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2-21赖春风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能量消耗心肌梗死康复

赖春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急性心肌梗死指急性且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急救措施,但术后易出现心绞痛、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穿孔及周围血管并发症等情况,需给予患者密切的护理,但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护理干预手段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8~68岁,平均(57.87±5.29)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9例,双支11例,三支9例。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3~69岁,平均(57.94±5.87)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21例,双支10例,三支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确诊;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靶血管直径<2.25 mm的患者;不能配合康复治疗的患者;对支架材料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PCI后对患者手术侧肢体制动12 h,绝对卧床休息3 d,然后开始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简单的上下肢训练、坐位训练、床边大小便等,并逐步增加运动量,直至患者可正常下床活动。

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1)运动康复护理:使用运动心肺功能系统[德国耶格,Oxycon Mobile型,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13278号]对患者运动情况进行监测,循序渐进锻炼心肺功能,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其转身,协助患者简单活动非术侧肢体,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使用沙袋压迫手术穿刺部位5 h,术侧肢体制动12 h,将床头抬高20°,帮助患者起身靠坐,协助其进食,指导其在床上大小便,能量消耗1 METs左右;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起身,在床边练习站立,活动肢体及关节,引导患者完成梳洗、进食等动作,护理人员在一旁协助,能量消耗2 METs左右;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下床步行,可绕床边行走4~5圈,在床边大小便,能量消耗2~3 METs;术后第4天,引导患者自行换衣,可在病房内进行简单活动,患者可下床大小便,能量消耗3 METs左右;术后第5天,患者可适当在病房内活动,尝试擦浴,确保能量消耗3 METs;术后第6天,指导患者在病房外行走,尝试上下台阶,尽可能进行能量消耗。(2)生活方式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精神状况较好的情况下,给予其健康教育,讲解预防再次心肌梗死的方法,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健康饮食、管理体重、注意睡眠质量等,运动中认真指导患者,培养患者运动意识,掌握运动康复的方式。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1.3 临床评价

(1)生命质量:依据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4]进行评估,于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时由患者填写,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8个方面进行评价,各维度转化后分值0~100分,总分8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2)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冠状动脉夹层、穿刺点出血、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生命质量

术后1 d,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1个月 t P观察组 39 513.12±19.54 603.35±18.37 72.470 0.000对照组 39 510.92±18.93 650.35±15.97 57.495 0.000 t 0.505 12.058 P 0.615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PCI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手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广泛,其通过在狭窄冠状动脉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球囊扩张器等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可有效解除冠状动脉梗阻情况,改善心肌供血,保持血管通畅,预防再次心肌梗死情况的发生,安全性较高,但仍是一种有创伤性手术,术后可能出现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出血等危险,通常术后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确保止血及伤口愈合,但尽早给予康复治疗可提升预后效果[5]。因此,寻求一种在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

早期康复护理指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配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尽快康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进术后恢复,有效控制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发生。早期康复护理通过运动心肺功能系统对患者运动情况进行监测,术后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运动方案,使用沙袋压迫手术穿刺部位,并给予术侧肢体制动,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穿刺点出血情况的出现,在确保患者得到充足卧床休息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简单活动,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提前进行能量消耗,增强机体循环,并逐渐加大难度,练习站立、自行梳洗、进食、下床步行、绕床行走、自行换衣、擦浴、上下台阶等,逐步提升能量消耗,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周围血管扩张能力,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提升心肌供血能力,有效控制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给予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理念教育,培养患者运动意识,掌握运动康复的方式,有效提升其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心肌梗死康复
太极拳连续“云手”运动强度及其能量消耗探究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没别的可吃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铝诱导大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能量消耗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