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生产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2020-02-16陈一凡王德贺安胜英黄仁录
陈 辉,陈一凡,王德贺,安胜英,黄仁录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071001)
实验教学在科技兴国时期拥有神圣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4]。 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计划实施的核心手段, 其内容和方案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品质[5-8]。 《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项重要专业课,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此课程中,实验课是教学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实验课程内容就是《禽生产学》课程的补充部分,是为了证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教师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总成绩的依据, 这样会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不能准确衡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水平;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实验内容和科研联系不紧密,不能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学生实验课时较少,导致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为了充分实施动物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深化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禽生产学实验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 禽生产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1 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9],形成一套完整连贯的禽生产学实验教学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过去只对单项实验技术进行讲授的缺点, 主讲教师力求讲清楚禽生产学每项实验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用途,使学生能在实际应用学以致用。 对实验步骤只讲解关键技术环节,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1.2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验中,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与结论,重点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1]。 之前禽生产学实验课程缺乏自主创新实验, 实验前任课教师或实验员将实验用品准备齐全,教师依据实验大纲讲述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测定部分,填写好相应实验数据提交给老师,不能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影响其综合能力提升。 因此,参照“三减少三增多”的原则[12,13],修订了禽生产学实验教学大纲,减少演示性实验、传统的单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由浅入深地引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课题, 如贮藏温度对鸡蛋品质分析、 温度对鸡胚发育影响等引入至实验教学内容中, 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并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相关内容,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点和关键技术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3 改革实验报告内容和形式
在传统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是先将所有实验原理和步骤逐字逐句进行抄写, 最后将实验结果补充在实验报告上,缺乏讨论分析步骤,但这种实验报告将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 从而阻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13]。 因此,禽生产学实验课程拟对学生实验报告写作规范进行修改和细化,参照科研小论文撰写模式,除了必备的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方法外,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寻找问题原因,更大程度地锻炼学生处理问题时综合能力的提升。
1.4 优化实验成绩评定方式
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方式中, 教师基本依据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程度、课堂出勤及课堂表现等评判实验成绩,学生之间也常常互抄实验结果,难以区分学生之间对实验认知及理解能力,上课听不听课一样, 进而将不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禽生产学实验成绩评定加大了结果分析与讨论环节分值,讨论和体会环节最能反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此种评价模式对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开展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素养具有极大程度地推动作用。
2 结语
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极大程度地提高禽生产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