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2-21彭文婧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下肢

彭文婧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九江 332000)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医称为“中风”,具有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在全球已经成为第二大死因和首要致残因素[1]。脑卒中患者患病6个月后,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只能恢复一部分。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0万例新发脑卒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8%患者患有上肢功能缺陷,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2]。脑卒中患者出现脑血管堵塞或破裂症状是由于不同因素而引起的脑血流降低,无法通向脑组织供应充足的氧气,最终导致脑组织受损。前期护理能够达到的效果较为良好,而后期疗效并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近年来,我院的深入研究认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轨迹,采取运动疗法可刺激患者的生理本能反应。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8岁,平均(50.58±1.2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8岁,平均(50.63±1.53)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4例,脑梗死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日常生活管理:患者需要亲自穿衣、饮食、洗漱等,积极配合训练,提高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者日常作息,并保持病室内卫生整洁、安静,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2)心理护理:在患者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情解说脑卒中相关知识,证明早期康复训练的积极影响,引领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训练。(3)其他: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并给予其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疗法。(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使用:采取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GT-2320D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感觉舒适的姿势选择坐位或是卧位,康复医师在患者不同穴位放置仪器表面电极,包括金门、足三里、手三里、后溪等,将电极频率设置为55 Hz,刺激持续3~5 s,每隔20 s刺激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2)运动疗法。旁人辅助运动:以正常运动模式在旁人的帮助下,上、下肢各关节全部进行训练,肘关节、手指关节、脚趾关节、膝关节均做屈曲伸展运动,3次/d,先做健侧后做患侧,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先做上肢后做下肢,每个关节伸展用时2~4 min,重复2~6次,每天坚持训练。自助运动:健侧手交叉握住患侧手,插入手指间举过头部,再慢慢回到原位,对肩关节做屈曲训练;用健侧手抬起患侧前臂、放下肘关节来回做伸展训练;将患侧手放置胸前,对患侧手的手指做屈曲伸展训练;将健侧足插至患侧足下方,利用健侧下肢力量抬起患侧下肢,慢慢放下,坚持反复做。

1.3 临床评价

(1)干预1周后评估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Ⅰ级,患者的上肢与下肢功能均无任何运动现象;Ⅱ级,运动量不足;Ⅲ级,可以进行任意运动项目;Ⅳ级,在特定的机器上,进行全方面检测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Ⅴ级,可将足部移至椅子下方,将上肢举过头部,先屈患腿膝盖后拉伸髋部;Ⅵ级,患者的运动量恢复正常,基本可以握拳,也可灵活地伸张手指。(2)生命质量: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通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一般健康5个指标,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上肢功能比较(例)

2.2 下肢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下肢功能比较(例)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 )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 )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0 68.29±4.25 73.35±3.82 5.238 0.000观察组 40 69.01±2.35 82.95±5.62 13.538 0.000 t 0.877 8.357 P 0.383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一旦患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脑卒中患者因神经元受到损伤,导致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肌肉联络缺失,致使肌群间及肌紧张反射的协调能力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引起一系列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偏瘫。偏瘫患者日常生活存在很多的不便,不仅影响其生命质量,也给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困扰和沉重的负担[3]。

随着康复学的不断进步及仪器的更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法、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任务导向训练等均可作为上肢功能恢复的干预手段,同时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4]。运动疗法是通过规范上下肢功能锻炼,提高患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生命质量可以全面性评价患者生活的优与劣,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便是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生命质量均较优,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将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与运动疗法有效结合,可促使患者受损的中枢神经尽快得到重建和修复,有助于唤醒和重新建立患者潜在的信息传导通路,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5];在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后,应立即结合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以尽快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