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阙下地方高校新设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思考
2020-02-17彭加平韦平和陈海龙宋玉鹤
彭加平,韦平和,陈海龙,宋玉鹤
(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手性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苏 泰州 225300)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基因工程学的诸多突破性进展,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学时代,也使生物技术逐渐走向自然科学舞台的中心[1]。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与制药技术的良好结合,无论在生物产业还是制药产业中,生物制药均为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新兴产业领域[2]。同时,生物制药作为朝阳产业,既具备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专业特点,又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点,也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曾指出,要努力将我国生物相关产业发展成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3]。
泰州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腹地,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泰州市以医药健康为地方支柱产业,所辖中国医药城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近年来非常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曾提出要“紧紧围绕‘药’,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等产业”。泰州学院地处江苏泰州,是市内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经过80年的发展,逐步积淀形成“敦尚行实、明体达用”的校训。同时,泰州学院也紧跟泰州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需要,致力于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求。同时,为增强学校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2015年筹建成立了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2017年设置了生物制药本科专业。
1 本校生物制药专业办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泰州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对口、结构合理、素质全面、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师平均年龄约37岁,且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专业设立三年多以来,先后获批泰州市生物催化与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和江苏省手性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现建有分析测试中心、仪器分析、生化与微生物、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虚拟仿真、模拟药店等实验室10余个。生物制药专业还先后与扬子江药业、苏中药业、济川药业、盈科生物制药、上海汇伦药业(江苏)等十几家泰州本地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实训基地、联合开发产品,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然而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由于专业办学时间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正处在摸索阶段,专业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1)教师数量偏少,课务量偏重。专任教师配备尚有缺口,对口实验员与专职实验师缺乏。专任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准备实验,既要开展科研工作,还要参与完成专业与实验室建设,教师工作强度大,用于开展教学改革思考与研究的精力有限,形成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尚需更长时间。
(2)科研单打独斗,特色尚未形成。教师科研方向需进一步聚焦,科研合力形成尚处于量变阶段,前沿性科研活动仍存在单打独斗局面,学科体系建设尚处爬坡阶段,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数量还偏少,对专业建设与科研特色形成的支撑作用还有待提升,科研反哺教学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3)学校政策导向不够精准。无论是评价机制还是考核机制,对教师工程实践训练与能力提升方面评价与考核措施不够精准,相关机制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工程类课题研究形成显性成果慢、不宜量化,不利于职称晋升,造成教师对工程类课题研究兴趣不足,工程设计类毕业论文寥寥无几。
(4)“理科化”教学意识较重。部分教师由“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背景缺乏,工程实战能力稍显不足,工程教育理念不强,对工科与理科专业人才培养差别重视不足,主动开展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动力不足,对学生工程实践训练重视不够,还有个别教师认为生产实训装备教学不应纳入本科教学内容。
(5)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关注不够。无论在工程教育理念建设还是教学设备建设方面均需继续完善,生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尚局限于纸上谈兵,大型工程化教学装备与科研装置尚不完备,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和“验”为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尚需加强。针对上述诸多问题,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及早开展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建设的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
2 拟进行的改革思路与举措
在新工科建设呼声不断高涨的今天,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更加明确应用性的办学方向,应该结合高校实际特点,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加快人才引进与教育观念转变。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专业实验师引进,不断充实教师队伍,解放与发展专任教师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在广大教师中尽快普及OBE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细节监管与监督,加强教学改革活动的实效。
(2)引入认证标准、改革培养方案。结合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特点,将诸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加工程实践类课程学时比重,加强对工程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监管。鼓励教师多承担工程类科研课题,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工程类毕业设计指导。
(3)重视产出导向,倒逼教学改革。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将地方特色企业对人才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全面引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合力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群;同时鼓励教师改变以“教”和“验”为主的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将企业实践中搜集的特色生产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
(4)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结合学校地理位置特点,加强与地方特色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制药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设备资源开展好专业见习与生产实习教学;同时,继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考虑教学科研共用发酵类中试生产线建设,用于校内实训教学过程。
(5)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与细则。重视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切实做好企业工程实践锻炼的监督与考核,鼓励教师将企业实践生产内容引入课程教学案例库,尝试对工程能力突出教师职称晋升开启特殊通道模式的探索,激励与引导广大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工程实践锻炼。
3 结语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泰州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应用型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新时期,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项目化案例教学方法为着力点,以学生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继续不断深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紧跟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紧跟“新工科”建设理念,从而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地域优势的应用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