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习,助力多彩童年
2020-02-18张乃洁
张乃洁
摘要:区角,是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重要活动场地。区域活动在承担起幼儿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区域活动常常是幼儿集体活动外的“放松时刻”,或是教师教学活动之外的“额外任务”,区角并没有变成幼儿实现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有效场地。因此,如何真正发挥区角的教育作用,值得深度探讨。目前我园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建设就是对区域学习的有效探索,教师要通过区角的建设和指导,积极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学习贯穿于各类型的活动区域之中,帮助幼儿主动学习,这也能够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区角;区域学习;学习区课程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12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050—04
幼儿园教育质量应以每一次的课程质量为落脚点。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模式,应该是园所积极思考的问题。鉴于江苏地区已经兴起的“课程游戏化”浪潮,如何把“游戏精神融入课程之中”,远离“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模式,正是学习区课程模式建设的最终目标。
因此,把游戏精神融入课程之中,以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基本思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区角”成为了实现学习区课程模式的最佳场域。
一、学习区课程模式创建的初衷
(一)告别以往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学还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虽然集体教学活动在总结与升华幼儿有益经验和高效传递知识与信息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采用集体形式,势必不利于因材施教幼儿个性化学习。
区角,这一幼儿园重要的场域,则可以被有效利用,成为幼儿实现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有效场地,也一定程度上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的有效补充。从而让区角不仅和“游戏”相联系,也可以和“教学”相联系,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地点。
学习区课程模式将幼儿的学习贯穿于各类型的区域活动之中,以不同的活动区为幼儿学习的场所,让幼儿在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告别以往固定的集体教学模式,能真正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二)追求高质量的游戏水平,真正助力幼儿成长
学习区课程模式,虽然以区角游戏的形式为主,我们相信: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幼儿有益,只有那种高水平的、复杂有挑战性的游戏才是对幼儿有益的。正如美国儿童游戏专家盖伊·格朗兰德所言,儿童的游戏分为三种水平:混乱失控的游戏、简单重复的游戏、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
首先,混乱失控的游戏状态是游戏的最低水平,如果游戏缺乏明确的目的和秩序,幼儿常常会在这种混乱哄闹的状态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和兴趣。其次,简单游戏和混乱失控的游戏不同,简单游戏中虽然很少存在安全和噪声等问题,但是这种游戏经常包含重复行为,并且参与度不高。虽然对低年龄段的婴儿而言,这种游戏是有益的,但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这种游戏过于简单,且缺乏想象。最后,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才是高水平的游戏形式,也是教育者应该力图帮助幼儿达到的游戏水平。在高水平的游戏中,幼儿是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他们积极运用大量技能、认识经验以及多样的社会交往技能。
因此,学习区课程模式就是在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的游戏水平,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二、学习区课程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游戏活动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习区活动课程的创设应始终坚守“以游戏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的原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园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学习区课程模式就是把“区域游戏活动”作为园所核心课程开展的具体形式,让幼儿在不同的学习区内,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信孩子具有吸收的心智,最初学习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地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感受,从而真正让幼儿积累起真实而丰富的学习经验,并以此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成长,去进步。
(二)以深度学习为区域活动的重要目标
正如上文所言,学习区虽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但是学习区拒绝低水平的游戏,而是追求高质量的游戏,真正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浅层学习一般是指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停留在简单的识、记水平;而深度学习则指向问题解决,要求幼儿能够对周围事物富有好奇心,联系新旧经验,专注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深度学习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学习区课程常常是以“任务驱动”的,每个学习区教师会适当地制定一些活动任务,这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就会成为幼儿游戏和探索的动力,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多种事物和现象开展比较、推理、预测、判断、创造等思维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真正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以个性发展为教师指导的基本准则
幼儿的发展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需求,对幼儿的教育和指导,更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所以,教师要提供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幼儿按己所需地去获得学习区环境的支持。
学习区课程模式在設计过程中就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尊重每个幼儿生活背景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满足幼儿多样性发展需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不断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尊重差异,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始终是学习区课程创设应该坚持的原则。
三、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实践策略
在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区域目标的设定、区域的选择与创设、区域活动的开展、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以及最后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重点实践的内容。
(一)学习区目标的制定
学习区课程目标的设定,主要在于促进幼儿经验持续丰富和深入整合。
首先,学习区的目标制定要具有挑战性。大多数幼儿都喜欢挑战,如果学习区的活动是有挑战性的,幼儿则会充满动力,并且能够获得新的经验、掌握新的技能,在有挑战性的目标下,幼儿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比如大班在开展以“雪”为主题的学习区活动时,科学区的区域目标可以设定为“自主发现雪的一个秘密”,比如雪在什么情况融化快;区分什么是鹅毛大雪,什么是风搅雪,什么是小雪,什么是雾凇;了解为什么下雪的时候不冷,雪停了以后才冷等等。
其次,学习区的目标制定要具有系统性。由于学习区的创设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每个学习区在承担自己区角的目标时,要与其他学习区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幼儿经验的整合和提升。比如在雪的主题活动中:科学区承担了“探究雪的活动”;那么语言区可以承担“描绘雪的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人介绍雪,鼓励幼儿学说雪的儿歌、学唱雪有关的歌曲、看有关雪的图书和绘本;美工区可以承担“创造雪的活动”,让幼儿“能够制作一份关于雪的自然笔记”,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关于雪的作品。
(二)学习区类型的选择
在创设学习区时,具体开设哪些学习区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习区类型的选择,需要与近一阶段的主题相关。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注意学习区类型的选择。比如近阶段中班幼儿对“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他们关注的问题是“小猪的房子怎样才牢固?怎样盖一个砖头房子?漂亮的房顶有哪些?怎么装饰房子会漂亮?除了小猪,大灰狼还喜欢吃什么?我该怎么扮演大灰狼?”那么,教师在学习区的选择和创设时,则需要提供有多种建筑材料的建构区、拥有各种类型装饰材料的美工区、以大灰狼的厨房为主题的生活区以及有着头饰和背景墙的角色扮演区,充当幼儿的故事剧场等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每个学习区不是相互独立的,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区与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在美工区制作的关于“三只小猪”后续故事的画册,可以到语言区里给小朋友讲故事;还可以在美工区一起绘制大幅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图片,做故事剧场的舞台背景;在建构区完成的房屋作品可以拿到科学区进行实验,看一看哪种房屋最结实,也可以放在美工区当模型,让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等等,从而真正地打破区域间的限制,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
(三)学习区活动的开展
为了切实帮助幼儿累积经验和提升能力,在学习区开展的游戏和活动要紧紧围绕着“玩、说、记、展”这四个方面开展。
●玩——探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说——分享:向同伴或成人介绍自己的发现或其他有趣的事情;
●记——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关于事物的感受;
●展——展览:把自己最近的作品展览出来,积极和同伴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四项活动,可以在不同的学习区里以不同形式的体现,但教师务必保证幼儿这四方面的活动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比如,夏天,幼儿经常观察到水果或食物腐烂的现象,并对此产生了好奇,由此可以开展“腐烂的果实”这一主题活动。那么,科学区就可以让幼儿探究橘子腐烂的过程、生活区可以探究如何辨别食物的新鲜度、美工区可以探究对比果实新鲜的颜色与腐败后的颜色、语言区可以阅读多种绘本和资料来探究各个地区的人们如何保存食物的方法;与此同时,记录也是每个区角的重要活动方式,比如科学区要提供简易的观察记录单启发幼儿科学记录食物的变化过程,生活区则鼓励幼儿把方法记录成册,一起制作一份简单的“防腐参考书”,语言区可以编制自己关于细菌和虫子侵蚀事物的故事书、美工区则可以配合其他区角,完成各类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记录自己的感受。此外,班级的主题墙主要承担“展览和分享”的职责,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模块展览自己和伙伴的多种作品,并鼓励幼儿随时随地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区材料的投放
学习区课程环境材料的投放应始终坚持安全可操作、富有启发性、年龄适宜这三条原则。
首先,安全可操作是材料投放的首要原则。带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安全处理,避免对幼儿的伤害。
其次,富有启发性是材料投放的核心原则。材料的投放,是教师引导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需要时刻思考不同学习区的材料如何启发幼儿活动,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好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这个学习区,并且能够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材料。比如,儿童剧场的区角,后面是一面白色的背景墙,贴有可更换的纸张,周围则提供多种纸张、画笔、麻绳、手偶,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背景的装饰,满足自己的游戏需要。又比如美工区教师只会在一张桌子上提供任务材料,其他桌角则可以自由创作,让暂时没有想法的幼儿,可以在材料的启发下开展活动,例如三只小猪主题活动中,教师就在美工区提供了多幅只有一半的房屋画纸,请幼儿画出另一半,从而帮助幼儿了解房屋的结构,以及对称的概念,其他桌角则只提供创作用的材料。
最后,年龄适宜是材料投放的重要原则。由于幼儿思维发展经历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材料投放也应遵循“实物-图片-符号”的原则,小班的学习区材料以实物或实物的模型为主,中班以图像取代实物,大班则需要适當增加文字等抽象符号,作为投放材料的一部分。
(五)学习区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习区创设后,区域创设是否适合孩子,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材料投放是否有效,都是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的。目前,学习区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量化和质化两种。
首先,量化统计方面。为了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进行细致有效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笔者共设计了2 个观察记录表,以此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1)幼儿进区频率表:教师可以使用“选择面板”,幼儿在进入区角之前,需要在选择面板上,粘贴上能够代表自己的标志物,每天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统计,从而分析一段时间内幼儿选择不同学习区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2)幼儿工作任务统计表:教师需要记录幼儿在不同学习区的实施任务情况,统计每个幼儿近几天接受的具体任务名称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了解幼儿的想法与创意,并判断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質性评价方面。教师需要变成摄影师,拍摄能够体现幼儿进步和发展的作品或具体表现,从而科学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发现儿童的进步。另外,教师还是儿童游戏的观察员,灵活地利用学习故事等方式,把幼儿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行为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分析和评价幼儿的活动表现,从而加深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和思考。最后,每月教师都要对这些图、文、表格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出问题和困惑,并在园所教研活动中,把问题或想法分享给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学习区学习课程模式的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从原来教学模式中的主讲人,慢慢转变到幼儿主动学习中的观察者、记录者,再到促进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
四、反思与展望
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践行“以游戏基本活动方式”这一基本原则时,不能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看似让幼儿自由游戏,实则让幼儿在缺乏有效的游戏指导的情况下,沉浸在混乱或简单的游戏中,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创建,就是以主题为线索,通过不同的区角活动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帮助幼儿关注周围的生活、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学习区课程模式具有更大的生成性特征,活动任务的选择以及材料的投放不仅要紧紧围绕着幼儿的兴趣,并且还要具有启发性,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新手教师在开展学习区课程时,常常没有这种把控能力,所以,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建设可以循序渐进,在一般的区角活动中,逐渐加入一些主题的元素,逐步体验引导幼儿的游戏和学习的方法,最后实现整个区角化为一个整体,帮助幼儿加深对特定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思考,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实现思维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3]黄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与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4]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4).
[5]赵玲.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
[6]徐慧芳.深度学习对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幼儿使用科学学习方式的影响[J].教育科学,2019(02).
Regional Learning Helps Colorful Childhood
—— Construc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Curriculum Model in Learning Centers
ZHANG Naijie
(Chaoyang District of Changchun City Teachers' Kindergarten,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Corner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hildren to play and learn independently. Moreover, regional activitie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ldrens initiative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However, at present, regional activities are often "relaxation moments" outside children's collective activities or "extra tasks" outside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Corners of kindergarten has not become an effective place for children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Therefore, how to really play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corners is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model in kindergarten learning centers is an effective exploration of regional learning.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construct and guide the regional learning, actively think about how to penetrate children's learning into various types of activity areas, help children to learn actively, and really become observers, supporters and guid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rner; regional learning; curriculum model in learning centers
[责任编辑: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