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小衔接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2020-02-16刘邵君
刘邵君
【摘要】随着近几年幼儿教育地位的日渐显现,社会对其教育内容的开展也逐渐加以重视。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幼小衔接的教育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对幼儿今后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具有一定的引导启蒙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应当充分完善幼儿教育阶段的改革创新,在今后幼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来促进和完善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效果;学习习惯
随着我国文化水平逐渐增长,早期幼儿教育对于社会今后的发展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且幼儿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开端,对幼儿今后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对当下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发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幼儿无法快速融入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中,对自身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心态均有负面影响,进而无法完善自身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相关引导教师应当注重此种问题的出现,并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探索出最佳的解决策略。
一、优化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作用
通过完善优化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能够自主跨越自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使其依然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通过优化相关课程的衔接,使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适当调整学习方式,能够快速融入小学教育的各项理论课程学习中,并充分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幼小教育之间的学习氛围以及學习重点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帮助幼儿跨越其间的差异,应通过合理教学以及合理引导,使幼儿能够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幼小教育工作的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受日常课程以及幼儿自身年龄特征的影响,教师应当格外重视此阶段,为幼儿铺垫良好的教学基础,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落差。幼儿教育本身需要完善与小学教育的接轨,通过入学前相关教育课程的开展,使幼儿能够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此外,小学教育也应适当降低入学后的匹配标准,使幼儿能够充分融入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在一年级这一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对其教学方式加以充分优化和完善,进而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育本身的铺垫以及持续发展都需要前期打好相应的基础,使其各个阶段的教学标准都能够充分呈现。在幼小过渡阶段,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都应当重视教育规律本身的基础原则。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应当符合幼儿教育的标准,而不是一味融合小学教育,使得幼儿园的课程逐渐呈现小学课程化。相对来说,小学教育也应如此,在过渡期间不可过分融合幼儿园的教学规律。幼儿教育本身与小学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衔接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持两个阶段之间的融合,使其间的差异能够降低相应的显现标准。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都应当寻求适合其相关阶段的教学方法,予以后续的促进和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显现的根本性差异为,幼儿教学往往以游戏为主,而小学的正规科目理论教学需要紧密衔接,进而使得幼儿在探索期间不断地完善并融合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做好优化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 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教学课程开展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别人叙述讲话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的阅读,或通过自身情境的代入,使学生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中,使其对于学习具有充分的兴趣,并以此来开发自身其他专业能力的完善和培养。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及学习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此期间,不论幼儿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应当做出思维方式的创新改变,以此来配合幼儿进行相应的阶段过渡,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
2.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
在幼儿日常教育阶段,家长采取的教育模式往往更偏向于保护和溺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社会各种事物的接受范围有限,且家长往往会满足其相关需求和应用心理,从而导致幼儿缺乏受挫能力,此种现状导致其今后步入社会,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应用困难或者心理障碍,使其无法健康有效地成长。家长在日常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灌输,对于其提出的各类需要,应当予以筛选性的满足,以此来提升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灵活度,进而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使其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即使面对过渡期间的难题,也可积极主动化解。
3. 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
在幼儿教育阶段,主要以提升认知为主,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游戏为主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的导入。但在小学教育阶段,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此期间,家长要多鼓励幼儿与同龄伙伴进行沟通和玩耍,使其能够适应教学阶段的过渡,通过此种沟通能力的培养,还可加强幼儿团结协作和社交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在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充分创新改革,融入较多的生活以及游戏情境,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身的能力。如若幼儿展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责任心,则应当对其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4. 激励孩子养成认知习惯
在幼儿教育阶段,课堂学习的重点往往倾向于以游戏为主要引导,而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学习的侧重点往往依照课堂本身的理论学习进行,还需完成相关的课外作业,进而巩固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很多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幼儿无法第一时间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家长在此期间应当予以督促教育,使其能够改善相关学习方式。此种引导还可充分使幼儿认知自身的缺陷,进而予以努力改进。
5. 加强幼儿间的交流
在幼儿教育阶段应当强调培养幼儿与同龄伙伴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对方的身上认知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时,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幼儿在日常课堂交流过程中保持充分的发言权,使其能够直接表达对课程内容的认知不足以及相关问题,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应用综合探究以及两者阶段性的平稳过渡,充分体现学习本身的综合应用,使幼儿能够打破两个阶段之间的思维局限,更快融入教学氛围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此外,小学教育在今后课程开展过程中,尤其是一年级这个特殊阶段,应当充分创新完善相应的教学思维,以此来减少小学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差异,顺利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完善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香.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与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11(04):13-15.
[2] 牛美红. 幼小衔接中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 考试周刊,2014(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