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新青海凝心聚力加油鼓劲
2020-02-18青轩
青轩
20199年注定极不平凡。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0周年,青海解放70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大事多、喜事多。翻开20199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绚丽长卷,亮点闪耀,催人奋进。过去的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自觉承担使命任务、维系维护“两个巩固”、做优做强“两论”、厚植厚培“两文”、拓展舆论阵地、深化文化改革、传播青海声音、建强人才队伍,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注入了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高举旗帜武装头脑新思想深植青海大地
“接地气的文艺和双语宣讲,让我们记住了要学法还要守法,这样的宣讲我们愿意听,也乐意听。”囊谦县白扎乡村民扎西东周高兴地说。冬日的青海大地,寒意渐深,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却如火如荼、温暖人心。一场场深入透彻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互动交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让全会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开启新征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学习高举旗帜,引领方向。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聚焦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交流会、读书班等有效载体,真正学出信仰和立场、学出自信和能力、学出初心和使命。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理论读物的征订发行和学习使用工作,编印了主题教育读本《思齐》,为干部群众提供学习材料。做优做强“社科普及月”“昆仑讲坛”等品牌活动,推进社科普及大众化。
理论宣传入脑入心,春风化雨。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把宣传阐释与回答现实问题统一起来,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深度报道、评论言论、专题采访。组织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一讲两办三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集中宣讲活动,通过组建省委宣讲团、市州宣讲团,充分利用“百姓宣讲大篷车”“百姓话廊”“老干部宣讲团”的力量,发挥“摩托车宣讲队”“红旗宣讲队”等基层宣讲品牌的影响力,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采取“理论+文艺+网络”的方式,广泛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互动化宣讲,全年宣讲场次近5100场,受众360多万人,让党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直达干部群众心灵。
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硕果累累。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及社科院、党校、高校等研究机构作用,强化了对青海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解读和阐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项,立项率23.2%。对接省委省政府需要,开展69项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被省级领导批示率达62%。建立完善智库管理制度22项,通过协同创新的科研模式集聚多学科多领域人才。
守正创新凝聚民心奏响新时代青海最强音
气势磅礴的盛大阅兵,意气风发的群众游行,欢潮如海的纵情联欢……一幕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高光时刻,通过文字、图片、网络、视频即时传送到青海大地,让600万青海各族儿女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从热贡谷地到青海湖畔,从三江源头到柴达木盆地,从高原牧场到河湟两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系列活动处处展开,激励青海各族儿女凝心聚力、奋发作为,向着美好明天奋力奔跑。
2019年2月至6月,《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我省13家文博单位推送的442组(件)精品文物生动呈现,多名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出席第二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各国政要、国际组织官员等80余名高层外宾,14国25名驻华使节先后参观了展览,观展人数达47万余人(次),省内外130多家媒体发布报道稿件300余篇,网络评论点赞达3500余万条,获得了热烈反响。
进入秋季,大美青海让舆论一再升温。2019年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进入“青海时间”——以“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王建军书记作主题发布,省长刘宁回答提问,青海“大”的价值、“美”的颜值,瞬间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2019年11月26日,一段4分30秒的宣传片刷爆朋友圈,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14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以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500余人出席,全网推送相关信息2.2万余条,总点击量超过1亿次,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舆论效应。
讴歌时代,激荡共鸣。组织召开理论座谈会、成就展、文艺晚会和理论研讨征文等活动,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和青海解放70年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奋进的青海——青海解放70周年成就展”运用文字、图表、视频、沙盘、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生动反映了70年来青海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让各族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截至目前,参观人数达10.4万人,网上观展人数达17万人。围绕“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重大主题,报屏网端微联合发力,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各网站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光辉岁月”“点赞青海点赞中国”网上宣传、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我和国旗合个影等系列活动,受到广大网民点赞。京剧《生如夏花》、宣传片《大美青海》、纪录片《大湖·青海》《代号221》、动画片《在那遥远的地方》、话剧《永怀之歌》、电影《天慕》《山之东海之北》等一批70周年大庆献礼文艺作品走出青海、推向全国。
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出新出彩。组织省内媒体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深入报道我省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深化改革、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党的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玉树抗雪救灾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持续开展“三热爱”“湟鱼洄游”、青洽会、环湖赛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做好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等重要活动宣传,为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在此过程中,广大媒体记者自觉践行“四力”要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活,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报道,其中有4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对外宣传有声有色、青海故事广泛传扬。“行走中国——中外媒体青海行”大型采访活动,36家中外媒体走进青海,向海内外展示大美青海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大型电视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微电影《守护》引起强烈反响;希腊、保加利亚、葡萄牙……“感知中国·大美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处处引起关注的目光;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东流”摄影巡回展让绿色青海的魅力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立德树人成风化人社会文明新风尚广泛传播
如今,走在青海城乡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生活环境美丽整洁,社会秩序规范有序,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移风易俗深入民心,一阵阵文明清风扑面而来。
主流价值植根培基。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项主题教育、创建活动和典型宣传之中,不断抓好人的心灵建设和社会风尚建设。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络、“两微一端”、融媒体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赴国家机关、部分省区宣讲,话剧《永怀之歌》走进20多所高校巡演,电影《天慕》走进复旦大学,促进了青海红色故事融入全国“红色基因库”。积极筹建“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修订印发《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革命类纪念设施发挥教育作用。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深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青海人”等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学习活动。推出“最美支边人”刘云军、“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尼都塔生等全国重大典型;宣传“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精品党课宣讲团等13个先进集体、切阳什姐等35名先进个人等全省先进典型;命名索南达杰保护站、黄秀丽等20个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格扎、尖措、杰桑·索南达杰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李洪占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张任邦等8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全社会营造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文明创建延伸拓展。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持续推进“文明青海”建设实事项目,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四大工程,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大通、循化等10个市县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不断增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活力,努力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乡村学校少年宫283所,覆盖211个乡镇,35万学生受益。
繁荣文化展示形象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这个文化惠民卡实话好,可以看精彩的演出,还可以购买图书和景区门票。”西宁市民王晨高兴地说。2019年10月,我省通过文化惠民卡西宁试点项目,老百姓花100元购一张文化惠民卡,就可以享受政府400元的补贴。一张小小的“惠民卡”,不仅是我省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改革动力不断增强。组织召开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確定年度37项改革任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深度推进。积极稳妥、有力有效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省级技术平台初步建成,首批13家试点县市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运营。推动青海日报社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先行先试、省广电局“智慧广电”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认定青海昆仑广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夏都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为转制文化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企业发展。成立青海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委员会,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规范开展。
创作活力不断激发。评选推荐电视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民族舞剧《唐卡》、话剧《永怀之歌》、歌曲《青海青》等6个门类18部作品参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评选。创作生产大型传统藏戏《意卓拉姆》、话剧《草原之子》等一批文艺精品。主题出版力作频出,《中国梦·青海故事》《丝绸之路青海道印象》等一批精品图书广受好评,《中国原子城——共和国挺起脊梁的地方》《影像中国70年·青海卷》等一批重点图书入选省级主题重点出版物。
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着眼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现有项目资源整合,为农牧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农(牧)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组织开展“书香青海”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200多场次,点燃了广大民众的阅读热情。着力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固边”“清源”“净网”“秋风”“护苗”五大专项行动,有力阻断了各类非法出版物及宣传品传播渠道。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建设一线、草原深处、田野乡村。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20年大幕已经开启,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在建设新青海、共圆复兴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