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 下的制造全过程物流精益管理模式分析
2020-02-21徐扬
徐 扬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270)
0 引言
在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而传统的仓储运送较为单一化,与当代的电子商务的运行需求无法匹配,现阶段所需的物流应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功能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机械制造企业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免企业市占率出现下滑趋势。通过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对物流进行精益管理,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政策性引导的作用,而现代技术的应用则可促进企业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强化物流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力。
1 理论基础
1.1 制造执行系统MES
美国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先进制造研究机构),用“计划管理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之间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定义MES,当中涉及到企业的组合机床、自动化加工技术、底层工业控制间的车间层等层面。是处于计划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与操作控制系统SFC(Shop Floor Control,车间作业管理)间的执行层,起到管理生产现场并进行调度的作用。MES 能将管理层的相关生产指令传达至生产现场的不同工位上,包括生产计划方面的管理信息、加工图指令和工艺流程图指令等,还能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并加以处理后传达至ERP 上。为此制造企业可借助MES 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可视化及数字化的管理,以便物流管理能及时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
1.2 物流精益管理模式
制造企业的制造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成本中,以物流成本的比重最大,为此企业应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精益化管理,通过调整物流成本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逐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MES 的运用可帮助企业提高与制造过程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掌握整个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对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集合化管理,全面跟踪制造的全过程,通过统计分析逐步优化相关数据库。当下MES 在我国制造企业中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MES 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精益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讨。
建立在MES 基础上的物流精益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MES可实时提供物流信息的优点,对业务流程重组出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流程再造)进而构建出配送优化模型,以此降低整个制造过程中有关工位物料的存储量,避免因搬运浪费产生更多成本费用,对物料进行集中化配送,优化物流管理使物流更加均衡。
这种物流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精益”,最大限度地消除整个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浪费因素,包括工位物料的积压、误运、空载、重复配送等,物流成本随之降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之增大。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企业为扩大利润空间通常会采取管控成本的方法,将其视作企业的第三利润点,为此众多制造企业增加了对物流的重视度。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生产系统中,30%以上的成本费用因搬运而产生,占比最多时达到了75%,若对物流采取优化管理的方式可减少15%甚至30%的成本费用。这也是企业不断加大对内、外部物流关注度的原因所在。
1.3 研究成果
企业的内部物流通指车间物流,管理的水平会对企业的生产进度和产品的成本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车间物流时,应先关注车间的布局问题。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布置车间设施时除了相关设备及操作人员外,还需结合加工及装配的工序来考虑,找出与专用生产线相适应的布置形式。在具体设计布置过程中,可根据工艺要求运用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法来进行,结合设施优化分析的原理对物流量的目标进行最小化设计。构建出车间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结合多色图理论逐步优化车间的布置。其中系统布置设计法的运用是通过优化车间的布局来优化车间的物流管理。
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具有品种多样化和生产批量化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的车间设备多具有重型化的特点,为此制造企业无法根据生产订单的不同来优化车间的布局,可见优化布局在车间进行初始设计时更为适用,布局完成后通常不会再进行后续的调整。
车间优化调度会对车间的物流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近些年车间优化调度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相关文献提及了与此相关的优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均可平衡车间制造设备的负荷,合理分配车间的加工任务,构建出的数学模型可对车间的加工任务进行有效计划,提高加工任务的完成效率和机床的有效利用率。可见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过程中可通过优化车间布局和调度车间加工任务来精准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物流管理。
2 面临的问题
2.1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无论是通讯设施或货物的搬运、仓储和交通等方面均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制约了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对商品的运送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相对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此外影响物流效率的相关因素除了配套设施外还有重复性建设和兼容性不高等。
2.2 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运用MES 对现有的物流管理进行创新,其前提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而实际是现阶段的物流管理均有着分割化的特点。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是政府,在管理上实行的是分部分、分职能的管理方式,与物流相关的设备、投融资、投诉、运输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产业的政策、布局、税收、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由不同部门分管,以致物流管理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现象,所需的政府人员较多,但实际监督管理的成效欠佳,频频出现部门间管理不协调和决策相左的现象,不利于物流的创新管理。
2.3 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在物流管理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相比国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管理本身发展就较为滞后,加上技术实力缺乏、政策支持不力等原因,始终无法全面实行信息化物流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使物流在不同的区域、部门甚至不同的行业间更好地协作配合,避免频繁的人工操作加大物流的人力成本。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是较弱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在交换过程中频频受限,可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资源不多,电子数据无法实现全面共享。因此信息化是我国物流管理的创新方向。
2.4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物流的规划、研究和管理均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 年时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缺口高达60万,相应的师资力量更为薄弱。不仅如此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硬件水平也不高,且还缺少政策的有效指导,信息化程度也较弱,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应适当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3 具体举措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从B2B 到C2C 再从B2C 到C2B,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渐成熟,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与现阶段MES 下物流管理信不匹配,缺乏信息化和网络化应用,无法对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发展。注重物流管理在信息、专业、网络和功能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可避免机械制造企业因错过发展契机而被淘汰出局。
3.1 加强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强化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明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规范机械制造企业的行业行为,明确能为和不能为的范围,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创新管理工作。通过立法确保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政府可有效地进行干预,明确市场和政府的边界。
为物流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缺乏系统管理及有效指导的物流行业,易出现布局失去合理性的问题,还会降低公共设施的有效利用率。对此,政府应支持物流行业,从水、陆、空等运输路线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确保商品能够顺畅地运送,力促物流行业的壮大发展。作为创新物流管理的基础物质保障,物流基础设施是创新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实验可在MES 下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和水平,才能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需求。建设基础设施可围绕大城市来展开,而后再带动周边的城镇地区,逐步实现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夯实创新物流管理的物质基础。
3.2 健全物流管理的创新体系
物流管理的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于外部的政策环境,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而建立起相应的创新体系则是物流管理得以创新发展必需的内部环境,前者可确保物流创新的持续性发展,后者可促进物流创新的有序发展。MES 创新体系应涵盖与物流配送相关的方式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断地自动化和机械化,助力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逐步实现网络化的物流创新管理,最大程度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适应MES。
3.3 引入现代化技术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当下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智能化的高要求,而智能化则是创新发展的主导方向。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较为成熟,我国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引进,助力本国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创新发展。这样做还能节约研发耗时及研发资金的投入量。在引进先进技术时应注重仓储、批发、配送、物流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积极构建人工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时、有效解决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4 培养专业物流创新管理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人才越多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就越足,机械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在其创新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人才在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加大培养物流创新管理人才的力度,通过外聘和内部培养不断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丰富企业的人才资源,掌握机械工程、人力管理、社会、运输、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经济管理、情报和包装等领域的知识,亦与高校合作培养优质生源。政府在此方面可加以引导,让高校增加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加大这方面师资力量,适当地下放权力给物流协会让其切实参与到物流建制工作中来。高校方面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增设物流管理专业,优化课程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物流创新管理人才助力我国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在培养内部人才时亦可安排员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MES 的运用使整个制造过程的物流管理愈加精益化,虽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逐渐转好。加上物流协会的引导和行业内的规范条例的约束,创新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有力保护,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对违规操作及损害行业的行为采取惩处措施。企业内部也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