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2020-02-16马学梅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课内外阅读小学语文

马学梅

【摘要】在课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精读课内的文章,还要拓宽视野学习课程之外的阅读内容才能够有效补充自身知识,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本文将从教师引导、课内教材延伸、结合实际生活、根据兴趣自由阅读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大量精读及文章背诵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紧密相连。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提升小学生的知识面,就需要让他们针对一本书进行反复的精读、细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以课内教学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其中阅读内容既可以与文章相关,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如此便能够有效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目标。

一、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方法,以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占主导地位,通过“授之以渔”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在阅读教学方面,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教材文章阅读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自学,随后让學生根据课后练习题回答问题,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说出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缺陷,它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投入阅读文章的乐趣,也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文章角色,以实现快乐阅读文章的目的,同时在精读课内文章之后,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为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并找出三个代表让他们分别代表三个主人翁的角色,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让班内其他学生参与评分,让他们自主选择出在朗读过程中最贴近人物角色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最喜爱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的出处吗?有没有读过这里面的其他文章?说说看。”这种方法的要点在于,首先,教师以课内阅读文章为主,带领学生进入文章角色使学生对人物进行描述;其次,回到文章的出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用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二、依托教材本身,寻找课外阅读衔接点

精读课内文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内的文章时,努力寻找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外书籍,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及拓宽知识面,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以文章出处为课外阅读衔接点。例如,在讲授《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特点以及语言描述,并且分析他们的形象,以使学生对《三国演义》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期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本古典名著其他的章节。第二,以作者延伸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在讲完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两首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李白的诗选,并分析李白个人以及其所有诗写作的特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让他们学会系统地积累所学的知识。因此,依据课内教材寻找衔接点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指引学生的阅读方向,让学生学会寻找共同特点并建立系统思维,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整合,从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阅读,把课内外阅读进行衔接

语文教师根据文章特点不定期在班内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内外阅读进行衔接的方法之一。例如,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比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朗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分。为了验证学生的朗读效果可以邀请评委老师,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及阅读成果。再如,教师在讲授《燕子》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燕子的外貌以及活动特点,在课外阅读中选择与燕子相关的优美文章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而评分标准可以从文章的优美程度、学生的朗读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师在讲授完《云雀的心愿》这一篇童话故事之后,可以通过阅读故事的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并总结中心思想让学生懂得绿色家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将国家会议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绿色、共享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意识,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举一反三,强化他们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精读,假如有疑问,可以让他们标记出来,回学校后与教师及同学进行探讨,并对优美的字、词、句做好笔记。例如,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可以教学生进行文章赏析,让他们学会对优美的句子进行分析,找到它们的修辞方法,并学会利用相同的方法造句,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做到知识迁移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他们的思想,还可以丰富其视野,同时拓展相关知识并提升其综合能力。

四、根据学生兴趣自由阅读,以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他们活泼好动,对小动物及童话故事类的文章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一篇神话故事之后,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这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心灵上的放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鉴赏能力,应该依据小学生的不同阶段寻找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寻找阅读兴趣,并为他们推荐相应书籍,这样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找到重点的字、词、句,进而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相同的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兴趣课外阅读相似的文章,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在家中留出20分钟时间对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并把它们的中心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他们阅读的压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乐趣,并且使他们养成长时间阅读并时刻积累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课内的文章阅读为引子,以课外的阅读为延伸,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过程中,学会日积月累,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查找共同点形成系统知识,让他们有品位地进行阅读,可以开阔其自身的视野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振平.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J].甘肃教育,2019(08):51.

[2] 薛小英. 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的探究[J].名师在线,2017(23):29-30.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课内外阅读小学语文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