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一些思考
2020-02-18吴桂玲邓维先冯定坤
吴桂玲,邓维先,冯定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中的一种,在和分组以及课外实验的对比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点。首先,演示实验需要教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过程,展示化学现象;其次,教授者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进行自我思考,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再者,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单独完成实验的演示。演示实验的内容除了常规教纲所要求的外,还可以是教授者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自我设计的演示内容。化学的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的实验,它是让学习者认识以及利用物质的一种重要揭示手段。因此演示实验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的过程,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解释。因此,本论文主要就演示实验的分类、演示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演示实验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1 演示实验的分类
从化学演示实验的目的出发,可以把演示实验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教授型演示实验、知识巩固型演示实验和探究型演示实验三种[1]。
1.1 知识教授型演示实验
该实验主要以让传授学习者新化学知识为主,因此往往是一边进行讲课一边进行实验。这是一种由难到易的实验,因为在教学的时候通常是先进行实验原理的讲解,然后是实验条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2]。余下的则是通过实验的展示,让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验,再开始启发并引导学习者就自身所观察的实验做出自我分析,并尝试在课堂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通过这种演示实验,有利于通过较强的真实感以及说服力让学习者理解以及记住新的知识点。
1.2 知识巩固型演示实验
该实验主要以让学习者对旧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因此往往是在把相关的知识点讲述完之后才进行实验的演示。与知识教授型演示实验相反,是一种由易到难的实验。教授者一般是在讲课时进行新知识以及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待学习者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以及了解后,才进行与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的旧知识有关的演示实验。例如,当进行氧气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时,也可以通过氢气燃烧的演示实验,让学习者们回顾一下氢气的燃烧消耗氧原子然后生成了水的化学现象。
1.3 探究型演示实验
该实验主要以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流程等为目的,因此往往是教学者先行在课堂上亲身示范完了以后,由学习者跟着尝试独立或者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3]。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教学者往往需要先行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以正确且迅速方式亲手演示实验并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但该实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教授者需要尽可能的让学生们避免在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择上、试剂剂量的选取上出现错误。
2 演示实验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演示,以及教学作用最大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
教学者对于教材要具有极高的熟悉度,这包括了实验内容以及步骤,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结论等。教学者还需要提前思考好怎样引导学习者对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出有效的观察。并且,纵使是最为基础的演示实验,教学者在教学前也需要先行完成“课前准备实验”,目的在于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对实验所需用到的药品用量、溶液的浓度、反应的温度等。并且制作好相应的清单,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看[4]。
2)操作规范
教学者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自身的操作规范到位。这就要求教学者首先要保证实验台干净整洁;其次教学者要做到试剂的选取精准恰当,毕竟如果剂量过多,会造成浪费,而过少轻则会造成实验现象的不明显甚至会让实验失败。最后,整个实验的过程要有条不紊的进行[5]。
3)现象明显
教学者需要尽可能保证演示实验的现象足够明显,还需要不时的拿着实验试管或者其他容器在教室中走动,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场的学生都能观察清楚,保证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要想办法进行改进。
4)安全保护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必须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前提,那便是安全性。诸如,在进行氯气的制取演示实验时,教学者需要保证制取装置的气密性,并且还需要保证余下氯气得到安全妥当的处理。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对于二氧化锰以及浓盐酸的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还需要把多余的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钠里。另一方面,在让学生掌握闻氯气的环节当中,只能够以手煽动氯气的方式,让极其微量的氯气飘进学生们的鼻孔当中。
3 演示实验认知
3.1 对演示实验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知
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常教学当中有着较为频繁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教学者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述,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以及化学物质的本质及相关规律;培养学习者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等,从而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经过教学者的标准演示后,学生们能够掌握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提升实验综合素养;教学者可以把一些难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3.2 对演示实验规范性以及准确性的认知
所有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实验的规范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者除了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自身日常教学的实验示范性[6]。诸如装置的连接、溶液的加热、振荡试管等,都必须规范进行。
3.3 对演示实验参与性的认知
教学者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充分保证学生们对实验的参与度,这是课堂氛围的保证,更能为学生们创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空间。必要时,教学者还能够通过在课堂上演示一些老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在观察学习之后,进行针对老旧实验方式的设计以及改良。培养学生们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展开对化学学科的自发性学习。
4 总结
化学演示实验有知识教授型、知识巩固型、探究型演示实验等,教学者应该根据其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类型,已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演示实验要准备充分、操作规范、演示过程中的现象要明显、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要充分;对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和实验参与性要有正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