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21吴美珍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褥疮股骨髋关节

吴美珍

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丰城 331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是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能纠正骨折断端,但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易增加褥疮、肺部感染、疼痛肿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预后改善[1]。研究认为,加强术后并发症管理具有积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2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2.73±3.01)岁。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4~74岁,平均(53.15±2.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指征患者;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凝血机制紊乱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精神行为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口述手术方案、注意事项等;加强病房环境、饮食、用药指导;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1)认知指导:借助视频、图示或PPT等方式介绍手术治疗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期康复训练及预后效果,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强化患者并发症预防意识。(2)情感疏导:患者术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易增加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对此,利用面对面式动机访谈诱导患者说出内心苦闷,并播放舒缓音乐,促使患者内心平静,同时利用案例分享、正性冥想法或团体心理干预等进一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另外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家属、朋友支持作用,增强患者康复信念。(3)并发症预防:褥疮,严格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红肿情况,定期更换床单被褥,1次/d,定时翻身叩背,2 h/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按摩患者下肢,2次/d,可通过热水袋、保暖器等提高人体温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因寒冷所致静脉痉挛,采用弹力袜或气动压迫等方式加快血液流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指导患者做间断性深呼吸运动,保证患者饮水量在2 000 ml/d以上,鼓励患者咳嗽排痰。(4)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背伸活动,并进行长收缩训练,5 s/次,10次/组,2组/d;术后第2天,加强髋关节、肌群力量训练,5 s/次,10次/组,2组/d;术后第3~4天,实施卧坐训练,根据患者可耐受度逐渐增加运动量。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分值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成正相关。(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褥疮、肺部感染。(5)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干预3个月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满分95分,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满意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护理效果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

组别 例数 骨折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1 74.75±19.49 11.52±3.79对照组 41 88.86±23.51 14.77±4.54 t 2.959 3.519 P 0.004 0.001

2.2 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

干预前,两组VAS、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

表2 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

注: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HHI评分观察组 41干预前 8.38±0.42 36.82±7.49干预3个月后 1.60±0.71a 73.15±8.69a对照组 41干预前 8.41±0.53 38.49±8.05干预3个月后 2.09±0.93 68.49±9.15

2.3 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1例褥疮,2例肺部感染;对照组出现5例褥疮,5例肺部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

2.4 护理效果满意度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0例非常不满意,1例不满意,1例一般满意,19例满意,20例非常满意;对照组2例非常不满意,4例不满意,3例一般满意,18例满意,14例非常满意。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

3 讨论

研究认为,不良情绪、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另外,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是影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加强护理指导至关重要。常规护理多侧重于疾病宣教、心理干预,忽视预防并发症、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优质护理以患者为核心,加强心理、运动等各方面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更加全面性、优质化[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分析原因在于,优质护理利用图示、PPT等工具,纠正患者错误疾病认知,强化其并发症预防意识,同时利用音乐疗法、团体心理干预、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转移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坚定其康复信念。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HH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优质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感,改善髋关节功能。另外,加强对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一定程度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骨折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褥疮股骨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