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新建医院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启示
2020-02-17莫明兴徐海露通信作者叶栋
莫明兴,徐海露(通信作者),叶栋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信息处 (江苏苏州 215123)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导致医院面临大批疑似患者和发热患者涌进、床位紧张、防护物资短缺、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等问题。在传统就诊模式中,患者反复排队等候,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疫情中暴露的问题给新建医院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启示。
1 疫情带来的思考
针对各大医院在疫情中暴露的问题,重新思考我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案,汇总如下:(1)对互联网医院认识不足,未在建设前期详细规划;(2)如何借助智能化手段,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及有效性;(3)院内信息系统如何支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实现多部门统筹协作;(4)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疫情暴发时无法快速调配整合资源。
2 建设措施调整与改进
新建医院应充分考虑重大疫情发生时,医院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对方案,在各个环节提前规划、优先建设,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如下调整与改进。
2.1 加强互联网应用
挂号收费:通过掌上医院App、医院公众号等优先建设手机自助挂号缴费,实现无接触挂号缴费,缩短排队时间,提高接诊效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互联网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2月6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新建医院提早规划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提供云报告、云胶片、在线咨询、在线问诊、在线续方、在线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便可问诊咨询,减少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压力和聚集性交叉感染风险。
远程会诊:远程会诊可以使疫区医院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技术指导,提升疫区的医疗救治能力,并可以对医联体下级医院进行及时、有效、精准、持续的辅助指导;此外,还可以减少会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为医院节约成本,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1]。
2.2 优化院内区域智能化系统
发热门诊区域:发热门诊设置在独立区域,配备自助挂号和缴费机、报告打印机、自助发药机与核酸采集设备等,通过条码标记患者信息,患者无需离开发热门诊区域便可完成发热预检分诊、挂号、缴费等一系列就诊流程,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减少院内感染概率。
门急诊区域:因门急诊区域人员分布密集且流动性高,发热人员的筛查鉴别尤为重要,采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红外线体温监测仪,实时监控识别发热个体并及时预警。
隔离病房区域: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设计与建设负压隔离病房,实行分级隔离;隔离病区内部署医护工作站,方便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查看医嘱,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引入语音电子病历、移动医师工作站等系统,同时将查房、护理等操作全面移动化、屏面化;推进病房无纸化管理建设,采用无纸化手签,减少纸质流转,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感染风险。
ICU 区域:ICU 内的感染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医护人员需要实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ICU 配置床旁视频监控系统,实时集中监控多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作出处理,有效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并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2.3 改进院内信息系统
调度管理系统:建立视频会议系统,方便医院与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远程汇报、协调指挥等工作,减少人员聚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搭建管理驾驶舱系统,使医院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院运营管理情况,从而做好资源调配、院务安排等工作。
财务系统:财务系统增加记账结算方式,确保重大疫情时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患者救治。由于此次疫情暴发期正值春节,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异地医保结算较此前产生更大的需求,因此在保障开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异地医保结算建设。
科研大数据平台:搭建科研大数据平台,推动病毒和抗疫药物的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分析引擎,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分析和监控,患者病历数据可第一时间进入科研大数据平台,并通过传染病模型、数据抽取模型等技术为后续科研分析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
信息运维管理系统:搭建院内远程信息运维系统,为运维管理提供工具支持,提高处理效率。医护工作站采用云桌面方案架构,当系统出现问题时,信息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快速修复故障,并减少进入诊区或病房的次数,避免交叉感染。新系统的交付工作也要做到数字化交付,减少交叉感染[2]。通过远程视频、录制培训视频等方式,使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熟悉系统要点、掌握基本操作。
2.4 院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区域医联体互联互通:与下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做好医联体医院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形成多院区联动的疫情防治管理模式,并做好应急预案,当发生重大疫情时,与临时征用的医院快速打通网络和系统。
医院与卫健委、疾控中心互联互通:医院与疾控中心、卫健委对接,考虑到疫情期间各种数据的上报工作,建立规范的数据报送、分析、反馈机制,以满足相关管理部门疫情防控的需求[3],支撑国家卫健委管理与决策。
建立方舱医院快速信息化响应机制:面对疫情的紧急性,要提前建立方舱医院应急响应机制,预留方舱医院信息化接口,做到用时可快速部署和快速接入。通过集中监测和统一管理,医师能够批量查看所有患者的核心体征指标、检查检验报告及病区动态统计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方案部署上选择云端轻量化部署,提高协同性和扩展性。
3 讨论
此次疫情将促使医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当疫情发生时,可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医院感染病例自动筛查、实时预警、确认排除、干预反馈[4]。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将广泛应用于疫情追踪溯源、路径传播、发展模型预测、资源调配等领域,成为一个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为探索融合大数据的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能力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能力,推动我国新兴卫生事业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5]。此外,政府和医院积极推行电子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健康大数据平台,助力居民的健康保健、疾病的预测预警以及医学研究和新药物研发;建立健康信息追溯体系,强化医院与工信、公安、交通运输、电信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史筛查、疫情发展实时跟踪等,建立包括交通轨迹、行为轨迹以及密切接触者图谱,为医疗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联防联控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华,卢清君,谢晟,等.放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应用情况分析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1): 826-828.
[2] 黄磊,冯宇,李靖,等.批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的院内组织和实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1-3.
[3] 姚刚,张晓祥,汪火明,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网络预发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 547-2017)[S].北京:2016.
[5] 王耀刚. 大数据驱动的卫生事业管理挑战与机遇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