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课堂”内容构建与组织策略研究
2020-02-18宋如郊田亿欣丁宁宁丁秀娟闫敬霞王建毛清清
宋如郊 田亿欣 丁宁宁 丁秀娟 闫敬霞 王建 毛清清
摘要:“博士课堂”是基础教育阶段高端科学研究资源科普化、课程化的先行先试项目,是探索国立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合 作办学新模式的路径之一,是“科“”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意义的积极尝试,是新时代科学课程改革的大胆实验,是培养中小学 生科学素养以及从小“爱生活、爱科学、爱国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博士课堂;先行先试项目;教育创新;校本课程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2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117—04
一、“博士课堂”建设背景与现实意义
“博士课堂”是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先进院”)支持下,由深圳市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于2016 年9 月正式设立的校本课程,是高端科学研究资源科普化、课程化的先行先试项目。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由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与中科先进院于2016 年3 月联合创办,2016 年9 月正式开学,是目前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国立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依托中科先进院注入的强大的科学基因,利用“母体资源”的天然优势,使科学教育成为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了全新的“科学+”校本课程体系。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首倡“科学+”教育新理念,以“博士课堂”项目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方面的先行先试有效探索,为高端科普资源与基础教育的对接融合、为国立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新型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为“科”“教”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创造了新模式,搭建了新平台。
“博士课堂”开创了“科学启蒙”教育的新模式,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辨、笃行、求实、创新的品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开拓了广阔的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希望在办学的过程中,通过“博士课堂”自觉主动地注入“科学”的基因,强化师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师生的科学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科学作风,让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内化成师生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生活、爱科学、爱国家”的“三爱”教育,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促进粤港澳青少年的科教融合和科教水平的提高。
二、“博士课堂”开发现状
“博士课堂”从2016 年9 月开始开设,覆盖全校所有班级,给同学们传递实事求是、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理性思考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几十个专题的科普知识,并通过指导同学们进行科学小发明、科学小论文的方式呈现,最终将这些成果在学校科技节、各级科学类相关比赛等途径展出和获奖,部分优秀成果申请了个人发明专利。
目前,“博士课堂”授课团队共有博士教师30 人(自开课以来共有52 位博士教师),授课团队成员以在站博士后为主,也有助研、副研参与其中,他们均来自科研一线。“博士课堂”三年来累计完成700 余节课时的教学工作量,因课程设计有趣生动,深受全校学生欢迎。博士课堂作为科学教育的先导项目,联动各学科实现课程统整,对学校科学课程形成了有益的支持和补充。
三、“博士课堂”建设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正确处理好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是进行“博士课堂”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充分认识到,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国家课程是主体,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所以在“博士课堂”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协调,在课程设置上避免随意性,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还是授课时间上,都没有使“博士课堂”与国家课程相冲突。
2.民主、开放、合作的原则
“博士课堂”的开发始终以中科先进院的博士教师为主,但也注意加强与社区、家长、学生、专家等的联系,营造了一个民主、开放的氛围。而加强与学生、家长或社区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这也是优先考虑学生需求的体现,有利于及时对“博士课堂”进行调整,加强“博士课堂”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3.专业化、特色化原则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坚持“科学教育群体均衡化、传统学科高质化、特色学科专业化”的学科建设思路,巩固和提高“博士课堂”校本课程的发展地位和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精神的科研型博士教师。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注:该“基地”由中科先进院设立),积极发挥先导校的带头示范作用,建设科学教育特色的品牌学校,目前在广东省内外已经产生一定影响。
四、“博士课堂”建设总体目标
1.推动高端资源科普化,做完美的科普教育启蒙
中科院先进院是一所集各个学科和门类的科研院所,科学教育资源得天独厚。高端科研资源能够应用于学校的教学,落实到课堂上,让孩子们真实受益,是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打造“博士课堂”的初心。博士教师们几乎都是在各领域有建树、有影响、有成就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具备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气质。在“博士课堂”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深入浅出地了解到科学的神奇,产生浓厚兴趣,更能从博士们身上发现他们坚韧、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在和博士们的接触中,孩子们产生了一种期待,一种愿望,一种兴趣,心灵的探究之窗被一扇扇得打开,科学的种子在心里萌发,科学的梦想从这里启航,这些都是科学教育启蒙的初衷。
2.探索长效激励机制,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建设高质量、规范化、成体系的“博士课堂”教学体系,探索“博士课堂”长效管理机制,一直是近年来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努力的目标。为保障“博士课堂”稳定、持续、长期、健康发展,在多方努力下,中科先进院特别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的“科学传播贡献奖”,对优秀博士教师进行表彰(每次5 位);南山区政府自2018 年第34 个教师节开始设立“科学传播贡献奖”,以此表彰非基础教育界人士为南山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年度人物,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博士课堂”授课教师连续两年包揽了该奖项(每届5 人,不重复),已经有10 位中科先進院的博士及为“博士课堂”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获此殊荣。通过这类激励方式,形成了有生命力的成长机制。
五、“博士课堂”课程体系建设
1.以“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发现世界”为基本维度来构建三个阶段的“博士课堂”课程体系
依据儿童认知的规律,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将9 个年级的学生按3 个年级为一个基本单位划分为3 个阶段。根据他们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和发现世界三个维度来整体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博士课堂”的内容亦与此三个维度紧密相关。观察生活以低段为主,倡导科学教育源于生活,融入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探索自然以中段为主,包括动植物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发现世界以高段为主,包括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博士课堂”授课内容横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2.根据内容特点和儿童认知发展需要,分别设计散点式课程、直线性課程和螺旋式课程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课程内容的自身特点,学校从横向和纵向分别设计了散点式课程、直线性课程和螺旋式课程。散点式课程可以独立成板块,出现一次即可,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直线性课程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呈现,需要系列活动和多个课时来完成,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螺旋式课程指授课内容会跨年段出现,不简单重复,呈螺旋式按梯度上升。
3.以主题单元为基本模块推动“博士课堂”与其他相关科学学习活动的联动整合
博士教师们开发的课程与教育部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分类一致,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工程与技术四个门类。根据博士老师的特点,设计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神奇的立体视觉、机器人能梦到电子羊吗、色彩奥秘与机器人与变种人的战争、污水大变身、血管——人体的交通网路”等有趣又前沿的内容。将“博士课堂”融入主题单元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加强其后续的辐射功能,使原有单元内容更加丰富。
六、“博士课堂”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一)课程组织
“博士课堂”是综合性十分强的课程,涉及科学各个领域,所以不能直接构建自己的组织形式和体系,需要从课程目标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内容,科学地组织内容。课程组织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博士课堂”的组织也包括着两个方向。首先从水平统整角度来说,该门课程采用的围绕主题广泛组织要素方式,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核心主题,在内容上充分联动各个学科,广泛组织各内容要素。其次,这些内容在垂直方向上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内容的顺序,一些主题是从小学到初中要重复学习的,虽然是同一主题内容,但却并不简单重复,引导学生对这些主题内容的认识不断加深,也确保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年段深度与广度逐级扩展。
(二)课程管理
学校完善常规教学过程检查与督导体系,创新教学督导评价机制,对“博士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学校建立专门的督导机构,各部门实现无缝衔接,“博士课堂”的管理由专门人员来负责,各部门全力支持,提供各种条件,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学校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加强和博士团队的交流分享,协同教学,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学校每月举行例会,交流总结近期博士课堂运行情况,确保课程及时推进,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再下轮试验中继续完善。
在团队建设方面,每年授课教师总体稳定在30人左右的规模。“博士课堂”从人员选拔、培养、提升等都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健康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前期招募、上岗培训、听课试课、中期教研、反馈提升、年终考核、总结表彰”等方面。
1.新任教师招募:中科先进院针对博士群体发布招募通知,通过以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一年两次选择有责任心、有教育情怀的博士(后)或研究员,组建团队。
2.新任教师上岗培训:由上届有经验的博士老师、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课程管理的行政人员、科学教师、科学教育领域知名人士等组成培训团,对新任“博士课堂”教师进行培训。
3.新任教师跟岗听课试课:分别听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小学和初中各一节常态课,了解课堂教学形态,体会并学习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新任教师听取资深博士教师经验传授,并自行系统了解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相关内容。新任教师研发新课并试讲,学校教师及资深博士教师听课并点评反馈。新任教师上课时,学校配备配课教师,协助课堂管理。
4.中期教研:结合新任博士教师上课情况,与中科先进院博士课堂负责领导部门、资深博士教师、学校教师一起,采取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中期教研。
5.反馈提升:学校通过问卷星等,分别于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学生和家长两个维度的问卷调查,并形成反馈意见,统一反馈给中科先进院后双方共同讨论提升方案。
6.总结表彰:每个自然年年底,中科先进院组织所有博士课堂教师开展考核交流活动,学校积极参与,中科先进院结合测评结果和考核情况确定年度“科学传播贡献奖”表彰名单;南山区政府、教育局设立“科学传播贡献奖”,在每年的教师节专门表彰。
(三)课程评价
首先,我们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的评价体系。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采取三主体的评价模式,即博士、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的评价活动。通过三个维度的反馈,来及时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关注学生体验的质性评价。
第三,加强学习资料的收集,建立学生科学学习小档案。
第四,推进建立学生与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进行反思的评价体系。“博士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喜欢提问和思考。在博士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随时发问。这个珍贵的交流互动,不仅实现了儿童与博士的对话,更是在建立科学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发儿童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博士课堂”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逐步学会与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宋如郊.语文:让生命更美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31-48.
[2]季良纲.科普年华:联合国“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李象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
[3](美)卡伦·威尔金森,麦克·佩特里奇著;张承光,李亦菲,张 昱译.探客的艺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 示范区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A Study on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ing Strategies of“Doctor Class”SONG Rujiao, TIAN Yixin, DING Ningning, DING Xiujuan, YAN Jingxia,WANG Jian, MAO Qingqing
(The Experimental School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zhen Guangdong 518053, China)
Abstract:“Doctor Class”is a pioneering project aiming at popularizing cutting-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and developing science-based curricula at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 is one of the exploration in which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cooperate with local governments in running schools. It is also a meaningful attempt on integrating“Researching”and “Teaching”thoroughly. This science curriculum innov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approach expected to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he awareness of“enjoy life, adore science and honor country”.
Key words:“Doctor Class”; pioneering projec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