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诊断的应用
2020-02-16张渝华卢健添张高峰
石 浩,张渝华,卢健添,杨 恒,江 虹,张高峰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4)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属于婴幼儿最为常见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所有恶性肿瘤的4%左右[1-2]。RB严重威胁患儿的视力和生命,未经治疗的RB死亡率几乎为100%[3]。现阶段,我国临床上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的诊断方式主要有眼底检查、眼部B超、眼眶CT、眼眶MRI等,但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都不尽相同,且尚无统一的规范或共识指导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随着RB治疗新技术,如玻璃体腔注射化学治疗、动脉介入化学治疗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 RB的治疗效果和眼球保留率大大提高,而治疗前准确的分期诊断则是确定临床治疗方法,保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治疗前MRI分期诊断并与临床诊断治疗或手术病理相对比,评价MRI用于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的价值。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综合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的76名 (8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以及眼眶和颅脑MRI检查、眼球摘除术后病理结果。其中病理证实53例(53眼),临床检查治疗证实21例(28眼),7例为双眼发病。就诊年龄27天~4岁9月,平均年龄1岁9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瞳症、眼球突出、斜视、视力下降等。
1.2 检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分期诊断,检查使用GE1.5T磁共振仪(型号为1.5T HDi),MRI平扫序列及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0.5mm,4mm,常规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FSET2WI(TR 4000ms,TE 80ms),FSET1WI(TR 500ms,TE l0ms);增强扫描采用钆双胺造影剂(0.1ml/kg),行横轴面和斜矢状面T1WI扫描(TR 560ms,TE 9.0ms,层厚3.0mm,层间距0mm)。部分无法配合的患儿给予一定量七氟醚吸入镇静,全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分期标准:按照国际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分级标准(IIRC)。对比患儿MRI、临床诊断、治疗及眼球摘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MRI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二者之间的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Kappa>0表明结果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MRI显示眼内病灶多呈不规则分叶状或类圆形,病灶中心多位于眼球后部。T1WI序列主要为等信号,同时可见部分稍低信号;T2WI序列主要为等信号,同时也可能显示为稍低信号或者稍高信号,病灶部位经增强扫描显示轻度至中度强化。本组MRI检查显示6例视神经受累,为视神经增粗及中度强化、筛板后视神经强化,肿瘤沿视神经侵犯视交叉。其它征象还包括眼球增大、前房变浅或消失、晶状体移位或变形、视网膜剥离伴渗出或出血。
2.2 肿瘤分期与统计学结果
按照IIRC,A期4眼,B期7眼,C期8眼,D期29眼,E期35眼。治疗前后分期不一致的7例中,2例A期病灶MRI检查未见显示,3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眼球后部软组织发现肿瘤细胞浸润,2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视神经残端有肿瘤细胞浸润,而术前MRI检查未发现。比较术前MRI诊断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分期结果,显示结果一致,Kappa=0.787,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一种眼球内恶性肿瘤,对于婴幼儿的眼球和视力都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严重的将危及患儿生命。近年来,多种新的治疗技术被联合应用到RB的治疗当中,如局部治疗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经瞳孔热疗等;化学治疗有玻璃体腔注射化学治疗、球周注射化学治疗和动脉/静脉化学治疗等,手术治疗方式则有玻璃体切除术、眼座植入术等,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使得RB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今,在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不断应用和发展之下,IIRC分期标准制定并实施,该标准用于化学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效果预测和预后评估[4]。儿童RB患儿临床诊断、体征等不尽相同,为了建立标准化的RB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治疗前RB的分期诊断结果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今,眼科医师对RB患儿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挽救生命”为目标的常规眼球摘除,发展到了“保留眼球”,甚至是“保留眼部视觉功能”为目标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5]。故RB治疗前准确的肿瘤分期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不仅可以清晰显示RB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及周围结构的改变;同时还能显示眼球外及颅内转移性病变[6]。本研究76例RB患儿中仅有7例患儿的治疗前分期与治疗后不符合,推测原因是由于A期病灶较小,直径<3mm,MRI扫描层厚为3.0mm,层间距0.5mm;另外与MRI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及检查者经验及方法有关。说明MRI在RB治疗前的诊断分期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早期的RB患者,除行MRI检查外,还应配合宽视野视网膜检查,避免周边视网膜的较小肿瘤,如A期病灶的漏诊;同时提示在确诊晚期RB后,应同时进行眼眶及颅脑的MRI检查,有助于避免对晚期RB的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