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2020-02-21王丽玲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多普勒

王丽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腹部彩超室 (福建泉州 362000)

目前,临床上一致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即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后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出血、破裂后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发脑血管病[1]。因此,有研究提出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位置与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以评估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2]。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平均(62.07±4.12)岁;病理类型,脑血栓形成14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脑栓塞19例。对照组男24名,女21名;年龄50~74岁,平均(62.31±4.1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试验组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与MRI等检查确诊病情;(2)对照组无脑血管疾病;(3)研究对象均知情研究内容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沟通或认知障碍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使用日立EUB-8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4.0~13.0 MHz;指导受检者呈仰卧位,头部后倾确保受检侧充分暴露;通过纵切面、横切面等多个切面对受检侧进行探查,并详细记录左侧、右侧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起始处的扫查情况;同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壁回声状况与颈动脉斑块情况(大小、形态与分布特征)。

1.3 临床评价

记录并对比两组IMT与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动脉斑块类型:硬斑,斑块呈高低不平状,内部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管壁不同程度增厚;软斑,斑块形状不规则、凸向管腔,内部弱回声;混合斑,软斑与硬斑同时存在,且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回声弱;扁平斑,内膜相对毛糙且回声较强,管壁局限性增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IMT比较

试验组左右两侧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IMT比较(mm,)

表1 两组IMT比较(mm,)

组别 例数 左侧 右侧试验组 45 1.56±0.20 1.50±0.14对照组 45 0.78±0.02 0.80±0.06 t 7.723 9.843 P<0.05 <0.05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

试验组检出的斑块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个)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据相关研究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血管痉挛或堵塞,导致脑组织在长时间缺氧、缺血情况下的局部坏死[3];或是累及大动脉、中动脉内膜,使IMT增厚后形成斑块,在诱导作用下使斑块形成血栓,加快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虽然以上多种检查方式均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提供参考,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血管成像欠清晰、需注射大量含碘对比剂等,易对患者造成损伤。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分辨力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可弥补DSA、CTA、MRA等检查的弊端,加之人体颈动脉所处位置表浅,通过探头扫查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便于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观察,因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可取得更为优越的成效。有研究指出,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标志[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IMT与颈动脉壁斑块,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等情况,而且能够通过斑块出血情况、管腔血流情况对血流速度与流量进行判断,以明确患者的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左右两侧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显著增厚,临床医护人员可将这一现象作为依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与诊断。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管腔会变得狭窄,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斑块,进一步加重狭窄程度,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眩晕、肢体麻木、吐字不清等)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检出的斑块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纳入的45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多分布于血管分叉部、起始部,并且患者的硬斑结构仍处于稳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软斑进展速度相对快于混合斑、扁平斑[5],短时间内可脱落出血,此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到软斑的进展情况,并保证患者病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软斑、硬斑后,若斑块出血、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或脱落,可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需予以关注,对患者斑块情况进行严密检测,避免病情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影像清晰等优势,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有利于临床医护人员观察患者IMT与斑块类型,对病情做出进一步的诊断。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