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17郑晶晶刘丽君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肺炎

郑晶晶,刘丽君

莆田市第一医院 1 重症医学科,2 心内科 (福建莆田 351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着较强的传播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实施甲类传染病防控管理。该病经空气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潜伏期1~14 d,且存在无症状携带病毒患者,防控难度大[1]。当前,临床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该病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干预。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微创伤等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因医院收治患者的置管需求量大,病种复杂且大多为老年患者、合并症患者及患儿,为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和顺利,避免交叉感染,必须配合积极、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PDCA 循环是现代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标准化、规程化管理模式,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以及处理(Action)4个方面,是持续提升工作质量的有效路径[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模式的转变,PDCA 循环模式在临床护理中有着良好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探析PDCA 循环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援鄂负责医院收治的62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症状、肺部CT 及核酸检测等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低热、干咳、乏力等,个别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30~78岁,平均(54.6±2.6)岁;病程8~17 d,平均(10.7±2.8)d;轻症44例,重症18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并配合PDCA 循环模式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1.2.1 计划(P)

组建护理质控小组,各组护理组长根据所在医院的情况,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制定持续性改进方案。一要了解和掌握静脉穿刺中自我防护的要点,以及特殊状态下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和技巧;二要制定规范、安全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对本科室护士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及留置针穿刺的专题培训并通过考核;三要做好临床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留置针的优点、重要性及操作过程,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和配合;四要分析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以便应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美国 BD 公司,Y 型),18~24 G,3贴膜。

1.2.2 执行(D)

置管前,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穿脱防护服及手卫生等相关要求和流程[4-5],以减少医疗耗材的损耗,做好自我防护,置管输液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完整防护设备,并定期更换;责任护士实施三级防护,穿隔离衣,佩戴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帽子、穿鞋套及三层胶手套,口罩、帽子4 h 更换1次;同时,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标准预防。

置管及输液中,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极强,患者需被隔离,且无亲属探视,所以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孤独感,并反复询问病情,医护人员可通过查房和对讲机开展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说明留置针的重要性及留置方法,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留置针操作。留置针大小规格需依据患者病情、年龄以及血管等情况选用,一般是18~24 G 等型号。老年患者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较细小、短的留置针,因小号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于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摩擦和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减少置管相关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固定的血管,并避开静脉瓣、关节位,可采取离心方向穿刺。由于穿戴多种防护服,护理人员行动不方便,因而需克服困难,选择最佳穿刺方法,对选定穿刺位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在8 cm 以上,距穿刺点10~15 cm 处扎止血带,让患者肢体远端静脉充盈是达最佳刺成功状态的关键[6]。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连接输液装置,使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尽后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进针1~2 mm,让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用高举平台法将胶带中间位置粘贴在引流管路的正中,并360°包绕导管后使导管高于皮肤0.5 cm,再将两边的胶带粘贴于两边的皮肤以固定针芯,易于穿刺成功,右手送管套直至外套管剩0.5 cm 拔出针芯,于置管敷料上注明日期时间。

留置后,责任护士在患者输液期间加强巡访,做好健康宣教[7-8];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用无菌胶布固定,隔日更换胶贴1次,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并发症,包括穿刺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等情况,并观察套管针是否通畅,一旦出现并发症,立即拔针,正确处理穿刺局部,以减轻患者痛苦。

1.2.3 检查(C)

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相关管理制度,将静脉治疗管理工具选择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理质控管理常规项目,制订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检查表,在常规护理质控查房中抽查护士特殊状态下静脉留置针操作情况,以及导管维护等情况是否符合导管维护要求。

1.2.4 处理(A)

每2天开展1次座谈会,对每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将特殊环境下静脉留置针成功经验形成一定标准,作为留置针质控依据。

2 结果

62例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均是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均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每次留置时间为95~112 h,平均(103.55±4.16)h;整个治疗期间,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3 讨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医院是防疫战斗的一线,也是收治患者的主要场所,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医务人员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参与人员,在临床诊疗中做好规范防护、强化护理,既可保护自己,也可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9]。研究报道[10-1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PDCA 循环护理,可有效强化科室护士的优质护理执行能力,使得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更为明确,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针对的护理。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开展PDCA 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置管及输液期间的护理问题,确保护理质量。PDCA 循环护理中,计划阶段首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再根据留置针输液治疗护理实际制定改进方案和工作目标,最后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落实责任制;实施阶段严格按照既定工作计划执行,对护理工作开展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中的问题;检查阶段主要检查工作计划执行及目标达成情况,重视并采纳科室护士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改进和完善护理计划;处理阶段主要对前3个阶段实施取得的成效、经验教训和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依照改进意见对下个循环管理计划、目标进行分析和明确,以便持续改进护理质量[12]。本研究中6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均一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性拔出2例,但均得到及时处理,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03.55±4.16)h,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综上所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进行PDCA 循环护理,能够实现良好的穿刺效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预防医务人员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东岩,关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输液中应用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72-173.

[2] 曾婷.改进后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23-24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EB/OL].(2020-03-03).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304/c14739-31616706.html.

[4] 宋艳,王文慧,张利君,等.输液流程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20,3(12):6-8.

[5] 詹昱新,李素云,刘义兰,等.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应急管理[J]. 护理研究,2020,34(5):744-748

[6] 张兰凤,陈建群,彭齐林,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院的应急管理与防护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1(5):333-335.

[7] 陈敏娟,杨书佳.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4):13-15.

[8] 黄凌云,阴嘉微.传染病科静脉留置针的横断面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52-154.

[9] 张静敏,高永莉.急诊科护理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实践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0,41(2):116-122.

[10] 杨雪,郗君梅,罗娜,等.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实施护理时用标准作业程序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33-35.

[11] 陈丽君,李爱求,张雯娟,等.PDCA 循环法在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86-188.

[12] 余琪,冯丽娟,沈蕾,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PICC 置管的应急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20,34(5):1-3.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