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动因及路径研究
2020-02-21李旭辉
李旭辉
(秦皇岛市政协,河北秦皇岛 06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①《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9月20日,www.zytzb.gov.cn/tzyw/317086.jhtml,2020年9月1日。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明确指出了“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是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根本遵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紧密和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政治优势。②崔应美,梁月群:《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比较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3期,第57—63页。在新的时期,以人民政协为主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做好更广域的、多层次的民主协商,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一、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表现与主要方式
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民主的实质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③韩志明:《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比较——以民意信息处理为中心的技术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183—193页。世界上有两大类型的民主制,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无论是哪一种民主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内,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由所在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性质决定。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是民主,都是基于“多数人的统治”这个民主概念的核心理念,直接或者间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手段和形式。④李林:《我国宪法视角下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人大研究》2015年第11期,第4—12页。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27日,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20年8月3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在制度层面体现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大特色。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2020年1月14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就是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要发挥各不相同而又相辅相成的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协商民主扩大了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在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的状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形式上、功能上、制度上、价值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对解决社会矛盾、化解冲突、实现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③王利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及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第34页。
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得民主协商能够按程序运行。“协”以求同,“商”以成事。协商民主主要的表现是民主协商,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有事好商量”,商量式的民主协商成为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民主协商覆盖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社会等各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层面协商和社会层面协商两大部分。在政治协商领域,主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通过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政党协商形式,畅通利益表达、广泛凝集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在社会协商领域,主要是针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制定涉及不同群体利益的决策时,党和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以及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以畅通利益表达和拓宽参与渠道。④孙萌阳:《当代中国社会协商思想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第60页。除了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民主协商的范畴还包括政府之间的协商、社会民众之间的协商、新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协商等。协商的主体与客体、范围与议题、程序与过程等,都是协商民主的直接表现与具体形式。民主协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途径,而且协商中的共识和团结将进一步丰富民主的内涵。民主协商在我国的多层次实践和制度化规范,发展了协商民主。在政治协商、政策协商中,推进公共政策、社会事务的民主协商决策,凸显在复杂条件下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在社会协商、基层协商中,面对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有效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显示出“协商于民”的现实生命力。随着人民群众民主观念的增强,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协”与“商”中,“大家说了算”,使形成协商共识的主张被采纳、意愿能实现。例如,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听证会、民主恳谈会,都是民主协商的形式,而且多为议事协商,有利于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推进工作发展、实现群众利益。民主协商在主观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在客观上契合了国家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的要求,将在社会结构多元化的新时期常态化发展,并在实践中创新。
二、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动因分析
民主协商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民智,并通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工作提升、事业发展,最大化地实现、保障、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人民政协专门协商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推进民主协商中,有70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主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形态和主要工作方式,贯通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整个过程中,政协从事的视察调研、提案建议、议政建言等都是以协商形式进行。①石晶:《只有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才能真正做到“懂政协”》,《民主协商报》2018年10月23日,第3版。人民政协要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势、把握自身的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推进中,积极探索、努力作为。推进民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自身使命、历史任务和时代期望。人民政协应当大力推进协商民主的进程,努力做好民主协商议事,引导全社会的议事协商广泛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一)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民主协商的使命
民主协商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一以贯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被称作“协商建国”。人民政协自诞生之日起,就洋溢着民主协商的精神。国名、纪元、国家制度、国家前途等最基本的问题,都经过了协商讨论。②朱燕丽、任乃容:《近年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研究》,《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第39—43页。“协商建国”所揭示的“协商民主”思想,为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后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描绘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③李昌鉴:《六十年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第1—4页。彰显协商民主重要形式的民主协商,在人民政协的诞生之始、“协商建国”之日,就成为了人民政协的自身使命。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发表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特别指出“人民政协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④贾庆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第4—9页。,将民主协商的职责给予明确。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此后,他强调,政协会议将对中央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⑤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6页。协商建国的实践留下的这种民主协商的传统、精神、气魄,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政治遗产。⑥郑万通:《人民政协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和重要启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42—48页。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等民主政治力量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民主协商的制度化,促进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理性化、有序化、组织化。
(二)人民政协被历史赋予了实践民主协商的任务
邓颖超同志曾指出,“发扬了民主,就能集思广益”。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实践民主协商的历史。人民政协建立初期,民主协商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等方面,体制内的政治协商、对口协商、专题协商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专题协商中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人民政协历史悠久、形式内容有创新的一种协商形式,1950年代制定了专门的双周座谈会办法,从1950年到1966年,双周座谈会一共举行了114次。⑦刘佳义:《中国式协商——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特点和意义》,《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第10—12页。近年来,双周协商座谈会在继承双周座谈会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主题更加丰富,讲问题、谈看法、说建议的专业性更强,民主协商成效更好。民主协商的实践,既在深度上得到延伸,又在广度上获得拓展。目前,在政协全会、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的基础上,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座谈(恳谈)协商等方式丰富了协商的形式,同时细化内容、增加密度,提升了协商效果。从全国政协到地方各级政协,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和相互沟通,将重大问题、商议事项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民事、民议、民决”,充分体现协商的多元、包容、理性和共识,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初心。
(三)人民政协的发展,被赋予了推进民主协商的期望
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①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0日,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0/c_1125020851.htm,2020年9月3日。“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拓展协商议政的广度和深度,在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展、全面展开,推进民主协商彰显更大的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民主协商将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有机融合,是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协调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载体纽带。民主协商的形式彰显民主治理的工具性,协商功能的高位推动是党政主导下体制内协商治理的基本方向,群众路线为基础的民主协商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在底层的有效执行。②胡象明、齐磊:《迈向协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价值与实践逻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1—6页。所以,人民政协要主动作为,在协商的形态和方式上突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本质,全力推进“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遵循规则、有序协商,体谅包容、真诚协商”。从人民政协工作的实际出发,在制度层面推进决策性协商、咨询性协商和沟通性协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协商,完善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制度模式。③殷啸虎:《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路径分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18—24页。从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实践层面推进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的同时引导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不同类别的协商,拓宽民主协商的广度。
三、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的路径与方略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形态是民主协商。人民政协在新中国建立、国家建设、改革发展等历史阶段,始终以民主协商为工作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坚守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的路径与方略,发挥其利益表达、大众参与、情感沟通的功能,把协商民主进行到底。
(一)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的路径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人民性是人民政协首要的本质属性。④汪灿德:《论人民政协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83—86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要充分体现人民性,拓展履职的空间,将民主协商作为推进工作的强有力抓手,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民主协商建设,不断创新汇聚人民磅礴力量的实践。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全面推进民主协商
人民政协的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特点,决定了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应当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之中;做好群众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是政协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协适应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现实需要。①尹熙祥:《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与思考》,《今日竹溪》2018年8月20日,第1版。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②《温暖人心!习近平两会上的民生金句》,2018年3月11日,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8/03-11/8464929.shtml,2020年9月3日。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推动民主协商的全社会、多领域实践,彰显意义价值。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人民政协处于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为此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协商民主精神、培育协商民主文化,使民主协商不断创新、完善,特别是在基层将民主协商与群众路线充分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拓展民主协商的高度、深度、广度,扩大“协”与“商”的空间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③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0日,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0/c_1125020851.htm,2020年9月3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重要的政治保证,各级政协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创新性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协党组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发挥好党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统领民主协商推进,增强工作的政治性,提升民主协商的高度。在同级党委的全面部署中,各级政协组织要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民主协商的新形式、新方法,增加推力、破除阻力、形成合力,通过完善协商活动流程机制、健全协商办理问效机制等举措打造有深度、有担当、有情怀的协商新平台。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鼓励基层通过协商民主创新群众路线制度化形式;通过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常态化的协商沟通,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达成社会的团结与共识。④邓杨:《推进协商民主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光明日报》2014年8月27日,第13版。人民政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协商,一方面是牵引,使基层民主协商更具实效性;一方面是与基层党委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实现政协政治协商与基层民主协商的协调联动,拓展民主协商的广度。
3.政协委员以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参与民主协商
政协工作的主体是政协委员,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得到群众认可,其言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是对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协商、议政”。在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智库等组织的协商议事中,政协委员不仅代表界别群众,还发挥着自己的专业优势。推进民主协商,关键是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在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协商议事中,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在议程安排上还是在实际效果中,都大大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政协委员的协商,要将“参与国是”和沉到基层、服务群众统筹融合起来。民意的表达和民意的获取是协商的起点,政协委员通过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主动走进基层群众中,一方面可以正向引导基层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群众政治参与提供平台和载体,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了利益表达与民意获取、利益整合的时空距离,为基层民主协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①薛丽:《人民政协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的机制问题研究》,博士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第133页。
(二)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的方略
1.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人民政协是按照“专设机构、专项机构、专事其责、专业水准、专注实效”设立的协商机构,要求“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②刘佳义:《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解放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10版。立足新的时代坐标,积极探索协商民主之道,深刻把握民主协商的规律特点,加快完善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体系,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体系适应时代要求、彰显时代特色、更加成熟定型。③董云虎:《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时报》2019年06月14日,第1版。要不断构建协商体系、完善协商格局,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协商的基础上,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等宽领域、多层次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政治协商聚焦大事,参政议政关注实事,民主监督紧盯难事,探索协商议政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实现协商形式和协商内容相匹配、协商程序和协商效率相统一。④陈婷:《以坚定党性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四川日报》2019年09月11日,第3版。工作中,要根据开展协商的中心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在调研、视察、会议等环节组织各方面人士参与协商。聚焦中心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实践中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培育协商文化,努力使协商议事常做常新、出新出彩,使建言资政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
2.拓宽协商民主渠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各项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综合效能。实现政协系统与政权系统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两种民主形式相得益彰的民主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⑤陈惠丰、刘家强、高波:《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第24—28页。必须拓宽协商民主渠道,在协商治理理论研究、生态氛围、平台建设、配套制度、条件保障等方面探索实践。以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的互动双赢性补充,通过多层次、各类型、广形式的民主协商,畅通意见表达渠道、整合社会全部力量,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人民政协不断地拓宽协商民主渠道,完善议事协商治理制度,要以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的健全。
3.做好统筹推进与分层对接,着力提升民主协商在市域社会治理的效能
协商民主按照发生的逻辑、场域和议题,可分为政治协商、政策协商、社会协商,三个层次的协商民主按照各自逻辑开展与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应有之义。⑥李修科、燕继荣:《中国协商民主的层次性——基于逻辑、场域和议题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23—30页。推进民主协商要遵循协商民主的自身特点与内在要求,在政府和社会多领域内有序、多层、广泛展开,做好民主协商的统筹推进与分层对接。对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感受最直接、最灵敏,同时又有充足的资源和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是市域层面,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同时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⑦《检察日报》评论员:《认真履职尽责大力推动平安中国建设》,《检察日报》2019年12月04日,第1版。所以,在市域层面着力推进民主协商,能够兼顾政治协商、政策协商、社会协商,向上对接政治协商与政策协商,向下示范政策协商与社会协商,既能够在工作合力中将具体问题解决落地、共性情况汇总上报,又能够在改革先行中示范带动、积累经验。着力提升民主协商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市级政协组织要针对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向全国政协、省政协学习,向县区政协、乡镇街道政协小组延伸,一方面要加强市政协党组与县区党委的密切联系、协同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政协委员在基层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并通过政协“直通车”将重点问题、重大事项向更高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反映,促进更快、更好的处理与解决。
4.加强合作共事,推进协商民主
推进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主体。为做到“广泛多层制度化”,人民政协需要与党委、人大、政府、社会等强化合作共事,形成新合力。改革开放后,协商民主贯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覆盖政党、人大、政府、社会等各领域,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等全面铺开,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基础。①孙存良:《协商民主:人类政治文明的中国智慧》,《人民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9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突出协商民主的群众性,就是要将民主协商、群众议事发展好,展示其现实生命力。2015年0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首次对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做了系统性部署,由民政部牵头组织实施。②田凤娟:《协商民主: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硕士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6年,第1页。推进协商民主,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人民政协就是要在协商民主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协系统与党委政府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党委、人大、政府多沟通、多协同、多合作,形成“党委主导、政协主动”的大格局,同时在社会中以平等、宽容、友善的精神引领协商议事。人民政协要对其他协商渠道发挥配合支持作用,对政党协商发挥扩展延伸作用,对人大协商发挥配合完善作用,对政府行政协商发挥支持辅助作用,对社会协商发挥浸润协调作用,对基层协商民主发挥指导推动作用。③张峰:《人民政协在构建协商民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3、4期,第40—44页。
5.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汇聚时代发展的磅礴力量
基层协商民主直接关涉人民群众权益,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极具创新和发展空间,有很强的发展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基础和重点。④石志刚:《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常态化的实现路径》,《学习时报》,2017年07月03日,第3版。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在议事协商活动中的发言权就是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人民政协,特别是市县级政协组织,包括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基层协商议事,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基层群众“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这是对协商民主价值与应用的深化。多年以来,各地基层党委政府一直在探索民主协商议事,“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初见雏形。浙江省是基层协商的先发地,早在20世纪末就涌现出了基层协商议事的典型模式,当前又致力于“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及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统“枫桥经验”一直蕴含着丰富的协商基因,现代协商民主又为“枫桥经验”注入新的协商元素⑤卢芳霞:《基层协商民主与“枫桥经验”创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134—139页。,各地学习“枫桥经验”,在各个层面协商议事中要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协商治理的有效机制,注重人民政协的有效参与。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传统政治优势,要将议事规则、制度体系、协商平台等付诸基层⑥刘佳义:《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求是》,2014年第19期,第20—23页。,政协委员要将主体作用发挥在基层的雪中送炭、春风化雨之中。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要推动其在目标、理念、主体、手段和成果等方面发展创新,使基层群众成为基层决策的主体,在利益协调、矛盾消融、凝聚共识中汇聚时代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