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评价

2020-02-18林美霞

智慧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征产程出血量

林美霞

(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揭阳 515300)

0 引言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的24 h内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据临床调查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孕妇宫缩乏力,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促使患者出血量降低,保证产后安全[1-3]。本次研究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控制效果与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70例宫缩乏力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人,对照组35人。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5-40岁,平均(30.5±1.5)岁,孕周为35-41周,平均(39.1±1.3)周,剖宫产产妇24例,顺产产妇11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3-38岁,平均(28.6±1.5)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39.7±1.3)周,剖宫产产妇27例,顺产产妇8例。入选标准:①两组患者均为单胎;②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③患者均诊断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症。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一般资料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给予营养支持,向产妇讲解安全知识与注意事项,帮助产妇早日康复。

1.2.2 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①医护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部分患者在产前经常出现心理抑郁、心理恐惧等情况,医护人员应合理与其进行沟通,帮助产妇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产。医护人员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告知产妇,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耐心的解答产妇的问题,帮助产妇树立生产自信心,安抚产妇的情绪,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对产妇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产妇合理配合分娩,实现安全生产。②对产妇进行优质的产程护理,第一产程,医护人员对产妇的情况做好密切的监测,及时为产妇补充营养与水分,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明确胎心,对产程进展较慢的患者应合理使用宫缩素进行促进,并尽量帮助产妇止痛,及时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对于产程较快的产妇应进行合理的指导,减少出血情况。第二产程,对于产妇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在胎儿胎娩出后应立即选择宫缩素与米索前列醇进行处理,帮助产妇进行生产。第三产程,对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出血进行收集,观察产妇自身的宫缩情况,帮助产妇分娩出胎盘,及时按摩产妇,帮助产妇排除子宫中存在的积血,并对患者进行宫缩素静脉滴注。对于高危产妇来说,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给予产妇进行安列刻进行治疗,注意产妇胎盘分娩的完整性,及时对产妇受损的产道进行处理。③合理进行产后护理,产妇的产后二十四小时是产妇出血的高发期,护理人员应及时对产妇宫缩情况、出血情况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注意阴道出血量,及时对产妇补充营养物质,提升产后的身体机能,尽早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产素来提升产妇的宫缩情况,降低产后出血量。同时提醒产妇及时进行排尿,以避免出现尿滞留情况,降低对子宫产生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护理后2 h、24 h、48 h、72 h的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标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为产妇的出血量明显降低,生命体征稳定。有效为产妇的出血量在标准范围内,逐渐得到控制,产妇无不良情况。无效为产妇产后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标准值,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产后出血量分析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对比分析(,mL)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对比分析(,m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仅有1例患者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有8例患者无效,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3 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后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导致出血死亡,因此应加强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视力度,及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监测,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情况时应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避免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情况,临床上出现产妇产后出血引起脑垂体死亡、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情况,需要合理进行处理[4-5]。据临床调查发现,现阶段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宫缩乏力,出现该情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产妇心情焦虑、产妇恐惧、产妇分娩精力消耗过大等情况,造成子宫壁出现损伤,不仅影响产妇的精神思想,还对产妇的身体造成危害,延长住院的时间,身体恢复周期延长[6-8]。综合护理干预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消除紧张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生产,从全方面考虑产妇的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第一时间抢救,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9-10]。

根据本文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降低生产风险,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量,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选择综合例干预方式的产妇各个阶段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有效的保证产妇生命安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帮助产妇恢复健康。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对产妇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消除产妇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呼吸,与产妇合理进行沟通,保证其保持健康的生产状态,营造优质的生产环境,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实现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妇出血情况,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体征产程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