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诠释

2020-02-18张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中国画教学改革

张琦

摘要: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宗旨是培育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涵养学生美术鉴赏情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以对中国画鉴赏为教学路径,构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和诠释策略,彰显现代高校美院鉴赏教学中的传 统文化特征,对培养美院学生的审美理想,弘扬中国画文化本性,推动中国传统美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塑造有 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传统美学;中国画;美术鉴赏;教学改革;美学素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129—04

高校美院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美学思 想、艺术修养的培育和提升,美术鉴赏课以鉴赏为 路径,推动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 和提升。在当前的高校美育机制下,对美术鉴赏课 进行持续深入的改革和优化,提高对美术鉴赏课的 重视程度,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到美术鉴赏课程教 学中,打破传统美术鉴赏课局限于西方美术鉴赏的 狭隘格局,以中國画鉴赏为渠道,构筑大学生和中 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美学、中华民族精神的互相 融合模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审美理念为教 学目标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蕴含着中国美术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审美品味,是中国优秀文化气质、精神以 及民族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这些都需要中国当代 大学生理解、学习并加以传承。现代高校美院的艺 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技 巧,更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理解素养,提高学 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创作上的潜力 和个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1]。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西方文明、文化和思 维方式涌入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态环境和教育教学上进行全面渗透,体现在高校艺术教育层面上则是西方美学思想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占据并指导着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却被忽视,导致学生的传统美学素养不足,对本民族艺术文明了解不够。相对西方美学来说,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人的深层情感表达,注重人在自然山水中的精神体验,以艺术形式完善人们的情感冀求,以达到精神层面上的自适。中国传统审美从本质上更注重精神情怀、道德素养和自然道术,尤其强调感情和理性上的平衡,强调人性对自然、道德的回归,以“和”为要点的传统美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和合之美,这种整体观念能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融合起来,让人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在美术鉴赏课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就是要达到东西方审美理念的融合和互补,以提高学生的传统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为目标,推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

同时,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入也应当坚持推进高 校学生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创造意识的培养。中 国传统美学虽然强调如其本然地描绘自然万物,却 又强调通过笔墨和空间关系达到形而上的美学意 蕴,以山水画为例,绘画中强调描绘山水的真实状态和自然状态,但是描绘山水却不等同于表达山 水,画家的主观性创造思维要求在咫尺之间构筑万 里自然态势,因而笔墨所触及的必然是最精粹、细 微的自然造化,画家在宇宙天地的意识上从整体上 把握山水,取山的奇,水的秀,展现深沉、幽微的天 地意识,在结构秩序上,将韵和气作为山水画的核 心价值,笔、墨放在最后,笔墨构筑骨架和外形,气 韵构筑灵魂。由山水画可见中国传统美学中感性和 理性、主观和客观的平衡、融合,主要体现在画家的 创造性思维中,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学素养为目标 的现代美术鉴赏课上,通过中国画的鉴赏,让学生 感受、了解和学习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气韵内涵, 以此推进在绘画、现实生活中的天地观、宇宙观,推 动绘画上的创造意识的养成[2]。学生欣赏富有创造 力、想象力的中国画作品,了解古人幽微深沉的宇 宙观念,感受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反思,体会传统 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发现生命的意义,拓展思想边 界,营造创新思想、科学精神。

最后,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理念为目标,大 学阶段培养出成熟完善的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的 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中国传统美 学和古代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等有着紧密的关联, 美学思维不仅能推动审美能力、审美素养的提升, 更能助力道德、情感的完善,推动文化素养、道德涵 养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高校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对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赏析,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美 学,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内化于心,从 颜色、形状、笔触和空间的直观感受形成理性认识, 深入理解传统绘画者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追求,从而 提高人生视野,加强人文修养,提高审美品味,建立 健全、完善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以中国画鉴赏为教学路径,构建开放性中 国画鉴赏教学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诠释路径也 符合美术鉴赏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需求,以中国画 鉴赏为主要路径,拓展美术鉴赏课的内涵和外延,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通过鉴赏、对比实现 课程价值,触摸中国传统美学的内蕴。

(一)拓展课程定位,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体现课程价值,高校美术鉴赏课融合中国传统美学,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定 位,拓展教学视野,当下的美术鉴赏课中的传统美 学学习仍旧以单纯的欣赏为主,并没有明确的课程 意义。因而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上的首要融入目 标是通过中国画鉴赏,推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载体, 更是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有独树一帜的审 美意义、审美情趣和立意主体,更有着独特的绘画 技术、审美体系,因此明确中国画鉴赏就是对传统 美学的继承和学习[3]。

参考当前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开设以精品中 国画鉴赏和理论知识分析、经典为师的模块教学, 以朝代、流派为标准进行精品名画赏析,加强学生 对中国画、中国传统审美的理解。

在名画赏析过程中,要注重技法和内蕴的关 联,以中国画相关的技能、知识,学习和理解中国画 的艺术思维、创造思维、情感情绪、艺术态度等。

如,通过山水画感受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地观 和宇宙观,中国山水画提倡自然的表达,反对刻画, 因为刻画重点在于人为的主观性塑造,会导致自然 本真的丧失,使绘画创作局限在外而深入不到内 部,同时山水画创作理念又反对对自然的单纯模 仿,强调表达自然中气韵生动的精华部分,所以综 合而言,中国山水画强调的不是对物体外形的再 现,也不是画家的主观性刻画,会对物体进行一定 的变形,表达情感和价值,所以山水画强调神似形 不似,又强调形神兼备。

(二)丰富教学内容,以文化和审美角度展开鉴 赏教学

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到美术鉴赏课中,重点在于 对美的研究,探究人和人、人和现实、人和自然的审 美关系。我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美学这个概念, 但在音乐、绘画、舞蹈中蕴含丰富的美学思想,并发 展成独立的影响广泛的美学体系。绘画美学主要体 现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学特征。

在美术鉴赏课上,拓展教学渠道,要丰富教学 资源,开发中国画鉴赏教学模块,挖掘中国画中的 神韵、意境和理念。中国画讲究气韵,是中国传统美 学思想的典型特征。南朝谢赫提出气韵,强调在一 幅画中要有音乐感、节奏感,有诗歌的韵律,能反映 人的精神气质,随后衍生出景、思、笔、墨概念,强调 画面的空灵美好,犹如流水、明月悬空、秋水伊人, 或者重墨浓彩、苍莽磅礴。中国画鉴赏教学中将气 韵、神似、笔墨和空间等理念、技法融入到美术鉴赏 中,将意境美、韵律美作为审美鉴赏的重要课题,让 学生不仅看到画家创作出的图画,更能看到理想中 的、符合主观情绪情感的自然,实现客观和主观,理 性和感性的平衡,从而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审美中 的整体性思维[4]。

另外,中国画也强调虚实结合,这是东方美学思想的重要美学追求之一,尤其是和西方美学的理 性、科学美学追求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画所表 现的中国传统美学并不拘泥于创作中的时间、空间 现实,而是给创作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实现再创造。 虚实相生,强调的是画作的境界,从古代顾恺之、吴 道子的人物画,到展子虔、宋徽宗、董源的山水画, 再到近代张大千、齐白石的创作,中国画在不断进 步、创新的同时也始终延续着留白的艺术处理手 法,马远的《寒江独钓》、《踏歌图》将绘画视觉焦点 投射到虚拟空间内,从全景式构图转变为一角式, 以边角的景色蕴含江天的辽阔,画面清、空、灵而 虚,空白之处则要观赏者借助想象去领悟,丰富对 画面有形形象的美学感悟,从而营造充实画面,赋 予有形图形更加丰富和深沉的审美联想,从孤舟蓑 笠翁想象到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由草堂茅舍 联想到流水迢迢、春江桃花等。可见,虚实相生的美 学特征能引领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的艺术再创造, 感受和触摸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品味,增 强对画面结构、布局、有形、无形的感受能力,将中 国画的气韵、虚实、意象等美学追求融入到美学鉴 赏中。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构筑良好美学教学氛围

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下,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 品味自然而然地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高科技、 高度工业化的生活环境也在解构和重建着人们的 审美诉求,以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为特点的现代艺 术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传统美学思想、 艺术精神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传统文化、传统美学 距离年轻群体的生活越来越远,因而强调精神追 求,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的传统美学思想影响逐渐淡 薄。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中融入和诠释传统美学精 神,则要意识到传统美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依 托传统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多种学科体系而形 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文生态对传统美学 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知识信息时代, 要构筑适合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和传播的社会文化 环境,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美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结 合起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东风推动中国传 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 着一致的精神内里,中国画的创作更是在中国文化 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形成的,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 神的具体体现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感性样式, 从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中可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精 神,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等可以体会中国画的人文内涵,因此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应 当放在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层面,而且应 当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学生 传统美学审美情趣的同时,更要加深学生对中国文 化的了解。

(四)拓展鉴赏教学渠道,摸索中国画艺术语言

其一,从艺术语言开展鉴赏教学

中国画鉴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将传统绘画技艺、文化和理念相结合,摸索出中国画在创作、精神 内涵方面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中国画的审美独 特性首先体现在平面画的透视、构图上,形成独特 的绘画组织规律和结构规律。中国画创作中講究章 法、布局,谢赫所说的经营位置就是强调平面画面 的局部和结构组织,中国画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内蕴,在平面布局中强调意 象为主,重在表情达意,以画面的意境、主题为布局 根本,注重绘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中国画的绘画技巧集中体现在笔墨、色彩的运 用上,墨色是中国画的重要造型语言,更是中国画 美学特征的内核,在鉴赏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感 受中国画的线条体系、笔墨形式。可以说,中国画的 美学属性很大层面上体现在对笔墨的运用上,更是 中国画独特的美学特征,笔墨的运用强调显隐结 合,释放和内敛的融合,由笔墨的运用呈现出审美 上的递进和延伸,表达画家的情、意,凸显画家的个 性、气质、品质和素养。

其二,诗画、音画结合教学,凸显传统美学文化内涵

如前所述,中国画的鉴赏教学应当和中国传统 文化结合在一起,以诗画、音画为例进行分析。诗歌 与绘画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体现方式,中 国画在创作、文化内涵、精神理念上都是和中国文 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学科密不可分的。诗歌和绘 画的结合是中国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除了诗歌之外,还有书法、印章等其他艺术形式,将 它们综合起来进行中国画鉴赏教学,不仅能发挥出 各自的艺术魅力,更能集中深入地探究中国传统美 学的发展规律、形成轨迹以及美学特征。

其三,对比鉴赏,凸显东西方美学思想特征

对比是重要的美术鉴赏方式,更是美术鉴赏课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 课中的诠释不仅要依托自身,依托对中国画的鉴 赏、解读和分析,更要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在美学追求、文化内涵和 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区别,从直观、主观形成客观、公正的理性认识。

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比,梵高的《星空》、《向日葵》、莫奈的《日 出》和齐白石《墨虾》、《蛙声十里出山泉》对比,学生 在欣赏的同时能看到大师们在艺术形式、结构布 局、艺术语言、绘画风格、色彩浓淡以及思想意趣等 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体会东西方审美思想上泾渭 分明的内涵、特征。西方绘画注重明暗、阴影、色彩、 块面的造型手法,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线条、空间 的使用;西方绘画注重自然、写实,中国绘画则注重 写意、气韵。学生在进行对比鉴赏时,直观地看到东 西方美学思想在画作上的具体体现,继而结合传统 文化教学理解和分析东西方美学思想在文化上的 差异根源:东方注重感悟、体验,强调人和自然在矛 盾冲突之后的融合、平衡,强调整体、局部的包容、 接纳。而西方则注重演绎、推理和逻辑,将人、自然 划分开来,正是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东西 方美学思想上的巨大差异[5]。

总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项 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中诠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要着力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 能力和传统文化修养,将传统文学、哲学、政治理论 等和中国画鉴赏结合起来,注重中国传统美学的综 合、整体特性,明确中国画鉴赏的教学目标,丰富教 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提高中国画鉴赏教学的立 意和深度,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绘画技巧、 笔墨、空间以及气韵美学追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 语言,加强东西方美学思想对比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沛东.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诠释与应用[J].吉 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9):62-63.

[2]鲍峥.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5.

[3]张辉.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D].河南:河南 师范大学,2014.

[4]安超.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理论的美学意蕴与课程实践[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5):44-50.

[5]师晖.生态哲学视角下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与意境美学[J]. 美术大观,2019,(8):78-79.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in Art Appreciation Class

ZHANG Qi

(Ar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art appreci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art apprecia- 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taste of art appreciation,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rtistic quality. Taking the apprecia- 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s the teaching path,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ought in art appreciation class, highligh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ppreciation teaching of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he aesthetic ideal of the students of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ure of Chinese painting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o the shaping of con- 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sound personal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hinese painting;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reform; aesthetic quality

[責任编辑:盛暑寒]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中国画教学改革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