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科学化进路

2020-02-16孙芳辛显文魏娜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科学化高校

孙芳 辛显文 魏娜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秉持我党党建研究一贯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应大胆创新研究方法,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案例研究法是人文社会科学常用研究法之一,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发展诉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以该方法的引入为例说明党建研究科学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拓宽研究思路,而且也增强研究结果对实践行动的指导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黨建研究;科学化

党建研究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基石,是完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手段。作为涵盖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研究,其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要体现出高度的“求实”精神[1],以保证过程与结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要求

基层党支部是我们党组织中最为生动、活跃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效果“关系重大、牵动全局”[2]。因而,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严格要求;2017年10月,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将其建设目标归结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大特征。2018年,“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被反复强调后,同年10月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要求,“全面提高党支部组织力,党支部要担负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基层党支部建设与研究过程相伴,且越来越讲求方法论,这在《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清晰可见,该文件要求注重“调查研究”,并“用好案例教育”,这与人文社会科学常用的案例研究法内在高度契合,为党建研究提供新思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它直接承担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职责,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凝聚优秀青年学生,使他们发展成为更完善的主体。因此,其建设和研究尤为重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2018年7月)对支部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做‘六有大学生①的表率”等,党支部建设研究中,也要相应地增加对“现状、特征、规律、环境、影响因素和措施”等一系列实践的探索,超越原有过于集中理论辨析、经验分析、文件解读的情况,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和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开展创新性研究[3]。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必不可少,从大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案例研究法”的优势不容忽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科学化的意义

相较于一般基层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特色鲜明,这是由大学生的持续发展主体性所决定的。创新性研究手段的引入,是在已有研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对相对独立话语体系构建的尝试,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所在。

1. 注重调查研究是我党党建研究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调查研究一直是我党党建研究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通过客观了解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与全貌,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提出透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的研究方法,它追求“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4]的研究目的。故而,其要求:第一,克服“主观臆断式”调查,不能从事先确定的结论出发,对不符合结论的材料回避甚至视而不见,将材料收集异化为寻找证据证实已有结论的过程,这导致调查结果成为指导价值微弱的“产品”;第二,克服“浅尝辄止式”调查,对材料不认真核实、分析,不求甚解,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会导致现象“失真”,调查结果不但没有价值,反而可能会造成较大危害;第三,克服“主观情感式”调查,一旦带有主观情感去调研,就难以保持“价值中立”,客观反映存在。面对新时代党建研究诉求,调查研究方法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而其他方法的引入也丰富和更新方法论体系,使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内在一致性越来越高,这在高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二者的紧密结合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色。

2. 构建相对独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话语体系。话语是一种对他人能够产生影响的表达形式,当主体出于特定目的,以话语为载体,通过一定的内容,借助一定的风格对他人形成影响时,就形成话语体系。研究的科学化往往意味着生成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其特征表现在“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研究内容,后者则指研究方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之所以追求构建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是因为党务工作者必须以话语为载体,向学生党员传递党的知识、塑造党的形象,引领其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第一,在党的理论知识普及中,运用学术化的话语更符合高校整体风格,有利于强化学生党员的学习效果;第二,在塑造党的光辉形象时,运用学术化的话语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的情感认同,吸引他们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积极参与组织建设;第三,学生党员身上的时代精神鲜明而强烈,学术化的话语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价值观[5]形成熏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意味着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这是研究科学化的重要环节[6]。分析已有文献发现,“案例”早已成为党建实践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作为规范的研究方法仍需理论的凝练和阐释。

案例研究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科学化的应对

关于案例研究法,不同学者立足不同学科立场进行了界定。罗伯特·K.殷认为,这是一种对于难以从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的研究。约翰·吉尔林认为,它是目的在于解释整体的、有时空界限的深入研究。凯瑟琳·艾森哈特指出该方法的层次性;而我国学者则认为,层次之间还存在递进关系。关于其属性,苏敬勤认为,它虽以具体情境性特征为基础,但却是以理论检验或构建为目的的实证研究方法。张梦中认为,这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资料、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得出普遍结论”的综合方法。王金红则直接将其提升到“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理论的工具”的高度。[7]综上,案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案例研究法是指针对“案例”加以系统总结、分析,发现其一般性和特殊性,力求更为深入、细致地理解这些事件及其背后蕴含的问题和规律[8],并得出研究结论或新研究命题的过程。

案例研究法能够回应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科学化要求,因为它通过具体深入的调查后选取典型素材进行描述和分析,构成明确的“产生动机(Motivation)—启发灵感(Inspiration)—解释说明(Illustration)”的研究线索,将研究者带入特定情境和发展过程,产生真实感受,令其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9]作为一种理解独立背景下的动态现状的手段[10],它不仅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实践提供“怎么办”思路和路线图。该方法的特点(见表1)也正是其优势的体现:第一,面对一手资料,研究者心态开放,通过系统地分析数据,发现案例与文本间的矛盾,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对其开展验证,即理论创新的过程。第二,案例来自经验证据,是对现实的客观真实反映,测量工具更容易获取,结论更有现实意义,且也更容易证伪。[11]第三,在案例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从直接参与调查到理论构建再到数据解释,都体现出研究者全面的科研素养。

案例研究法有可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洞察力或者提出一些假说打下基础[12],既可以作为一种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又可以作为一种解释性研究而存在。它提供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对于党建理论和实践发展都大有裨益。但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外部效度不足。关于这一点可以采用混合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即案例研究法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不过仍以文字材料为主[13]。在对其理论模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面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特殊性,还要具体分析其应用策略,以使其效用最大化。

案例研究法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中的应用策略

1. 以案例研究法的标准科学凝练“经典案例”

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中应用“案例研究法”,首要的是发现和生成“先进典型案例”。“典型”是案例研究法的应有之意;“先进”是指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有进步性,能够在同学群体里发挥价值引领、行为示范、道德感召等积极作用的人或事。此外,根据案例研究法的标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案例的选择和确立还应从以下方面着眼:第一,专注于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呈现出人物和事件及其固有的机理;第二,案例务必完整,须有起因、条件、各种影响因素和彰显前因后果的过程演变,因而,一手资料要翔实,但在此基础上可以去粗取精,不能繁琐冗长[14]。在案例的来源上,应改变原本缺乏主动性的情况,与一般党务工作(如评比)要求让学生自行申报和推荐先进事例不同,没有研究者亲自参与调查的案例难以覆盖全体,其“经典性”不确定,且没有选择的可能性。所以,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应用的案例必须是平时注意在支部活动中主动收集的,对某些优秀学生保持持续关注的,在评价标准上能够体现出“大视野、多角度”公正性的人物或是事件。以此形成的案例才符合案例研究法的标准,这是合理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的起步。

2.通过分析“经典案例”生成研究的话语体系。选择适合高校学生心理习惯的研究方法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15]。案例研究法能够引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其标准下形成的“案例”含有“未知结构”,即案例内容是开放的,既可以持续向前推进、深化研究;又可以赋予解释的意义,阐发和升华理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学生党员先进、典型事例一般是通过一些看似微乎其微的细节体现的,形成案例后,内置的矛盾和冲突能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因此,一个好的案例就成了一种有力量的话语,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宣传中[16],提高党和学生党员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案例库就相当于一个话语体系,它克服了单一案例短期性、片段化、表面化的缺陷,可以使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思路得出结论并以其指导自身的行动,其特征满足构建研究话语体系的部分要求。

3.利用“话语体系”反哺党建实践。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立德树人”的直接体现,除能够得出科学化的研究结论外,应用案例研究法对其开展研究所建构的话语体系还有充当将工作从“抽象化”变为“具象化”的媒介作用,即研究结论与现实行动可以随时转化,呈现出“实践经验为理论提供养分,而理论反哺于实践,使其更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这一机制的实现,有赖于马克思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自己禀赋的可能性”的观点。学生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在学校党建过程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话语”,对于自身的发展有切实的获得感。经典案例还有助于解决信息化进程所带来的人的“碎片化”问题,将一个个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话语体系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产生“涟漪效应”③,即以案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為中心,以影响力程度为半径,对周围人产生辐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对支部凝聚力的形成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新时代,国家、社会和高等教育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然带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对内涵的追求。科学化是体现内涵的重要方面,结合学生党员主体的特殊性,需要不断创新对其党支部建设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法作为人文社会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中的优势明显,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科学化进路。

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建、思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DJ-201913);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KSD192)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② 资料来源:根据Dooley L M.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theory building [J].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2002,4(4):336.&Larrinaga O V. Is it desirable,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perform research using case studies [J]. Cuadernos De Gestión,2017,17(OLF):151.&河连燮.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1.&杨立华,何元增.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11):101.

③ 亦称为“模仿效应”,是指通过模仿使效果泛化.

参考文献:

[1] 时伟.党建研究的“三统一”原则[N].学习时报,2018-08-31(7).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3] 张瑜,肖述剑.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与路径—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7(1):183.

[4]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5] 侯仕福.大学生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J].理论观察,2019(3):33.

[6] 张加华.丰富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N].学习时报,2018-08-31(7).

[7] 王夢浛,方卫华.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5):34.

[8] 阮思余,王金红.案例研究法的优长与质疑:文献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11(6):53.

[9] 敬采云,闫静.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方法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1.

[10] 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00-105.

[11]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4):532-550.

[12] Berg B L.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M]. Boston: Allyn &Bacon, 2001:231.

[13] 唐权,杨立华.再论案例研究法的属性、类型、功能与研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9):118.

[14] 贺武华.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的案例研究法[J].现代教育论丛,2010(9):25-27.

[15] 张瑜,肖述剑.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与路径—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7(1):186-188.

[16] 陈菊平.大学生先进典型影响力因素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31-3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科学化高校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