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不是“等”出来的
2020-02-18陈奇
陈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積极主动、独立自主、坚持不懈地争取理想的成果,成了一件难事或是稀奇的事情。遇到事情不是抓紧时间办理,总想“拖一拖”“缓一缓”。“等等,不着急。”仿佛成为一些干部的口头禅,有的人还视之为“佛系”心态的行为哲学,好比一副语言上的“安眠药”,说起来轻松,听着也悦耳,于是出现了“你等、我靠、他也不动”的“静默”状态。这种“静默”状态其实是滋长了不落实、净务虚的不正之风,最终等来的是时间耗尽、机遇错失的结果,绝非群众满意的“成果”。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曾刻画了一种空虚迷茫的“等待”状态,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谁也搞不清楚。工作中,类似于“等待戈多”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人深谙“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甘当“太平官”,做事以“无过”为功,总是等着上级把标准流程都公开了、别人都开始行动了,才“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尤其是面对一些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的复杂工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想决策、不敢决策。有的人推进工作光想做“导演”,不愿当“主角”,大事小情一律推给基层工作人员,等基层干部群众把活干完了,就抢着去总结经验、向上级汇报。有的人只抓“筹备”“发动”的时间,开会、发文、宣传,等到氛围起来了就没了下文,挨到了最后节点,把说的算成做的,计划的当作完成的,成效不够拿汇报文稿去凑。诸如此类问题,反映出少数干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苗头,行动中存在“推、绕、拖”的做派,如果让这种人在政治经济待遇上赚了便宜,不仅变相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歪风,带坏整个干部队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政治生态环境,还会直接影响本单位和地区整体工作的推进,延误国家各项利国利民政策的落实,贻误改革发展的大业。
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多创“成果”,不等或少等“结果”,体现的是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和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折射出的是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和务实利民的使命担当。成果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创造性劳动获得的,不是袖手旁观、实功虚做等来的。扪心自问是不是吃了“别人嚼过的馍”,有没有“穿新鞋走老路”,给一项项目标“打钩”,把一件件成果“装箱”,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当好“施工队长”、发挥“头雁效应”,才能一倡百和、一呼百应,凝聚起广大党员群众众志成城同心干的奋斗热情。这何尝不是才华绝伦的最佳证明,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