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2020-02-16武秀萍马艳宁何东宁
武秀萍,李 冰,王 兴,马艳宁,何东宁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1]。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都认为医教协同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2]。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人文健康理念、双创能力、就业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及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我们以口腔医学的专业性要求高、实践性及操作性要求强的特点为导向,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以期为当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解决方向。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达不到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矛盾。①医教协同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临床思维、临床实践、临床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加强,使临床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训练时间则大大减少,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科研方法及科研设计等科研素质培养内容大幅度压缩甚至删减,导致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相对减弱,论文质量下降,难以达到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3]。②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胜任力考核的内容缺乏“标准化”和“关键评价指标”, 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缺乏科学的量化考核,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与效度受到影响[4]。同时对人文健康素质的考核缺乏相应的指标。③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校内外相关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研究生的创业、就业及执业能力明显不足。
2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相关措施
我们加大了口腔临床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口腔专业教育与规培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临床胜任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1 临床规范化培养体系建立
在研究生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去进行,将口腔各个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标准及操作规范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来实现,将口腔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与临床教学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课内容枯燥的不足,同时强化对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同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让研究生通过“PBL”“CBL”等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检索、讨论、归纳、总结和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科研分析能力。
2.2 “双导师”负责制培养体系建立
导师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临床技术、教学经验、科研的创新水平及科研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建立了有负责口腔临床专业知识理论培养和临床操作实践技能力指导的临床型导师,也有负责科学研究的校内基础医学、材料学的研究型导师和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或者负责研究生双创教育的口腔医学行业实践领域的带头人及企事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高层领导,有助于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6]。“双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让口腔专硕生在初始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从课程设置的选择、课题的制定、实验室运作、研究生开题、预答辩及答辩等研究生教育的全程,都至少有负责不同方面的两位导师同时指导。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这一模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双方合作,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2.3 “就业+创业”培养体系建立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7]。利用社会优势资源,聘请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口腔专业特点及社会需要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开展阶段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培育目标、培育方式、培养计划、创业意识加强、素质提高及能力拓展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及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选择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最优的职业道路[8]。增加《口腔医疗机构管理培训课程》及《口腔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学,提高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执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并竞争激烈的口腔医疗行业,并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9]。课程内容包括:口腔诊所形象设计、口腔诊所功能设计、口腔医疗市场拓展、口腔医疗市场调查、口腔诊所医患关系、口腔医疗议价技巧、有效管理病人时间、口腔医疗单元设计、医护人员薪酬福利、口腔医疗广告设计、口腔医疗会员服务、口腔诊所空间设计、医护人员绩效考评、口腔诊所团队建设、口腔诊所发展历史及口腔医疗机构创业案例等方面。
2.4 学术交流平台的建立
利用现有的口腔专科区域信息卫生系统平台及口腔医学网络平台,比如丁香园、科学网、生物谷、知名高校的慕课和知名专家的公开课等指导研究生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研究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前沿和最新进展。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国际新文献阅读报告会、研究生论坛、青年医师沙龙学术例会、科研论坛等,促进研究生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思维的培养。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多元化的学术交流会议及跨学科学习,这样能够开阔研究视野,激发科研兴趣,定位自己的科研思路,有助于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健康人文教育培养体系建立
我院针对健康人文教育的职业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积极对口腔医学专业开展人文素质和人文技能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邀请基层医院的杰出校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职业前景教育、诚信教育及感恩教育等人文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医疗工作适应能力及医疗团队合作精神等穿插其中,将口腔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和学生开展口腔卫生指导、口腔科普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口腔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学院利用节假日、“爱牙日”“三下乡”等活动或节日深入社区、学校、机关等结合口腔健康促进行动举办不同人群的口腔疾病健康讲座。营造全社会关注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公众口腔健康保健意识和素养水平,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的口腔健康行为,为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 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公平性、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在构建口腔专硕生培养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是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保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10]。初步拟定了由导师及管理人员评价、学生自评、不同阶段出科考核、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考试、毕业考试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素质”“健康人文素养”“临床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业及就业能力”“社会评价”六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及细分的若干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基本素质评价、健康人文素养、临床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业及就业能力和社会评价。二级指标包括:思想素质、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大健康理念;病历规范书写、医患沟通、临床工作量、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创业思维、就业情况;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11]。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医教协同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大口腔临床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口腔专业教育与规培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临床胜任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