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 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2020-02-16孙忠华
孙忠华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1601)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对社会心理健康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面对新要求、新形势,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切实保障在一线防控的党员心理健康,可以增强党员战“疫”信心,有效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的紧张情绪,进一步提升党员战斗力,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提供保障。
一、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党员心理健康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心理健康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通性,两者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主要体现就是服务,围绕党员基本需求,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当前,防控疫情既是一场公共卫生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同仇敌忾的心理战、抗“疫”阻击战,已成为广大党员综合素质的展示场、竞技场,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增强广大党员抗“疫”斗争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些精神和要求,深入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及时回答其思想困惑,主动反映其要求,帮助协调解决其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党员心理,让广大党员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各项事业工作中来。
(二)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对党建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党员心理健康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体质。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阳光的内心、优良的体质等优秀品质的党员是完成党的事业的根本保证;二是每位党员当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自我调节,对党内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三是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应变应急能力方面得心应手,做到从容应对、清晰判断;四是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党员心理健康与反腐倡廉有着密切关系,心理防线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健康的心理有助于使第一道防线更加坚固。
(三)党员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组织对党员关怀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关心关爱干部,多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提出具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当前,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还经常遭遇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情况,再加上无法兼顾家庭,无法照料子女、老人等现实困难,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必须予以适当缓解,为其暖心、减压、加油。关心党员心理健康既是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更是解决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健康、做好关爱服务工作,是各级党组织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党员心理健康,从而调动和发挥党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党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和原因分析
据党员压力状况调研(调研对象2 532人,其中包括深度访谈293人、问卷调研2 239人)数据显示:党员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欠佳。63.3%的党员有中度及以上压力感,其中13.5%的党员承受着重度或极重压力,27.20%的党员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其中12.4%党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4.8%党员处于临界水平;党员最常见的心理困扰是焦虑失眠和情绪低落。党员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其产生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个人自身的因素。
(一)外部成因
党员心理健康问题外部成因主要来源于社会、单位、家庭等方面。目前社会运行日趋扁平化、快捷高效,客观要求人们素质越来越高,外部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对党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中实行的竞争上岗制、问责制、公开选拔制等措施,也给党员带来了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除了带来超负荷的工作外,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或其他社会道德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也会使其疲于应对,透支身心健康,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内部成因
党员心理健康问题内部主要来源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进行自我减压、自我调适,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主动咨询、主动治疗的人还很少。实际上,党员在仕途上、工作中、生活中不可能都如愿,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甚至遭受某些挫折和困难。如果对挫折没有理性的认知方法,就容易陷入某种认知误区,导致消极悲观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产生。个人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就会产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党员一般受教育程度高,对自我价值实现有着较高的期望,其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人更为复杂和丰富。当个人能力、素质和想法、理想存在较大差距时,内在压力就会产生,需要调控好个人情绪。党员心理问题在人格基础上产生,心理健康状态受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影响。
三、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几点建议
加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无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提高广大党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平台服务、数据分析、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体系保障等方面健全党内关怀机制,保证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一)搭建党员心理健康培训平台
以党校和各级党组织为依托,搭建党员心理健康服务三大平台。一是建立“服务式”平台。党校开发针对党员特点心理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心理设备等,开展专业性培训;二是建立“菜单式”平台。各级党组织结合部门或行业性质和要求,提供“自助式”培训模式,以团体辅导为主,结合个体测试,开展心理辅导;三是建立“援助式”平台。党组织结合党员干部实际情况,提供“援助式”培训,提供“上门式”服务。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方式和信息化手段,对党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使其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满足心理健康知识需求。
(二)成立党员心理健康数据平台
党校及各级党组织成立党员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组织专家组设定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调研,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频数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等,形成分析报告,提出相应对策和解决办法,为党组织开展人文关怀、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党员心理健康档案。注意对心理健康档案数据的合理使用、科学解释和适度保密,在借鉴和修订国外测评工具的同时,开发具有行业特色、适合不同层次党员的心理评估工具。
(三)建设党员心理健康专家智库
建立一个专业性强、有责任心、讲奉献的专家智库是做好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智库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由心理方面专家、学者组成心理专家智库,为党组织做好党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专业指导;二是由单位相关业务管理部门领导、具有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管理人员组成心理管理智库,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日常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支持;三是由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组成的心理人才智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使广大党员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基本技巧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智库成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员、做党员思想的观察员、做负面情绪的疏导员、做心理问题的报告员。
(四)开展党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目前,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探索不足,除了继续坚持过去成功的做法,还应该提出新的对策和途径。重点在于探索新时代如何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引导,维护党员心理健康,形成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科学任用、关心爱护的良好环境。建议组建专家组对党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如何加快心理服务和教育平台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心理学与党建工作结合的应用研究。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增强党员政党认同和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使党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具备承受较大挫折的能力,具备对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和岗位职务良好适应的能力;三是建立完善心理学相关理论服务党建工作的机制,形成对党员既关心爱护,又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的机制。
(五)完善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制度
从系统观点出发,着力构建常规性、指导性和创新性“三大制度”体系。一是常规性制度。不断完善和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和办法,比如心理健康日常教育制度、心理谈话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定期休假制度、心理健康顾问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规定等,确保各项制度落实,为党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保证;二是指导性制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复杂性决定必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但作为管理者要适时提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运用年度考核、先进评选和创新项目评比等措施,正确引导,正向激励,要在手段、形式和载体上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三是创新性制度。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新领域,比如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理咨询,对党员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定期分析,逐步完善党员心理状况、精神面貌、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考核档案。
(六)建立党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新时代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必须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维护党员心理健康的机制。将心理健康建设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纳入党员学习培训内容;二是建立领导沟通协调机制。在部门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本部门党员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更好地整合资源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党员心理健康工作;三是建立党员需求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党员心理实际情况,准确收集信息,科学解析需求,制定有力的措施,增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通过深入调查、定期报告、定期分析和定期问卷调查等途径,全面掌握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动态信息,及时提出预警,使心理健康工作未雨绸缪,有的放矢;五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启动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预案,在党员出现心理危机时,第一时间采取干预措施以及系列的应对预案,杜绝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极端事件发生;六是建立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是保证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长效运行的必要手段。定期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系列措施,确保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从而提高党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
党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落实党中央要求加强对党员组织关怀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是改进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是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只有把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