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的消费才合乎德性

2020-02-20韩作珍

山东国资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德颜回晏子

韩作珍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代就有“慎乃俭德,惟怀永图”的观点,这是最早将节俭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提法。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吸取了夏、商两代贪饮嗜食亡国的教训而大多都主张节俭饮食,对后世以俭治国、以俭养德产生了很大影响。《尹文子》曰:“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君王如此俭朴,黎民百姓也更加节俭。《晏子春秋》中记载了晏子任齐国的相国三年,“中食而肉不足”“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一国之相能如此,实属不易,反映了其高尚的道德境界。汉代丞相公孙弘以晏子为榜样,自奉节俭,亲身践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的主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官拜参知政事,身为副相,但仍清苦俭约,据《随手杂录》记载:“范文正语先懿敏曰:‘每夜就寝,即窃计其一日饮食豢养之费,及其日所为何事,苟所为称所费,则摩腹安寝;苟不称,则一夕不安眠矣,翌日求其所以称者。’”他俭朴之家法对子孙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儿子范纯仁身为宰相,始终承袭父辈俭约朴素之德性。这些良好的德性修养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古代的先哲们提倡过一种淡泊素朴的生活。儒、墨、道都坚持此观点。孔子反对过分追求吃喝,他赞扬弟子颜回苦乐精神时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那样清苦的环境下,颜回能够自得其乐,实属贤德之人。所以,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在奢与俭之间选择俭,《论语》曰:“与其奢也,宁俭。”但节俭也应有限度,即“俭不违礼”,在奢与俭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即“中庸”。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虽然是位美食家,但他并不一心追求美味,而提倡节俭养生,曾写诗云:“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以此来赞叹其萝卜、玉糁羹味美胜过醍醐。

中国古代节俭名言

●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 贫不忘俭,富不学奢。——《旧唐书·马周传》

●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

——《管子》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

——刘向《说苑·说丛》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 始作骄奢本,终为乱祸根。——齐己《寓言》

崇尚以俭养德,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西方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强调“正确的消费才是合乎德性”,只有符合中道原则的消费行为才能得到肯定,才具有德性。而中道就是适度,执中的意思,人只有建立在适度基础上的饮食行为,才是合乎伦理的。而对于“适度”,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一个消费者,消费量的大小是否适当,要以对什么事情,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对象而定。”因此,他反对过度饮食和浪费,浪费就是失德。亚当·斯密认为:“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所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其合理性在于节俭能够增加社会资本的投入,主张个人善与社会善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养德颜回晏子
《节俭养德》
晏子不辱使命
颜回偷食
晏子使楚
颜回之乐
晏子使楚
节俭养德进校园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晏子辞退高缭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