、无斑块、无病菌感染的种薯,用50%的甲基托布津5 000倍液或者25%的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10 min后再进行播种[3],每畦排种薯2~3个,行距为20 cm×30 cm,薯蒂朝上斜排成45度角,盖土时以薯蒂稍露土面为准。春季应盖上地膜(可以同时在畦面上铺上一层薄薄的没有霉变的稻草)有利升温保暖和防虫草。大约15 d左右会出苗,在苗高1 cm左右时应进行地膜打孔,护苗出膜,并施一次稀薄水肥。待苗高15 cm左右时,选晴好天气,掀膜,清沟培土炼苗4~5 d,即可剪苗假植[4]。假植约5 d后选晴好天气在10:00—16:00进行摘顶,以促进分枝萌发。待分枝长25 cm左右时可割苗进行定植。
2.2 田块准备
定植前一年12月左右将选择栽培叶用甘薯的田块深耕25 cm左右,可以更好地疏松土质和除去大部分地下害虫。叶用甘薯系列品种在大田生长期基本长达150 d以上,所以基肥相当重要。按667 m2施用腐熟栏肥12 000 kg左右和优质复合肥20 kg左右,在扦插前条施或穴施,确保枝叶产量和品质。
2.3 定植
叶用甘薯在无霜期都可进行种植,气温在22~35 ℃时生长最为适宜,温度低于15 ℃时停止生长,所以闽西北3—9月都可以进行露地栽培,而且种植方法较为简单。当薯茎长至30 cm以上时,就可分批剪茎进行大田扦插。将甘薯茎或甘薯芽苗剪成4个节的小段(8~12 cm)备用[5],扦插时用竹片或小铲按株行距12 cm左右斜挖深度约5 cm左右,再将剪好的甘薯苗栽入土中(一般入土2节露土2节),要边栽苗边压实土壤,使根与土接触密实,提早成活。平畦种植畦宽1.2 m(含沟),畦高20 cm,每667 m2植0.8万~1.0万株。栽后浇足水分,保持苗地土壤湿润,约4 d即可生根长叶。夏秋季经15 d、冬春季经30 d左右即可收获嫩茎叶进行食用。定植宜选择阴天进行,以免土壤过于干燥。天晴气温高时应选在16:00后栽插。
2.4 肥水管理
整个生长周期,必须进行数次追肥才能获得高产,苗期可用15%~20%左右的稀释人粪尿喷施,每667 m2用1 500 kg左右,在幼苗长3~4片真叶时,选优质尿素3 kg左右、复合肥15 kg左右搅拌均匀施用。定植后每隔10 d左右追肥一次,日常注意保持田间水分,大田种植后的14~21 d内,注意中耕除草和松土等。当幼茎长至3~5 cm,用稀薄动物有机液肥或尿素追施一次,以促进幼茎快速生长。当幼茎长至50 cm以上,茎叶铺满地面时,就可采收幼嫩茎叶。此后,在每次采收后,每667 m2喷施复合肥6 kg左右(用于追肥)[6]。夏季干旱种植时要注意浇(灌)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实施盖膜保温保湿(温度保持18 ℃以上)。
2.5 及时采摘
扦插后40 d左右,当甘薯叶植株生长到30~35 cm高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应注意先采收顶梢,使得侧枝萌发,采收茎尖长度控制在10 cm左右,每条分枝被采摘时应在底部留2~3个节[7]。每当甘薯叶长出5~6片叶的嫩枝后,应该尽量采收食用(因为甘薯的藤蔓生长速度快,极易老化,且萌芽生长力随着离地茎节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若植株出现早衰情况,可采用重剪回缩的方法将主茎上距地面5 cm长度以上部分全部剪去,并配以除杂草、清沟培土、施肥,14 d后甘薯植株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3 病虫草害防治
1)为防止土壤病害,应尽量不在原田块二次种植叶用甘薯,可选择与水稻或者其他蔬菜轮作,在水淹半年以上的土壤中可使病菌基本死亡。如在原田块二次种植叶用甘薯需换新土种植,选晴好天气,将所有配制好的土壤进行暴晒消毒,尽量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确保供应安全放心的甘薯茎叶蔬菜。
2)叶用甘薯很少发生病害,偶尔会发生虫害。主要的虫害有甘薯天蛾、卷叶虫、斜纹夜蛾等[8],种植面积小可人工捕捉,面积大不适宜人工捕捉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进行生物防治,建议不要使用化学农药,以此保证产品绿色无公害。若需喷施化学农药,务必在喷施后15天重新长出的茎叶才可以采摘食用。
3)肥水条件好的土壤,也适合杂草生长。在种植甘薯叶的过程中要时常仔细察看,发现杂草应及早拔除,以此减少杂草消耗土壤养分。如果发现土壤有板結现象,应将土壤适当锄松,促进地下根系和地上部茎叶良好生长。
4 留种
在秋冬时节注意选晴好天气,挖取大小均匀(约250 g)、无损伤、无虫口的薯块,在阳光下晾晒4~5 h,藏于室内,并用足量晒干的细砂或草木灰覆裹,来年春季即可取出用以催芽育苗。
参考文献:
[1] 路瑶,周振林,柳毅,等.叶用甘薯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3(15):169,172.
[2] 黄松集.闽西北地区果树生产发展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4,34(7):136-137.
[3] 张太根.叶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6,33(2):48,13.
[4] 农业部.2017年菜用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J].中国农业信息,2017(5):21.
[5] 李宗全.菜用红薯叶种植方法[EB/OL].(2019-06-29)[2020-11-08].https://www.zhifure.com/snzfj/74141.html.
[6] 甘薯的育苗技术讲解[EB/OL].(2017-03-18)[2020-11-08].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317/95859864.shtm.
[7] 吴东根.叶用甘薯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2):19.
[8] 李华荣.加快发展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建议[J].植物医生1998(1):3-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