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史教学初探
2020-02-16曾晓进
曾晓进
摘要:“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育的焦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文章结合中国医学史课程实际,对如何把“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思政;医学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24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意味着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德育的培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起来,将“思政课程”转化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会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尤其对于将来要承担拯救性命重任的医学生来说,“立德”是重中之重。医学是兼具科学与人文特点的学科,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素养,还应有人文精神。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缺少人文关怀;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基本知识的传授,人文素质教育不足,专业课思政功能被弱化。而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只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缺乏基本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医生将很难适应社会需求,也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中国医学史课程特点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教材的编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材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不乏“苍生大医”的记载,也有医家耗尽心力、花费数十载才完成的著述,更包含了中国古代医家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这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同时中国医学史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建立初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和把握客观现实世界,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医学的兴趣、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从而以正确的道德思想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3]。
二、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途径
1.建立学科自信,培养爱国情怀。中国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如唐代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门学校——太医署,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了天花病,明代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世界各国,挽救了无数人性命。凡此种种,不可尽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古代中医的历史成就,看到了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中医的前途充满希望。著名中医学史家陈邦贤曾说过:“要从医学史中认识祖国医学的伟大,把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发扬光大。”[4]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与现实相结合,热爱祖国与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中医面临挑战,1929年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案”,2006年张功耀提出“告别中医药”,中医存废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组织小型讨论会,让学生就此问题事先查阅相关材料,课堂上各抒己见,教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予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自觉维护中医发展,热爱和保护祖国传统优秀文化。
2.树立生命意识,培养“大慈恻隐”之心。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孔子将其视为道德的最高标准,推及至医生就是需要医生有仁爱精神,行“仁术”。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大德先贤,他们医技精湛,德行出众,满怀仁爱之心,济世救民,如孙思邈、张仲景、唐慎微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杰出成就、高尚品德世代相传,形成了精勤不倦、注重医德的优良传统。从大学生进校之初,在他们“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仁心、仁术”。我们在授课中十分注意结合医家事例来感染学生。如讲到清代医家喻昌时,会提到他治病不分贫富,审证用药,反复推论,德高而术精,为同道所敬。讲授《千金方》时,会提到序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要成为“苍生大医”,就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让学生能敬畏生命,慎重对待每一位病人。目前有些医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生命意识淡薄,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作为未来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将理解、关爱、保护生命和正确面对生死的种子根植其思想中,让正确的生命意识伴随其职业生涯,必将受益终身[5]。
3.培养创新精神。《礼记·大学》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不断地创新,中国医学史就是历代医家不拘泥古方、推陈出新的发展历史。如明末医家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创造性地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并著《瘟疫论》,为温病学说的创建起到了奠基作用,此后的温病四大家纷纷提出了对温病的新见解,温病学说的形成是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开拓创新的结果。又如李时珍创建了新的药物分类体系,以“总体为纲,部分为目”,按照“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原则将药物分类,对世界植物学的发展乃至进化论的产生都有积极影响。没有这些医学家勇于质疑、刻苦钻研,就没有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纵观整个中医发展史,医学的发展在于创新,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推动医学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
4.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医者,性命之所托也。因为医学关乎人之性命,所以需要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严谨治学,不可有丝毫马虎。古代医家们为了著成一部医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为了了解药性,他们亲赴产地,实地观察,甚至要亲身尝试。如李时珍阅读了八百多位医家的书籍,亲自采访和考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花了27年的时间才写成了《本草纲目》。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不避污秽,经常去义冢、刑场观察尸体,前后花费将近四十年时间著成《医林改错》。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会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结语
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是空洞的、教条式的说教,生搬硬套,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引发学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更不可能被学生践行。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教学内容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将“大医精诚”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事准则,这才能达到将学生培養为有理想、有仁心、有医技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4(1):31-33.
[3]郑佳琳,卢景国.个体化社会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9,32(7):33-35.
[4]陈邦贤.从医学史中认识祖国医学的伟大[J].中级医刊,1954,(10):7-10.
[5]杨艳秋.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156-158.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History
ZENG Xiao-ji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Abstract:"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ints out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be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Medical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also have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care.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not only 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als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course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dical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