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风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0-02-21王永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

摘 要: 中国风歌曲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渗透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深受大学生喜欢。许多教学工作者正尝试把中国风歌曲引入古典诗词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本文从配合课程思政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缩短其与古典诗词的心理距离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风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风歌曲 古典诗词教学 促进作用

中国风歌曲从2005年开始出现起,就以独特的古典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莫林虎先生曾说过,中国风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渗透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中国风歌词作者方文山也曾说,中国风歌曲在词意内容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确如此,许多中国风歌曲因使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象,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而具有古词意蕴,如《月下待杜鹃不来》《卷珠帘》《千里之外》《醉赤壁》《山水合璧》《二分明月》等曲目。正因为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这种关联,在高校,许多教学工作者正尝试把中国风歌曲引入古典诗词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素养和情操。笔者也在做此项尝试,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本文仅就中国风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配合课程思政,弘扬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有机结合,提炼出本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等价值范式,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都有正确的方向。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指出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门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这一政策的提出对于高校古典诗词课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高校的古典诗词课程是传播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认知水平、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崇高使命,因而成为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在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教学模式的单调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大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知并不是很高。如何让学生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用古人的高尚情操陶冶自己,树立自尊自信,是我多年一直致力钻研的问题,直到2003年歌曲《东风破》的出现给了我一些教学启示。歌词作者方文山创作《东风破》时使用了古典诗词元素,形成含蓄、优雅的韵味,深受观众喜欢。看见大学生们也彼此传唱,我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欣赏优秀歌曲来鉴赏古典诗词,让古与今结合,俗与雅交融,提高授课效果。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开始积累中国风歌曲资料,尝试把它们引入古诗词课堂,穿插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背后作者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和深层内蕴,鼓励学生反思今日之时光,如鉴赏苏轼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时播放周传雄作曲的《寂寞沙洲冷》,启发学生思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我在思念谁”的深层内涵;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穿插《醉赤壁》歌曲,使学生通过歌曲的蓬勃之气感受苏轼的豪放之情;分析元好问《雁丘词》时让同学们通过《盖世英雄》歌曲思考什么样的爱情才是高尚的,等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们轻松听歌的同时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隽永,同时又在独立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胸襟和情怀,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完成了课程思政使命。

二、调动学生情绪,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结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具有意义的结构。他认为这种联系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所谓“被动形成刺激”,在今天的教育中,可以理解为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高校的古典诗词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模式,教师和学生缺乏热情,缺乏互动,双方以讲台为分界线,各自为政,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创新性,这种状况是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年代和青春躁动的年龄,有火一般的热情和精力,他们喜动不喜静,喜新不喜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古典诗词内容不能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建立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也是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中的“发现法”教学。如何能做到利用“发现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寻找学习和行为的方向?授课中我尝试用中国风歌曲作为“发现法”教学的纽带,用它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想。我根据古典诗词授课内容,以中国风歌曲作为问题提出的背景,采用教师掌控下的学生翻转课堂或学生小组讨论法,如讲授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序时,有“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句,我插入《甄嬛传》的片尾曲《凤凰于飞》,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刘欢要把这首歌作为片尾曲?凤凰于飞在诗歌中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是夫妻恩爱的象征,那么,剧中雍正皇帝和甄嬛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热烈发言,驳斥对方观点,保持自己观点。通过辩论,学生们联系到《诗经》中的《凤凰于飞》,找到剧中《凤凰于飞》歌曲的主题,而且主动归纳了什么样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该如何维系真正的情感等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李白的作品。本是枯燥的文字课程,因插入中国风歌曲而调动了学生讨论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思维大门,拓宽了眼界,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思想及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提高。

三、调整学生心理,缩短与古典诗词的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历史悠久,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流行歌曲创作中,很多词作者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对接,将高雅、含蓄的古典诗词元素渗透到流行歌曲作品中,成为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中国风歌曲。2005年从周杰伦的《发如雪》开始,中国风歌曲将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与新式唱法、新式歌曲、新概念相融合,得到观众的认可,人气迅速爆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的心理累积所致:中国风歌词语言的古典化以及内容的怀古化相比普通的流行歌曲更容易被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中国风歌曲能与时俱进,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此外,其风格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更易于流传。这三点,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风歌曲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之间流传甚广的原因。既然当下最热门的中国风歌曲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那么为什么不把中国风歌曲引入古典诗词课堂,让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拉近大学生与古诗词的心理距离呢?当前的很多教育专家也都看到了这一点,正把这项研究内容应用到教学中。我在授课中,利用流行文化具有的时代性、新鲜性、时尚性的特点,尝试把中国风歌曲插入课堂教学,让其架起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语言”和“情感”的桥梁,满足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时尚元素的需求,缩短古典诗词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怀、情感和认知力。我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曾把中国风歌曲用在课前导入、教学过程中相关内容的引入及课堂小结的适当引入,通過音乐改变古典诗词内容的枯燥,将知识插入音乐氛围,让学生在音乐歌词的环境下进行古典诗词的掌握,如在讲解王安石的诗歌《明妃曲》和欧阳修的诗歌《和明妃曲二首》这节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了李玉刚演唱的《昭君出塞》,歌曲在民族乐器古箫、二胡、琵琶的伴奏下,显得异常凄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明妃和亲远去异族之孤苦,此时再来讲解这几首诗歌,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学生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对社会、对人生也有初步的认知,要想更好地与其无障碍沟通,中国风歌曲是一个能引起他们共鸣的美好媒介。通过精选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中国风歌曲及相关资料,提取其中关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将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莫林虎.大众文化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姝.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浅析方文山歌词的开拓价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

[3] 杨杰.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J].文学界,2010(4).

[4] 丁国美.“中国风”歌曲在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北方音乐,2017(21).

基金项目: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流行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促进作用的研究与实践》的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4G129)

作 者: 王永宏,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诗歌。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共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基于创新发展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