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020-02-18梁思思张复兴许志锋

云南化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师范创新能力化学

梁思思,许 良,张复兴,许志锋

(衡阳师范学院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这也是目前教育的薄弱之处。我国大多数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院校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被忽略。本文以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为例,来分析影响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构建有益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教学体系和机制。

1 当前化学师范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可促进科技经济进步。地方高校化学类师范专业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这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2]。从学校角度而言,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创新环境和条件比较少,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开展较好的科学研究。化学属于消耗型实验学科。目前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主要用的是指导教师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所以,现有的资源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求,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从学生方面而言,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整体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较差,不善于挖掘现有资源去创新,也不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从教师层面而言,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拘泥于陈旧的课堂教学理念,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有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从而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育。

2 培养化学师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基地,地方师范院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5]。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形势严峻,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这类师范生比较稀缺,主要原因是高师院校特别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高师院校的学生大多以中学教师为目标进行培养,导致教育科研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不够,学生学术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足。高师院校是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融化汇合的重要培育教师的机构。高师院校要围绕培养创新型师资这一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模式。通过进行改革,营造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氛围,使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并争取未来成为创新型教师。在创新致胜的时代背景下,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

3 化学师范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衡阳师范学院对化学师范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和完善,在化学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创新活动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体系”。

3.1 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6-7]。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科学与团队精神等能起到引领作用。

1)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宣传工作。统计可供化学类专业学生参与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并做相应的时间表。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并增设创新学分,与学生评奖评优相关,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这类活动。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成立了一支专门的负责任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在其他方面提供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保证。如: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在年终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估,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并努力的指导。

3)加强参赛学生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参赛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院多次举办化学技能大赛和化工设计大赛,为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全国化工设计大赛遴选人才。除此以外,为不断提高师范生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学校在全校师范专业中开展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验班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参赛学生的队伍建设。

3.2 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院积极巩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加深校企间合作,并结合化学各专业特点,及时调整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相关安排。我校为化学师范专业开展了多个教育见习基地和教育见习活动,学生从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和研究在课堂上学到的教师教育理论,也能产生学习创新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巨大推进了创新性师资的培养工作。

3.3 化学师范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1)对于化学类师范专业课程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低年级要强化主干基础课程,夯实了化学师范专业基础知识。高年级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择相关课程,扩充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综合交叉性。

2)调整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于课程的结构。为此,我们修改了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将内容调整为:以一系列多步的合成实验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照搬实验教材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灵活运用仪器进行组合安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

3)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相关专家的前沿讲座,以此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性研究课题”的初步设想,并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他人交流,尝试申请创新性探索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潜能。例如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训练。学生通过会议报告、墙报等形式交流科研成果,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培养了创新创业能力。在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参全国各级科研平台为本科生提供的科研项目,如最近一年化学师范专业学生主持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含芳香基有机锡二元羧酸酯的合成、结构及性质》《重金属离子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含咪唑基或苯并咪唑基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等7项,主持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类创新作品4项,主持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项,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四项等。

4)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毕业论文选题、实践过程指导、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环节,使本科生承担科研任务,锻炼创新实践本领。作者认为化学师范学生比如一年级或者二年级时,应及早联系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并安排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这样不仅拓宽实验课程内容,而且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状况,同时也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这一过程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

5)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总结性阶段。基于此,我校为化学师范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教育见习基地和开展了多个教育见习活动,学生从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和研究在课堂上学到的教师教育理论,也能产生学习创新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增强了学生开发新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巨大推进了创新性师资的培养工作。近三年,衡阳师范学院化学师范专业与衡阳船山英文学校、衡阳市第五中学、衡阳建滔实业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化学专业学生,并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4 结语

通过对化学师范专业传统教学的改革,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专业实验中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我校创新教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新型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形成一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科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了创新型化学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师范创新能力化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奇妙的化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