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院校文化使命与担当
2020-02-16徐颃
徐颃
摘 要: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我国舞蹈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积极履行自身服务职能,始终坚持把探索以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增强文化底蕴、夯实文化根基的学科专业优化机制作为重要任务,从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职能履行和对外交流四个方面入手,准确把握学校服务职能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实现自身服务职能的履行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双向建构与主动对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社会服务;使命担当
立足六十余年的办学积淀,北京舞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近年来,紧密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探索特色育人路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机制,从夯实根基、聚焦特色、深化内涵和引领方向四个方面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在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明确了学校加快实现主动对接服务首都文化建设发展需求的践行目标。依托舞蹈理论与实践互为贯通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对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的引领职能,切实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好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从中寻找如何依托学科自身专业特色,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培育舞蹈文化英才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和学科引领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内舞蹈教育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优势,在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舞蹈文化英才作为首要任务的同时,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的办学定位。
1.建设特色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办学层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不仅取得了较快进步、学科布局日趋合理,而且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也获得了A-的优秀成绩。通过学科特色的不断凝练,学校目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不断丰富分别体现在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创、舞蹈学理论四个二级学科方向下的知识系统性建构、研究学理性深入以及实践应用性的系统建构,努力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建设,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这也是学校自创建之初就始终不变的坚守,即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与学科优势,通过深入、全面的实践性探索与经验性总结,搭建起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具有专业引领性和创造性的学科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奠定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素养。为此,学校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发现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改革措施,使学校的舞蹈学科体系和专业内涵建设走向完善。
2.凝练学科方向
学校在不断提升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专业性”“学术性”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拓展有助于阐释和厘清学科自身基础理论问题、应用实践问题和重要学术前沿问题的途径。这不仅有助于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学科自身体系的稳固建构“添砖加瓦”,同时也加快推动了学科实现创新发展,使其能够在不断摸索和明确自身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寻找“自我”生长点,不断完善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从而为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迎接第五次学科评估夯实学科基础。
3.凸显人才培养成效
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创和舞蹈学理论等各学科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活跃在首都舞蹈艺术创作、表演、传播和教育培训的各个领域,构成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东方演艺集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在京艺术院团舞蹈创作表演的主力阵容;北京市中小学等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录用率逐年上升,为北京市优化基础教育师资布局,改善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提供了人才支撑。
4.服务首都文化发展战略
高校和区域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与多样化合作路径探索,已经在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作为我国舞蹈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紧密围绕着自身服务职能的内涵发展和功能不断推进改革,贯彻落实对接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首都文化教育事业需要。近年来,学校努力注重从改善以往的学科专业结构入手,为服务首都重大战略需求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
聚焦文化中心定位,打造首都文化品牌
聚焦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功能定位,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舞蹈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通过输出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搭建与交流模式、培养优秀舞蹈人才,助力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彰显、文化形象铸造、人文精神传播和文化品牌打造。
1.打造首都艺术精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大对各类艺术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出台《艺术创作实践项目指南》,鼓励引导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实践之中,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和文艺实践,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创作生产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诉求、具备较高审美价值的舞蹈艺术精品力作,以此服务首都文化建设。在这一理念的秉持与贯彻下,学校推出多部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和发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品力作,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学校师生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北京市和华北五省等各类舞蹈比赛中屡获奖项,为首都文化中心的地位争得荣誉,集中展现出了首都舞蹈事业取得的优秀成就。
2.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2017年8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首都文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魂,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四个方面。说到底,首都文化是大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应有的软实力作用,要把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近年来,学校师生结合首都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優秀舞蹈作品,为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设储备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体现当代审美价值的文化诉求。学校师生秉承“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不仅代表中国、代表北京参加“四海同春”“欢乐春节”等海外巡演,在世界各国展示中国舞蹈和首都文化的魅力;而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国家和北京重大活动中勇担重任,以精湛的舞蹈艺术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3.构建首都艺术智库
本着共享学术资源的理念,为更好地将学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与首都文化建设需求对接,学校以自身丰厚的学术资源为依托,建立了若干个舞蹈文化研究中心和舞蹈文化艺术智库,力图探索多种形态的学术研究方式。通过充分发挥现今首都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对舞蹈教育、创作和理论等与首都文化中心建设、首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的研究。
彰显高校辐射功能,丰富首都公共文化
作为在京艺术院校,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通过充分发挥独特育人作用和方式、方法探索,自觉融入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尤其是“文化中心”建设,有效促进高校的辐射职能和区域文化传播功能的有机统一。
1.丰富首都舞蹈美育
在立足首都、服务首都的发展过程中,为不断推进舞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学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育的同时,始终坚持开展高水平的舞蹈艺术普及教育,如舞蹈考级院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考级师资5万余人,有近50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继续教育学院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生达5,000余人。
2.高雅艺术深入人心
为深入基层、服务首都,充分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学校整合优秀教学实践成果和国内外丰富的演出资源、剧目资源,对外开放运营舞蹈剧场,为首都市民亲近舞蹈、亲近舞台剧场提供观摩和体验的机会。尤其是在学校“秋冬演出季”“实践教学周”期间,每年实践演出超百场,2015年—2017年面向社会公众上演350余场演出,约有20万余人次观看演出。既满足了人民对艺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也将艺术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搭建舞蹈创作及表演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3.共享优质舞蹈教育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充分挖掘专业舞蹈教育资源和专业师资队伍优势,顺利开展和持续推进北京市教委“高参小”项目、“高参高”项目和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师专业培训等工作,力争为北京市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培养、为舞蹈学科服务于人的全面成长作出贡献。例如:自2016年成立以来,学校教育学院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舞蹈教育学科方向知识体系和舞蹈教師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热爱舞蹈艺术,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素养的舞蹈教育高级人才”为目标,开设包括舞蹈学、教育学、音乐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课程群,核心课程不仅包含舞蹈学理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三个舞蹈学院传统优势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补充教育学、音乐学等相关学科门类的主要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名师意识”“规范意识”“专业意识”,不断打造适合高级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018年,教育学院本科招生专业除传统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之外,增加全国首个新增审批本科特设专业—舞蹈教育专业,这一举措更是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熟知舞蹈学科素养、能够熟练开展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舞蹈教师做好充分的人才资源储备与支撑。又如: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率先在北京区域内开展中小学舞蹈教师专业提升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促进参训教师摒弃以技术、技能训练为重的美育倾向,鼓励学生以舞蹈艺术的真善美表现生活、表达感情,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功用,发展学生的高尚情操与美好品行,以此提升未来北京市青少年整体素质。
结语
作为首都艺术院校,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以“舍我其谁”的使命与担当,积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持续加大校内艺术创作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拓展校外支持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