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目次
2020-02-18
第1期
论文与报告
两种海藻寡糖促乳酸菌增长的转录组比较研究
陈兴麟,李 丽,林河通(1)
福建牡蛎17β-HSD基因的克隆及其生殖周期表达
曾 臻,倪健斌,谭强来,史 博,余美舜,李伟杰,蔡 广(12)
深海贝莱斯芽孢杆菌DH82的抑菌活性物质初步分离纯化及其抑菌谱检测
王青华,唐 旭,孙晓晖,万婧倞,黄仕新,徐长安(20)
黄芪多糖对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孙林浩,程安怡,黄小红,张伟妮(27)
莆田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彭 亚,李 众,林和山,刘 坤,黄雅琴,林俊辉,何雪宝,牟剑锋,张舒怡,马 丽,王建军(35)
超深渊钩虾Eurythenesgryllusi型溶菌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李雪雪,阮灵伟(42)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两种水螅水母现场食物研究
徐盛楠,孙婷婷,彭赛君,张建设,董志军(49)
基于头脑风暴优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研究
李海涛,邵泽东(57)
海南昌江核电厂两次海域放射性调查结果分析
刘伟容,齐宇虹,林 峰,张 伟,王 欣(63)
大亚湾及其邻近海域冬季温度、盐度的分布及日变化特征
郑哲昊,庄 伟,孙振宇,陈照章,朱 佳,梁浩亮(71)
西沙湾工程波浪推算及波浪场数值模拟
林毅辉,郑艺妃,潘伟然,肖 征,姬厚德(80)
南黄海夏季低氧、贫氧长期时空演变与机制
石 强(87)
2000—2017年东印度洋季风带海域温度锋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张精英,孙伟富,马 毅,孟俊敏,张 杰(100)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筛选机制研究
肖 成,张继伟,姜玉环,罗 阳(109)
北海区海洋放射性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馨星,邓春梅,王 伟,王荣元,魏计房,高晓慧(117)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海峡地区降水的适用性
谭红建,蔡榕硕,齐庆华(122)
技术与方法
AMS测量海水129I的气载分离制样
王荣元,刘广山,姜 山,谢林波,邓春梅(130)
两型国产CTD海上比测试验结果分析
雷发美,商少平,贺志刚,戴 昊(136)
综述
海洋经济红藻江蓠科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丁兰平,杨 楠,刘金梅,姜晶晶,黄冰心(144)
第2期
论文与报告
西太平洋叶绿素a浓度对气候变化响应概念模型初探
李和阳,林 莉,郑 滢,马 勇(153)
闽江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刘四光,张乐蒙,李赫男,陈 猛,陈 岚,王 键,张 钒(162)
升温与硝酸盐加富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的生理影响
张 芳,孙有方,俞晓磊,江 雷,黄 晖(172)
三亚蜈支洲岛两种造礁石珊瑚的生理特征
许惠丽,冯博轩,谢敏睿,王宇彤,黄建中,肖海亮,王爱民,李秀保(181)
菲律宾蛤仔5个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祁剑飞,宁 岳,巫旗生,郭 香,郑雅友,曾志南,江泽贵(189)
柴油水溶性成分胁迫下菲律宾蛤仔溶酶体生物标志物的应答
翁幼竹,薄 军,郑榕辉,张玉生,洪福坤,谢 晴,方 超,蒋雨露(195)
广西钦州湾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莫珍妮,赖廷和,何斌源,刘昕明,李 梦,李英花,宁秋云(206)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青蛤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
方 军,沈彦鹏,张雷雷,李腾腾,邵艳卿(214)
ASM-IV仪器在河口近底层悬沙浓度观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周晓妍,戴志军,庞文鸿,李为华(221)
湾口建闸海湾水体交换及景观水位数值模拟
佘小建,崔 峥(229)
夏季茅尾海主要入海河口区尿素的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
杨 斌,牛贝贝,鲁栋梁,徐 程,蓝文陆,宁志铭(239)
七连屿海域表层海水及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估
贺仕昌,蔚广鑫,王德鸿,陈海南,陈巧弟(246)
海洋自然资本评估中生物能值转换率的研究
丁洁琼,魏方懿,叶观琼,曾江宁,林 颖,韩 宇(253)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的后石电厂温排水分布研究
孙芹芹,张加晋,姬厚德,罗美雪,杨顺良(261)
技术与方法
菲律宾蛤仔垦区三联人工育苗技术
肖友翔,巫旗生,祁剑飞,郑雅友,曾志南,林光忠,宁 岳,郭 香(266)
一种基于滨海核电站海上γ辐射剂量率的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刘占阳,胡 澄,孙雪峰,张启明,陈 谦,杨立涛,贺一凡(273)
我国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区方法与应用探讨
黄 浩,安丽娜,李伟文,王 磊(279)
综述
国际海岸线变化研究进展综述——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
张玉新,侯西勇(289)
第3期
论文与报告
渤海湾北岸海陆风及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龙 强,王 锋,王 畅,米欣悦(303)
利用海面温度和海面动力高度反演西太平洋月平均温度场
查国震,阮海林,梁建军,李 丽,吕海滨,成印河(312)
深海嗜冷希瓦氏菌ShewanellapsychrophilaWP2的基因组学分析
聂 唱,侯佳林,王寅炤,蹇华哗(319)
浅水刺参养殖池塘两种底质中微藻形态功能群及其密度影响因素
石 楷,王 敏,邢荣莲,曹学彬,姜爱莉(329)
防城港湾海域甲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何思璇,赖廷和(339)
红树林生境产嗜热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活性分析
胡 芮,孙晓晖,杨淼森,唐 旭,徐长安,贾若琨(352)
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刘志勇,陈杨航,杨毕铖,戴 红,周茜茜(359)
胶州湾大桥建设前后湾内泥沙冲淤数值模拟
张永强,张菀君,迟万清,边淑华,曹成林,胡泽建,刘建强(368)
钦州湾外湾水下地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来源
曹 超,吴承强,蔡 锋,郑蔚恒,卢惠泉,鲍晶晶,郑勇玲,涂武林(378)
淤积型海湾整治修复效果综合评价——以厦门湾为例
杨金艳,罗福生,王爱军,于东生(389)
南日水道“泥质”楔形沉积体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王恒波,张汉女,许 江,李海东(400)
广东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风险评价
赵晨辉,胡 佶,李发明,刘凌峰,陆文平,付 静,周 军,李冀刚(408)
Cu2+/SnO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海洋柴油污染物的降解
廖佳琪,于晓彩,朱婉婷,田思瑶,薛碧凝,于润强(419)
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的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水平
吴梅桂,赵 峰,赵 力,谷河泉,周 鹏,李冬梅,娄全胜(427)
技术与方法
基于分级评价的海洋放射性风险综合评价框架与方法
徐虹霓,于 涛,纪建达,倪甲林(434)
近岸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倪甲林,于 涛,刘双印,黄德坤,张 飞,徐虹霓,纪建达,庄海东(444)
第4期
论文与报告
影响福建的早台风统计特征
吴幸毓,高 珊,韩 美,何小宁(453)
台湾海峡M2分潮潮汐潮流特征分布及机制研究
吴 頔,王勇智,孙永根(460)
2DVAR方法在台湾海峡海表流场融合中的应用
邹 婷,朱大勇,张俊鹏,王晓春(469)
广东红海湾海流季节性特征分析
王春阳,张永强,王恩康,金永德(480)
钦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林红梅,王伟力,林 彩,孙 霞,孙秀武(490)
基于PCA法的沉积物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姜双城,林培梅,蔡建堤,颜聪毅,陈宇峰,吴建绍,陈思源,汪 新,林 琪(501)
日照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祁路杨,姜胜辉(511)
近33年沧州海域围填海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丁 健,常欣悦,王志芳,李 婷,高伟明(522)
福建省台山列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柯舒婷,杨 璐,鞠培龙,杨圣云,涂振顺(531)
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分布特征
黄春秀,陈火荣,李 聪(542)
福建长乐西施舌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研究
林建杰(551)
微型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
邢炳鹏,张稚兰,王彦国,孙柔鑫,王春光(559)
近海沉积物与水体中天然大分子聚合物降解菌的原位富集与多样性分析
齐明明,李建洋,刘宪华,邵宗泽(566)
复方中药及其与抗生素联用对斜带石斑鱼变形假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
徐晓津,李秀华,马一帆,李慧耀,祁 欣,吕海龙,鄢庆枇(574)
技术与方法
共沉淀富集法测定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研究
林梵宇,曾怡杭,尹希杰,梁毓娜(581)
综述
刍议我国直流冷却电厂冷却用水生态危害与减损
唐森铭,商照荣,黄 浩,张玉生(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