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率自行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0-02-21胡玲玉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肌张力偏瘫下肢

胡玲玉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西九江 332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其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的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多数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1]。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常采用康复训练干预,主要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为目的。本研究探讨功率自行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35±14.36)岁;平均病程(25.34±10.38)d;合并脑出血20例,脑梗死20例;左下肢偏瘫15例,右下肢偏瘫2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85±13.42)岁;平均病程(26.12±10.75)d;合并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左下肢偏瘫18例,右下肢偏瘫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脑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单侧肢体瘫痪,偏瘫下肢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分级≤Ⅲ级;年龄<70岁,病情稳定,病程<5个月;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患侧下肢严重疼痛的患者;住院前接受抗痉挛治疗的患者;合并痴呆精神病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的患者;合并造血、内分泌系统和骨关节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床上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训练)、物理疗法(单腿负重训练)、电疗针灸疗法(神经促通技术)、中医康复疗法(理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在治疗师监护下,患者坐上功率自行车,双下肢放在踏板上,至少有一名护理人员坐在患者病侧,在训练过程中帮助患者摆动下肢,因训练过程中易出现踝关节跖屈、髋关节外旋、足内翻等情况,为防止屈髋、屈膝时出现以上情况,保证患者髋、踝、膝以正常角度运动;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初制定目标为锻炼15 min,随着锻炼的掌握和身体的康复,逐渐增加至20 min,2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6周。

1.3 临床评价

(1)采用MAS[2]评定患者下肢肌张力,分为0、Ⅰ、Ⅰ+、Ⅱ、Ⅲ、Ⅳ 6个等级,级别越低说明下肢肌张力越低,下肢功能越好。(2)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3]评定患者平衡功能,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分1分,最高分4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肢肌张力

干预前,两组MAS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AS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AS评级比较(例)

2.2 平衡功能

干预前,两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和肌痉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肌张力是否降低,是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肌痉挛引起关节挛缩、运动模式异常,进而影响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是步行能力的基础,其受本体感觉和前庭视觉的调节,正常的肌肉、神经和骨关节功能可以维持身体平衡。脑卒中患者因高位中枢受损,丧失对活动功能的控制,肌群互相协调能力减弱或者丧失,进而影响患者平衡功能,无法控制重心的分布,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进而表现为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障碍,因此,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及平衡功能非常必要。

临床研究表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加快康复速度,减轻功能残疾,提高生命质量,节约社会资源[4]。临床医学认为,人类大脑具有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组代偿功能,依靠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可得到一定的恢复,功能训练可促进健侧脑细胞和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代偿,进而建立脑侧支循环,进而改善患者的下肢整体功能[5]。近年来,随着康复理论的建立,其为临床功能训练方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手段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包括针刺、药物、手术等,但临床实践发现疗效不理想,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6]。功率自行车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方式,通过让患者双下肢交替进行屈伸髋膝关节运动,通过不断的运动刺激,促进新的神经回路产生,建立正常运动程序,促进患者运动感觉恢复;双下肢交替协调运动、下肢肌肉收缩可增强下肢肌力和耐力,双侧肢体具有协调匹配效应,健肢和患肢共同运动,可促进患肢恢复[7-8]。此外,功率自行车训练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不仅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使患肢得到充分运动,避免肌萎缩的发生,有效维持肌肉容积和肌肉活动,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下肢膝关节以及踝关节是影响平衡功能的重要因素,功率自行车训练可增强踝、膝和髋关节的协调稳定性,改善异常步态,进而提升患者平衡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肌张力及平衡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改善其平衡功能,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肌张力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