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现实思考*
——基于国家认同视角

2020-02-20方秀丽倪培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青少年

方秀丽,倪培强

(1,2.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表现为个人对祖国精神上忠诚与热爱、行为上依赖与保护,进而成为影响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深层次的认同感,升华爱国情,践行报国志,青少年国家认同是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核。这里讲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广义的,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各领域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内,是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立足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现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以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当前,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程与经验,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增强新时代青少年国家认同,以推进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守正创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好地助力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以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建设使命同方向、同步伐,表现出奠基、承接和新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每个阶段既体现了对原有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标志性内容。

(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奠基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新中国实现“站起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政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由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转向服从和服务于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奠基性质。新中国,党和政府针对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爱国公约运动和学习雷锋精神等主题,开展以青少年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中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任务是将青少年培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以此为指导,针对青少年群体,党和政府开展了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开展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开展了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开展了“中国革命常识”与革命历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此时,由于整个国家建设具有很强的群众运动性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表现出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由于全国范围内迫切需要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突显了青少年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这一本质内核。

在此期间,党和政府虽然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颁发以爱国主义教育命名的指导文件,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学生守则》《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等重要文件中包含着十分明确而丰富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指导着新中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这一时期,随着以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开展,广大青少年“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作斗争,树立了一代新风。”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他们逐渐成长为国家栋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重大挫折时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并在各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承接时期

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的重大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也随之转向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继承历史经验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进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新时期,党和政府针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围绕“五讲四美三热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争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主题,开展以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觉地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①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第3 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98。。据此,针对青少年群体,党和政府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青少年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开展了“向赖宁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弘扬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临危不惧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开展了“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一个中国”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开展了巩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引导青少年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价值取向。在以上教育实践中,针对青少年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行为激情与理性相交错的状态,党和政府日益注重引导教育青少年理性爱国;针对全国范围内集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经济的需要,党和政府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突显了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这一本质内核。

与此相联系,党和政府全面加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与政策引导。1982年,党和政府把“五爱”正式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一系列相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出台,《关于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意见》《关于在小学生中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对高中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反分裂国家法》《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等等,为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这一时期,随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开启了人生的奋斗航程,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胡锦涛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3。。他们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国家使命,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时期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的历史征程。十八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聚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随之自觉提升到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党和政府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围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等主题,持续开展以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很大成效。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任务是教育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③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培养时代新人。据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党和政府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青少年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做新时代奋斗者;开展“三爱三节”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勤劳爱国、勤俭节约好习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与践行科学价值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青少年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开展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做革命事业可靠接班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弘扬家国情怀,传承中华美德;开展“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心理共识;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引导青少年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在以上教育实践中,党和政府不仅注重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而且更加重视引导青少年理性自觉的爱国行为;为了集中力量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党和政府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持续突显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这一本质内核。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通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等,指导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①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爱国主义精神正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青少年必然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

二、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

建国以来,以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验。在此,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前提、根本原则、基本保障和基本精神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准确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核,为当前及未来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青少年理论认同,是保障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首先归功于科学的爱国主义思想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实践的思想结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自始至终指导着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爱国主义实践。“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建国以来,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状况,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引导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由此,面对多元价值文化的强烈冲击,青少年自觉抵制住了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成长为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已充分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树立青少年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才能把一代代青少年培养成为由科学理论武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增强青少年政党认同、制度认同和道路认同,是确保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则。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看,社会主义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践行爱国主义的历史选择与必然结果;从爱国主义的发展程度来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赋予了爱国主义以新形态,达到了公有制基础上最广泛群众团结的爱国主义新高度;总的说来,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习近平就曾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①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邓小平也曾告诫青少年,国家不是抽象的,是具体而现实的,“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明确要求青少年爱国就是要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建国以来,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都以培育“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9。的青少年为目标,坚持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实践证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根本原则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整体利益。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注重强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政党认同、制度认同和道路认同,才能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培养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爱国者,才能为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

(三)坚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衔接

形成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合力,增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化力量,是发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效应的基本保障。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以此为遵循,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强调各教育主体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国以来,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党和政府坚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衔接,注重聚合青少年国家认同教化力量,取得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整体上的巨大成功,培育了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优秀人才,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然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也遇到过暂时挫折。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社会教育力量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中的正向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导致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明确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加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化合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就会取得成效;如果忽视或削弱了其中任何一方教育力量,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就会受到影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以国家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全面增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化力量,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

(四)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保持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科学态度,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精神。背离这个基本精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便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建国以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了科学态度,既坚定原则与方向,又立足时代不断创新发展,切实做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有机统一。一方面,“脉”即“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党和政府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一“脉”相承,确保“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⑦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另一方面,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党和政府恪守实事求是原则,立足不同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现实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少年头脑,选取契合时代历史使命的施教主题与内容,更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现实需要、始终充满活力。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保持青少年国家认同科学态度,才能确保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既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性又富有时代创造性,才能培育出一代代具有爱国主义优秀品质的青少年,以满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反之,只要背离这一基本精神,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便有可能走向保守僵化。

三、以国家认同为主线,培育时代新人

青少年国家认同是一个生成过程,是青少年接受一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厚植情怀,升华信仰,坚定立场并付诸实践的总过程。我们要继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核,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强国本领,践行报国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

(一)厚植爱国情怀

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筑牢青少年成长为时代新人的精神根基。“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来看,所谓‘情怀’,是指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情感关切、社会担当和精神追求。所谓有情怀,是指一个人有精神内涵、有宽广胸襟、有更高追求。”①刘建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阐释[J]. 思想理论教育,2019(9):12-16。一个有情怀的人是精神纯粹、追求高尚、公而忘私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情怀不能丢。我们要从青少年爱国情怀的价值引领、历史支点和精神支柱三方面着手,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培育新时代有益人才。

第一,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青少年爱国情怀的价值引领。当代中国,爱国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更是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纽带。一个自觉做到敬业、诚信、友善的青少年,一个心里装着国家社会、为国为民的青少年,一个自觉践行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价值要求的青少年,必然是一个真正爱国的青少年。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新时代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就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一方面,就其内容来说,立足时代要求,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引导青少年扎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沃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优良传统,传承先烈爱国精神,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就其方法来说,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生活学习全过程,使爱国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自觉价值追求,内化于青少年之心,外化于青少年之行。

第二,强化中国近代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奠定青少年爱国情怀的历史支点。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②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80 的近代史、99年的党史、71年的新中国史、42年的改革开放史,终其本质皆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爱国史。它们呈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文化,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爱国情怀的历史支点。新时代,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要从史实、理论、实践三个层面着手,强化青少年历史教育,实现青少年历史认同,促成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首先,历史史实层面。引导青少年了解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感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其次,思想理论层面。要引导青少年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弄懂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四大选择”,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最后,现实实践层面。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到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三,引导青少年弘扬奉献精神,立稳青少年爱国情怀的精神支柱。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讲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阐明了为人类奉献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事业。在这里,“奉献”是为他人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是爱国情怀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就必须立稳无私奉献这一精神支柱,引导青少年奉献精神认同与践行,实现青少年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一方面,青少年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青少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好用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作为检验人生价值的尺度,厚植胸怀人民、奉献社会情怀。另一方面,青少年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青少年要将自身视为“‘统一而不可分’的人类家庭的成员”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3。,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民命运融为一体,厚植胸怀家国、无私奉献情怀。

(二)练就强国本领

“本领”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体条件,它直接影响活动完成的质效。青少年强国本领,是青少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领,是青少年致力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品德、学识、能力等良好素质的综合。青少年只有掌握过硬强国本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较好的辨别力、自制力和竞争力,才能成功应对国内外各领域的困难和挑战。无论什么时候,青少年紧跟时代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不能少。我们要从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先本领、基础本领、全面本领三方面着手,练就青少年强国本领,培育新时代有用人才。

第一,提升青少年品德修养,培育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先本领”。习近平指出,青少年要“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②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要全面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先提升青少年品德修养。提升品德修养,是指个体参照某种标准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过程。由此可知,提升青少年品德修养,要解决好品德参照标准和提升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参照标准层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少年品德修养提升参照标准,实现青少年品德修养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完全契合;另一方面,实践层面,要切实践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青少年要明大德,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青少年要守公德,要懂文明守礼貌、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青少年要严私德,关爱家人、团结同学、勤俭节约,在生活中完善自身,养成自律、自省好习惯。青少年要切实做到品德高尚、言行如一、重在践行,确保强国本领有高尚品德修养保驾护航。

第二,丰富青少年知识见识,夯实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本领”。习近平指出,青少年要“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③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知识见识”皆属于人类认识范畴,“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见识”是人们基于已有知识储备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二者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新时代,青少年丰富知识、提升见识,要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一方面,合目的性,“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青少年要把这一遵循作为个人价值的本质追求,把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作为个人发展自身的根本动力,进而将这一动力转变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见识的现实行动。另一方面,合规律性,“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青少年要在实践中提升知识见识,做到持之以恒、多思多想、反复实践,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

第三,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实现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本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未来社会的特点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新时代青少年必须在创新素质、身心健康、审美与人文素养、劳动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要为青少年创设宽松和包容的创新环境,引导青少年勤思考、多探索,勇实践,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储备人才。要统筹推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开设开足体育课,使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到实处,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要为青少年开设多层次美育课程,坚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美的因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足劳动课程,全面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并“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全面提升青少年劳动素养。

(三)践行报国行为,培育新时代有为人才

引导青少年理性自觉报国,完成青少年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实践认证。马克思明确指出要现实地“改变世界”而不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新时代青少年不仅要拥有爱国情怀、掌握强国本领,最重要的是践行报国行为。然而,报国行为不是自发形成的。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理想信念、精神意志等心理要素依然是促进爱国之情外化为报国之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从青少年报国行为的信仰支撑、意志保障和应有效应三方面着手,引导青少年践行报国行为,培育新时代有为人才。

第一,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建立青少年践行报国行为的信仰支撑。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③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理想”是人对未来奋斗目标的想像,“信念”是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中国式概念,所表达的内容与范围大体与“信仰”一词相同④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14-15。。青少年只有树立科学信仰,坚定远大理想、崇高信仰,其报国行为才会坚强有力、百折不挠。首先,青少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少年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逻辑体系学精学透,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其次,青少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青少年要把握我国基本国情,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最后,青少年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青少年要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信党、爱党、跟党走。

第二,引导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形成青少年践行报国行为的意志保障。习近平引用“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俗语,告诉新时代青少年“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⑤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7-01-01。,勉励广大青少年做奋斗者。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中国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今天,我们要用新时代赋予的奋斗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养成刻苦钻研、严谨求知的学习态度,树立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发扬埋头苦干、奋发向上的实干精神,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练就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如此一来,青少年的报国行为就有了坚强的意志保障。

第三,引导青少年报国行为理性自觉,实现青少年报国行为的应有效应。理性自觉,是个体理性分析形势,主动计划行为、对行为负责并承担社会责任。新时代青少年要理性自觉地践行报国行为,就是要将爱国之情、之本领,自觉地落实到报国实践中,做到报国行为理性而不莽撞、主动而不被动,使报国之行行之有效。一方面,引导青少年清醒认识、理性判断。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地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是非判断根本标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立场,坚决杜绝偏激、暴力等违法行为,做到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蛊惑不盲从、面对挑战不冲动,确保报国行为合规合法、利国利民。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国。教育引导青少年抓住“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趁着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自觉提升本领、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青少年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青少年发明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爱国主义教育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