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蒽衍生物的蓝色发光材料性能、模拟及OLED器件研究
2020-02-20柳佳欣衣秀羽陈慕欣
柳佳欣,衣秀羽,陈慕欣
(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6)
蒽衍生物的稳定性和荧光量子效率、成膜性等优势,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商业化生产中合理运用,最大化发挥蒽衍生物的价值。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商业化时代,信息的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以前人们的想象,大量信息通过信息高速通道传输给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接收终端来接收信息,也就是的图像显示器件。目前发展中有CRT、LCD、OLED等等。
1 研究背景
在20世纪显示器件中具有统治地位的CRT运用范围比较广,拨入监视器和电视机等等,CRT具有广视角、色彩丰富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但是占地面积广,同时辐射强,对能量的要求比较高。这些特征同样限制了CRT的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LCD得到广泛运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运用。LCD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很多优势,比如是体积小能耗低等等,无辐射且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不会出现抗干扰等现象的存在,但是LCD也存在抗震能力差、响应速度慢等情况,同时还要背光源,这些决定了LCD始终要被淘汰。OLE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工作电压要求低。3V就可以启动,能耗小,可弯曲、视角范围接近的一百八十度、响应速度快、可以实现全色显示。甚至可以获得可见区域内的任何一种颜色的高亮度发光,可以超薄、具备很强的抗震性能等等[1]。和CRT、LCD相比,OLED具备非常全面的优势,被产业界公认为显示技术中的黑马,预计将会被广泛运用在手机、电脑等各种领域内,尤其是军事领域,在信息化时代内,这种技术将会称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力量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复合等,有机材料发光。在市场上有量的有机发光材料,既可以是小分子有机物也可以是高分子有机物,也可以是蓝光、黄光材料。在当前OLED产业仍旧处于发展阶段,前景十分广阔。由于有非常诱人的前景国内外许多公司开始投入大量研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TCL和京东方、创维等公司也开始注重研发生产出不同形式的OLED面板。预计在未来这种面板有非常大的潜力、竞争力。
2.1 OLED的发展
人们对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但是研究出来的有机发光材料的一直属于高电压和低效率的状态下。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开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用Alq3作为发光层、依次设计传输层、双层器件等等,最后研究出的产品发光效率达到1.5lm/W,这个结果的取得是极大的突破,人们看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运用在显示器中的希望,这种方式成为了研究中的重点。1988年日本学生提出多层夹心式结构改变器件的性能,扩大了发光材料的研究;1990年剑桥大学的人首次提出高分子电致发光的现象。
2.2 研究现状
在目前有机电致发光的运用有很大的市场,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部分专业人员致力于器件的优化,比如改造器件的结构,或者是使用柔性透明材料作为衬底。或者是优化制备的工艺。但是很多人更重视研究新型材料,致力于设计研究出新型的有机材料,保证发光、稳定性的同时还保证合成简单且成本低廉。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研究出了大量有机材料,可以按照分子结构划分、也可以按照功能结构划分,还可以根据发光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了OLE的器件的性能,因此器件研究中需要主义发光效率、寿命。在对发光材料的研究中,发光材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①热稳定性良好、电化学性能良好;②固态作用下荧光特性高;③容易成膜还不易结晶;④载流子传输特性良好,
3 基于蒽衍生物的蓝色发光材料性能、模拟及OLED器件研究
3.1 蒽衍生物的模拟研究
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对电荷的注入、迁移、载流子等的平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材料的离能、重组能等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模拟中计算出材料空穴、电子注入势垒、迁移速率等。由于临近分子具有很少的耦合作用,选择的模型的时候需要主义。比如选择非相干的跳跃模型,可以简化晶格振动的影响,将载流子的迁移过程视为分子内的过程,从而进行计算[2]。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解离能越小说点电子脱离分子使用的能量就越小,更容易产生空穴。实际上空穴更容易导致NPB注入到ADN发光层,导致ADNP外部的量子效率降低。施加电压的情况会有更多的空穴,在高电压下ADN、ADNP器件效率更相近。空穴和电子在材料中的船速能力与分析的构型有很大的关系。在模拟重组的研究中,除了空穴、电子单一载流子传输能力的研究之外,空穴和电子的平衡研究更为重要。如果传输效率过大很容易发生发光位置集中在发光层、传输层截面傻瓜,材料效率会下降。使用合理的迁移能力,激子不容易猝灭,就可以在发光层中复合,发光效率也会更高。
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性能的研究
OLED器件制作使用PAH材料作为发光层,其中蒽衍生物作为发光主体部分通过相关的计算得出,利用量子化学软件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优化模拟计算,得出最终的模拟值。再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紫外线光谱图,得出结算结构和实验相吻合,选择非相干的跳跃模型计算蒽衍生物的在充足性能,与器件测试结构一致[3]。因此得出主体发光材料等级再载流子注入、复合、激子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 发展展望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现代化的运用中,响应速度非常快速,而且视角宽、成本低,导致该技术在平板显示、照明技术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现阶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OLEDs手机、电视等等,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该技术将会占领市场,成为信息化技术中另外一个重要力量。OLEDs柔性技术在未来的运用前景十分良好,比如研究出可以卷纸一样的手机,更好放置,显示器可以折叠或者是收藏等等,更加方便携带。虽然在当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生产,但是要想获得更高的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色度、效率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应该将重点放在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器件稳定性、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上。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人们的视野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在这个领域内,将会延伸出不同的产业、材料、技术,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研究人才、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