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
2020-02-18段光鹏王莉
段光鹏 王莉
摘 要: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于世界历史的展开过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又用独创性的实践活动印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世界具有的普遍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系统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资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民族与世界相结合、成就与挫折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级科研一般课题“关于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学术体系、逻辑框架问题研究”(2019YB013)。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1-0038-00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01.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1]世界历史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实践始终,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立场进行理解历史、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1],从而重新激活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时代价值,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当代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现在与未来的解释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对于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以及我国的历史坐标和未来走向意义重大,需要系统地加以梳理。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3]11,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依然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更加艰辛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10我们所说的“新时代”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阶段,它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悄然发生着改变,也意味着“资强社弱”的力量对比悄然发生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打牢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现存力量并处理好同它的关系,制定好“新时代”的发展战略。这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把握这一思想的精髓,以其提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性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一)在理论上,进一步弄清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发展脉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挖掘和拓展这一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1]。作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再次关注的新热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不仅经受住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验证,展示出强大的真理性力量,而且展示出其根植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生命力。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我们考察、审视、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供了独特而宏大的理论视角。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频发,资本主义开启的现代化模式进入了发展困境,解决危机的方式目前看来比较可行的依然是从马克思那里寻找思想资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审视当代世界历史的新现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问题、新发展。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看,资本主义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以及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张而在自身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与此相对,我国则跳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周期率, 打破了资本主义依靠血腥掠夺和发动战争来发家致富的套路,开辟出了一条独特而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历史出现新的转机提供机遇,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新进程。当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形象和轨迹由此而改变,“资强社弱”的力量对比由此而改变,与资本主义共谋发展的新的世界历史时代已经开启。要从理论上阐明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性、必然性,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挑战,必须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梳理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思想的革命性变革,进一步弄清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发展脉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探究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以展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科学价值的研究。
(二)在实践上,继续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和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现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沉稳的状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总体上讲,我们依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相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新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向多极化格局转变的进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比如,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行国际政治秩序在应对当今世界发展方面日益显得力不從心,在全球化问题上日益捉襟见肘,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发达国家自身都已治理失灵、问题成堆,资本主义世界整体呈现出颓势,也使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审视、反思当代全球化的客观事实,可以发现“全球化是与世界历史同步出现、并内含于其中的一种现象和过程”[5],从世界历史的波动和节律可以窥探出全球化的未来走向,从而为新时代的定位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方法指导和实践指南。
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未遭遇、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其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我国与世界同境同框、携手并进,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破坏与重塑同行,发展与责任共在。我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之中同世界的关联性和融合性更为紧密,其所彰显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世界上更多国家的认同,日益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正是基于世界格局的新演变、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新时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新的时空特质。要从实践上展开对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必须使人们认清多维的、立体的、全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高度重叠,明确持续崛起70年之久的中国未来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站在中国看中国,而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看中国,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沉稳的状态掌握应对变局的先招、高招与长招,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相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更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制竞争的格局,彰显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资源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不仅从宏观视野关注和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问题,而且从微观角度深入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石,为人类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随着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人类社会的走向和命运更加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源。
(一)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关注
国外学者着重探讨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如威廉姆·肖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科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等,但具体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著作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大多是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提出并分析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有关世界历史的思想,引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分析研究当今全球化现象,其中被论及较多的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和晚年两部笔记中的观点。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认为世界体系之间的联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是经济联系,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包括世界在地理规模上的扩张、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劳动管理方式多样化、中心国家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的建立三个重要因素[6]。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对沃勒斯坦的论点进行了批判,认为其论点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等式得出的,即“世界经济”就是“资本主义”[7]。当然,除了世界体系理论之外,很多国外学者也论及了马克思相关著作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英国学者戴夫·兰顿在《马克思论全球化》一书中认为,当今的全球化现象和事实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验证,如今各种全球化理论家的思想和见解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于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科学分析,大卫·哈维从空间理论的视角来描述全球化,认为全球化创造了独特的地理景观,“是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这一完全相同的基本过程的一个新的阶段”[8]。日本学者伊藤诚认为,探讨新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时,要重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对世界历史的相关论述[9]。
从具体内容上看,马克思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世界历史观点受到较多的关注。日本学者柄谷行人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性,认为世界货币事先把各地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共同体连接在一起,在这之后,不管各共同体的人们如何做想,而且即使实际上还没有转化到商品经济上来,世界各地的生产物也已经潜在的置于世界性的连锁关系中了[10]。哈特和奈格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通过对资本扩张与劳动辩证法的谈论,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的政治模式,认为“新的全球的主权形式就是我们所称的帝国”[11]。当谈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世界文学”的阐述时,阿里夫·德里克指出,“对于这几句话揭示出的关于物质与文化全球化的一些特征,我们至今也难有不同看法”[12]。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国外学者研究全球化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显示了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的活力和魅力,但由于一些国外学者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解上存在难以脱离其资产阶级理论家的阶级局限,或者仅仅抓住马克思的个别论断而以偏概全,这使他们的研究往往具有局限和不足。
(二)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开始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围绕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需要系统地加以梳理。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国内学界一致认为这一思想主要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以及当时流行的各种世界主义思潮等。丰子义等学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孟德斯鸠、卢梭等政治学家,兰克、哈密顿等历史学家,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维科、赫尔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13]。曹荣湘认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影响最大的,当属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以及资产阶级世界主义理论”[14]。叶险明则提出了一种“文化逻辑说”,认为马克思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构建了世界历史思想[15]。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主要内容,国内学界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和未来走向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研究。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王作印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交往及二者的互动是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的本性则是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直接动力[16]。张一兵认为,分工是这一思想的中轴线,交往和生产力是历史矛盾的内驱力,理论的目标指向是由资本的世界市场最终建构的所谓世界历史[17]。对于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赵士发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存在着资本主义时代转变以及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两个阶段[18]140-157。丰子义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围绕分工所讲的资产阶级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欧洲中世纪后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从18世纪下半叶開始的大工业发展阶段),实际上就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19]。对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和未来走向,赵士发指出,整体、不平衡以及复杂性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特点,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则会走向多样性的统一,走向共产主义。韩海涛等学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具有批判性特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联系和趋势中对现存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发现共产主义新世界,为人类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20]。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意义,国内学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深刻认识到必须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来审视“新时代”。一些学者指出,结合世界发展大势,用新时代来标示当代中国时空特征,无疑是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视域,将全球视域与国家视域相结合,把大时空、长镜头的时代观察凝缩至特定区域和特有阶段,从而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更加具体、深化,有效增强了指导实践的价值与作用。对于世界历史视域下“新时代”的内涵,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完整的新概念,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孤立地理解新时代[21]。也就是说,新时代的空间仅仅限制为中国国内,而不是泛指整个世界[22]。张兆端认为,从当代世界历史看,新时代是中国为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时代[23]。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双重方位的科学研判。正如宋国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表达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心任务的世界历史价值诉求,有效实施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世界历史交往工程,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24]。对于世界历史视域下新时代的意义,张明、尚庆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新时代中国实践经验的丰富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所遇问题的复杂性、新时代的显著成就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可能性空间[25]。蒲国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亮点,正在形成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日渐呈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支点[26]。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有研究成果远远不足以支撑实践发展对理论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仍“就新时代研究新时代”,较少从更宏大的世界历史视野加以研究,而在实践中涌现的大量问题,比如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审视中国的改革发展并进行反思和定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意义等,都期待着人们去关注与研究。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方法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上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方法。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要求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置于世界历史的宽广视野中加以理解、观察和描述,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民族与世界相结合、成就与挫折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加大理论阐释和研究力度,延展对新时代、新问题的解释视域,以窥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貌,从而展现出理论的预见性和方向性。
(一)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又要坚持实践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系,又要从全球实践和我国现阶段的实践出发,特别是要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客观现实出发,从全球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政治活动相互影响、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交往更加频繁等角度出发,思考新时代的特定背景、理论内涵、重大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引导我们采取世界历史视野去把握历史规律,积极应对当下的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此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发现,我国已经从黑格尔所说的“在世界历史之外”转变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部分,从“被動型”开放走向“主动型”开放,从以前的“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在新时代彰显出了相较于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中国已是世界历史的中国,世界历史也终将成为中国的世界历史。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的现状,通过系统严密、广泛合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系统梳理我国和世界对新时代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二)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又要坚持世界眼光,民族与世界相结合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类交往等领域对“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进行了深度、广度的论证。尽管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揭示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没有变,但当今时代在两个阶级、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等方面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可以说是处于过去百年甚至几百年里的人们从未历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谋发展的新局面。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方面要明确新时代的指称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用以代替对大时代、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27]另一方面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仅立足于中国,而且对全球事务和世界发展格局产生着日渐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刻的视角发现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贡献。
(三)既要看到历史成就,又要回顾发展挫折,成就与挫折相结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在我国越走越宽广、影响越来越深远。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三成以上都由我国贡献,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为沿线国家及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积极迈进,这些成就及其彰显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促使我国开始从“大国时代”向“强国时代”迈进。“强起来”成了进入新时代最显著的历史标识。在总结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世界性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回顾总结过去人为地向其他国家“输出革命”的深刻教训,回顾总结过去照搬照抄等教条主义的深刻教训。特别是面对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各种危机不断涌现的现状,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要回顾发展挫折,总结历史经验,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之中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全球化时代影响中国与世界发展的诸多矛盾,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开启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使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上空。
(四)既不能脱离现实,又要勇于放眼未来,现实与未来相结合
正是在顺应世界大势、把握时代潮流、应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索出了一条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吸收现代西方文明成果、面向人类解放事业的独特发展道路。当然,任何时代的转换必然具有标志性的变化,新时代也是伴随着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标而出现的,呈现出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坐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12从“变”与“不变”中,我们可以把握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即我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间节点与空间位置。从世界历史视野审视我国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对我国当前历史阶段与世界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和比较分析。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新时代对于世界的独特贡献和重大意义,认识到新时代是标志着我国向未来进行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做出新贡献的时代;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新时代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时代,而是有着自身发展阶段的历史局限性。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的联合体”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哪怕将来真正走向完善和成熟,但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未来理想社会依然有着遥远的距离。目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际与区域层面结成伙伴关系,正在开辟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向“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高级阶段不断前行的伟大历程,可以预见历史再次给了我国再一次引领世界潮流的机遇。因此,坚持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准确定位了我国当前的富强程度,也反映了我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2] 段光鹏.《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双重逻辑与构架[J].重庆社会科学,2018(12):96-10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5] 王莉,段光鹏.破解“逆全球化”的思想武器[J].前线,2018(11):12-15.
[6]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罗荣渠,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
[7] 罗伯特·布伦纳.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6.
[8] 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M].胡大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3.
[9]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58.
[10] 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M].赵京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220-221.
[11] 安东尼奥·奈格里,麦克尔·哈特.帝国[M].杨建国,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
[12] 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氛围[M].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
[13] 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30.
[14] 曹荣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56.
[15] 叶险明.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76.
[16] 王作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论纲[M].成都:西南財经大学出版社,2007:46-56.
[17]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481.
[18] 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 丰子义,杨学功,仰海峰.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3.
[20] 韩海涛,李珍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重意蕴[J].科学社会主义,2018(4):13-17.
[21] 陶文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J].教学与研究,2017(12):5-11.
[22] 王立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性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2017(12):1-9.
[23] 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3):7-14.
[24] 宋国栋.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3):90-98+160.
[25] 张明,尚庆飞.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重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8(3):1-7.
[26] 蒲国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8(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