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探讨
2020-02-21王鼎程于欣波
王鼎程 于欣波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1 辽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求日益增长
农业是辽宁的主要产业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休闲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进行市场的定位:针对年轻人,可定位于农业学习的基地;针对中年人,这部分群体对子女的消费行为具有主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他们的子女可定位休闲农业与教育相结合,体验乡村生活,起到校外实践课堂研学的作用,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针对退休群体,可定位于田园生态型集农业种植、养生、农家乐的休闲农业旅游。
1.2 农业和民俗文化遗产
辽宁拥有三个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盘锦的稻蟹共生系统,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都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亮点。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例如辽东的满族村落,充分发挥农民的创新能力向游客展示奔放的舞蹈、鲜明特色的婚礼习俗、独特的风味饮食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扩大了就业,又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些都已经成为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内涵。
1.3 农业基础的多样化
拥有苹果之乡的大连瓦房店东马屯、梗冠牌的盘锦优质大米、鲜美的丹东草莓、火红的北票西红柿都是辽宁省农产品品牌。依托现有的农业品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与教育、文化领域融合在一起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新产品。
2 辽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产品形式枯燥单一,与高端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辽宁的休闲农业经营服务性项目局限于单纯依靠农业自然资源基础上,多数以采摘、垂钓为主,节庆活动没有特色,与休闲农业没有过多的联系;农业景观只有一个季节,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和农耕文化、民俗资源等内涵挖掘不深,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不鲜明,档次不高。影响游客的体验,旅游者重游率极低。另外农家乐这种浅层次的产品,仅仅是农家饭,不能区分高、中、低端消费者,留不住游客,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2.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不少休闲农业经营者目光短浅,市场定位不准确,各自为营,往往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品牌的基本意识,盲目复制,缺乏创意,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同质性较强,特色不鲜明。有时形成争夺客源的恶性竞争,导致休闲农业形象败坏,消费需求与供给脱节,失去了乡村旅游自身的优势特色,没有考虑到乡村旅游规划,不利于辽宁休闲农业的发展。
2.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规划方面存在一些城市化倾向
乡村旅游建设破坏了传统的乡村风貌。部分地区一味的去生搬硬造,丢失泥土的气息,缺乏整体的乡村规划。设计缺少创意,空间布局不合理,特色不足。许多地区盲目追求城镇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景区景观的设计、建筑的风格、乡村道路等方面,大多是借鉴城市的规划方案,传统的建筑风貌在淡化,失去了旅游者的农家味、农家情体验,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2.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盲目开发问题严重
大多数休闲农业实体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开发没有针对性,往往会对乡村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和开发,践踏农田,破坏原生态环境,存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迎合游客的高标准要求,急功近利,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兴建山寨版高档娱乐设施。
2.5 农民参与度低
一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较多,农村留不住人才;有文化,能力强,懂技术的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提高收入,甚至在城市买房定居。留守的群体年龄偏大,缺少相应的专业技能,导致在自己的家乡建设中不积极主动参与,从业人员一般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直接上岗,素质较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3 辽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品牌推广与产业升级
农户可以按照现代农业市场需求,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概念出发,发展配套认养、采摘、收获的特色农产品项目,与会员制等形式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休闲农业的特色产品。特色农产品专业村与城镇消费者对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面向中高端市场,提高利润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艺术品农业可以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园区规划者应在初始规划时选择适宜种植品种和方式,植物雕塑,现代立体水培系统,观赏盆栽等吸引更多的游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的产品要保留原材料的乡土性、本土化的特色,不要融入太多的商业化背景,从而掩盖产品的特色。
3.2 农业旅游相关行业资源的整合
农业旅游的发展要注重对传统的文化,民俗遗产的横向、纵向多维发展的重视。结合品牌创意策划,为扩大影响力,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电商直播间等新媒体推动项目的推广。使农业与教育、文化、科技、创意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打破原先互不干涉的现象,共享配套的乡村旅游资源,这样可以把几个乡村旅游经营户合力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成为乡村旅游经营合作社。避免了单打独斗的恶性竞争,丰富游客的体验,拓展辽宁的休闲农业市场。
3.3 打造特色建筑景观风貌
为满足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景观要求,构建多层次旅游大道,交通路线形成网络,主干道与景观衔接,在各大景点之间建设艺术化廊道与指示路牌和景点标牌;在游客观赏途中适当配置休息场所和公共设施,景区内合理设置艺术小品、园林植物景观,要考虑艺术化设计和统一装饰风格,形成景区整体景观和特色地域文化。对于原有的建筑物,不要一刀切拆除,在尊重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为传统的建筑赋予新的实用功能,将古建筑与自然结合,保留原有的地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3.4 保护特色自然遗产,防止破坏性开发建设
政府机关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指导、协调的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俗、名屋、古镇、古建筑、古树名木等资源进行统记、保护,为做好乡村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
3.5 提升农民参与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参与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对于当地的农民应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其中,才能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及乡村旅游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管理经验、有技术、懂经营的人员。强化农村人才的培育,要抓实落细,对服务意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在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层次群体的需要,定期培训不同的内容,开办相应的知识讲座比如农村电商、种植技术创新等。实施精准培训,采取线上视频直播授课,线下请推广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回乡创业,并能够留住这部分人才,扎根辽宁大地,发展经济。
4 结论
综上所述,辽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农业为核心,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注重传统风俗、文化内容的衍生和阐述,挖掘地域特色。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