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预可研阶段做好工程造价控制
2020-02-18杨波
杨 波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五分局,眉山620860)
预可研阶段全称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主要强调掌握资料,尽可能提升详细程度、丰富资料内容,从宏观层面为项目是否可启动、效益评估提供咨询服务。现代大型工程规模、投资较大,需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客观要求提升预可研阶段的工作全面性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预可研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并不完全理想,针对该工作关键点、控制思路和方式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 预可研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点
预可研是为建设项目能否立项提供决策咨询,为建设前期提供立项和投资决策依据。就工程造价控制而言,该阶段关联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提炼,包括工程量信息、投资回报信息、工期信息、固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等。工程量直接影响建设投资、工期,是预可研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第一个环节,核准工程量,是进行项目建设的基础。投资回报考虑工程收益态势,具有长期性价值,但带有变动特点,因此主要强调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工期信息则影响合同造价、招投标活动,原则上讲,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工程总体效益较高,可减少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造价。固定成本包括各类材料、人员薪资、建安费用等,带有固定化特点。变动成本牵涉到材料价格上涨、意外事故以及人员薪资变动等因素,可导致工程造价出现不可预知变化[1]。
2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思路
2.1 工程量评估
思路上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优先重视工程量评估。要求就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不同环节进行独立分析,之后不断完善细节,使分析结果接近真实工程量。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我国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预可研报告分为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等部分,在进行工程量评估的过程中,应区别对待不同阶段工作内容,以详细的工程数据信息提供定量分析结果,再以定量分析结果服务定性分析活动。
2.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环节,强调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初步收集和加工,以获取工程可行性、工期、人资需求等信息。在数据分析阶段,一般需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丰富性,并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加工,使其呈现出半结构化、结构化特点,服务实际分析工作。在较早推行预可行性研究活动的美国、德国,各类数据往往得到复用,且具有交互层面的高灵活性,可实时获取、调用[2]。
2.3 明确重点
明确重点是指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加强对工程造价的评估,确定其中的重点环节,作为工作核心内容。如市区内进行的大型工程,必然牵涉到对周边民众生活、生产的扰动,社会效益、拆迁活动等造成的支出,应与工程材料、人员薪资等平等对待,作为工程造价评估和控制的重点之一。原则上看,重点因素的评估主要考虑若干固定要素和若干动态要素,固定要素即上文所述的固定成本,动态要素即动态成本,要求结合工程技术特点、建设地区特点、工期要求等具体酌定,并做相对独立的评估。
2.4 综合效益评估
预可研报告即项目建议书,预可研阶段即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成品为项目建议书。在此要求下,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需要考虑综合效益。总额和效益是指直接经济收支之外的因素。如我国国有企业进行道路建设时,往往不能片面考虑经济收益,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区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公路投资建设,考虑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效益。建设于核心城市内、主要城市周边的道路,面临较高的养护、运维、建设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需要予以兼顾。具体工作中,仍强调与项目特点充分契合,借助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工作,从宏观层面尝试工程造价控制[3]。
3 工程造价控制的递进工作措施
3.1 构建精细化作业模式
以上述工作为基础,预可研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式之一,为构建精细化作业模式,在工程量计算工作中,应尝试做好现场勘察和评估,并结合具体工作需要,使工程量的计算结果精准可信。假定建设区域位于城区外、自然环境较为复杂,要求对工程作业内容进行拆分,不断细化工程组成内容,根据拆分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沿线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尽量避开建设区域内较大的障碍物或清理难度大的障碍物;参与专业方案比较,了解重大线路走向方案的选择,避免复杂走向和重复建设;了解路桥分界的原则,减少立交桥、大跨度斜拉桥等复杂工程工作量;分析路基地基处理的措施,规避软土地基,或选用强夯法等简单方法即可完成加固的区域;评析桥梁形式特点、墩台高度、桩长及配筋率,减少工程量和设计复杂性;分析线路专业土石方调配方案,尽量保持可就近取材或便于运输;了解线路通过地区当地的征地拆迁指标,减少工程扰动和拆迁范围;对区域内隧道围岩级别的划分等基本情况予以掌握,对于枢纽地区,路线多,纵横交错,更要了解各条线的运输组织模式,确保交通运力。精细化作业可提升预可研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做到控制的宏观、全面开展。
3.2 加强数据挖掘和复用
数据的挖掘和复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直接获取工程建设的参数数据,如同类建筑的支出态势、预算规模等;二是进行现场收集,之后采用专家反馈法、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手段,使数据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复用。大数据分析法在现代社会得到普遍重视,该方式的价值在于普遍适用于大部分建筑工程,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获取所需的结构化信息。大数据的缺陷在于,难以获取与本工程完全关联、相同的数据资料,且即便工程规模、类型相同,大数据也无法考虑时间跨度带来的成本波动问题。
现场收集、反馈模式具有悠久的运用历史,如在预算阶段,需要考虑上文所述的动态因素分析,主要依赖现场收集信息,进行加工评估[4]。假定某地拟建设若干居民小区,同时当地启动了若干市政项目,未能做好项目时间管理,可能出现短时间内建筑材料供不应求的问题,造成材料价格上涨。要求在项目的预可研阶段,就建设区域范围内的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原则上包括材料价格、人力资源成本、可变性等等。完成收集后,对各类信息进行初步加工,使其具有结构化特点,能够完成客观且集中呈现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之后反馈至专家小组,由小组进行论证,并就其中存在问题或疑问的部分进行询问,由项目组进行解答,重复上述工作,使工程造价预算趋于完善,直接服务造价控制。
3.3 重点项目的拆分
不同工程项目的造价构成存在差异,要求就重点项目进行评估和拆分,使存在波动的造价条目、不易确定的造价环节、支出较多的分项目得到明确[5]。如某项目建设于市区外,要求在勘察中了解线路走向、沿线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需要分析的重点项目,还包括主材、当地料的价格、当地同类工程的造价信息,特殊材料价格组成、来源地、出厂价,价格中是否含装卸费等。对于建设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将当地材料价格水平的波动作为重点因素之一给予重视,借助此前收集的信息、大数据信息等,了解当地材料物价升降幅度,同时结合当前国内材料价格总体水平幅度水平,粗略做出项目在建设时期的价格判断。与同一时期内当地其他规模标准相似项目进行对比,就一些类似指标、差异指标进行分析,了解现有基础上是否充分考虑了其他波动因素,如设备价格的上涨、当地征地拆迁规定变化等,考虑地方特点,合理确定地价和拆迁建筑物的单价。
应注意的是,相同项目在不同区域内的造价并不相同,不同项目的重点也存在具体差异,在预可研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应充分结合项目特点和地区特点,使重点项目的选取科学合理[6]。
3.4 多指标的综合分析
预可研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牵涉到多个因素,尝试进行综合效益评估时,建议采用模型分析法,将工程造价牵涉到的各类因素,均作为独立分析对象,建设一个多维度模型,采用评分法进行效益综合评估。如某道路工程牵涉到的分析指标包括人员薪资、材料支出、建安造价、拆迁支出、其他支出共五个方面,按照权重系数进行排名,并给出评分标准,获取结果:建安造价>人员薪资>材料支出>拆迁支出>其他支出。其中建安造价满分50分,造价越低,得分越高;人员薪资满分20分,薪资支出越低,得分越高;材料支出满分15分,材料支出越低,得分越高;拆迁支出满分10分,拆迁支出越低,得分越高;其他支出满分5分,支出额度越低得分越高。按照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区域条件特点,进行上述指标的分析,带入数据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如本工程最终得分超过80分,表明造价可控性高;工程得分在60~79分之间,表明造价相对可控;得分低于60分则表明造价较高,效益不理想。
4 结 语
综上所述,预可研阶段做好工程造价控制意义突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环节工作带有递进关联,这要求在预可研作业阶段加强关联评估,以递进形式完成工程造价控制。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加强工程量计算、尝试运用大数据和模型服务预算控制,以此为依据,尝试构建精细化作业模式,拆分不同项目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实现预可研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