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2020-02-16王方芳张赟秦宇彤赵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青年教师培训

王方芳,张赟,秦宇彤,赵坤

(陆军军医大学:A. 基础医学院医学教育学教研室;B. 基础医学院外语教研室;C. 校办公室,重庆 400038)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确立了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始了我军军事教育的战略转型。改革强军新时代,强军兴军,强校兴校,主要靠人才。青年教师是承担军医大学教学、医疗、科研和为部队服务工作任务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院校改革深入推进,现役军人教师转改文职人员制度不断落实,军医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主动思考和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践问题,是新时期军医大学办活建强、争创一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现实困境

军医大学作为战略卫勤力量,是引领部队卫勤服务体系建设的高端智库,不仅需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助推一流军队建设;还需要努力做出生物医学领域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科技创新。40岁以下青年教师是大学转型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新知识,能主动发现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突出优势[1]。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一流军事医学人才,为师者首先要成为一流人才。青年教师强,则大学强。军医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与新时代军医大学青年教师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专业发展与利益诉求密不可分,他们的战斗力或者工作效能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军医大学的发展未来,直接影响军医大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医疗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卫勤保障水平和部队官兵战斗力的维护提升。在军队院校调整改革期间,军医大学教员退出现役数量不断增加,但文职教员却补充较慢,导致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后备人才补充不足,教师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问题逐步凸显,一定程度影响了军医大学上述目标任务的进程。

长期以来,军医大学青年教师保持着一种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势。他们既关注军队和大学改革方向,也关心个人发展。但个人利益调整和进退去留等仍旧是院校改革不可回避的“现实冲击”:教医研战工作任务的增加、身份的转变与认同、待遇的改变与适应、个人专业发展的未来与空间、文职人员制度对大学发展的影响,诸如这样的工作压力、角色冲突、人际关系、文员待遇的现实落差等困境[2]。在这种情况下做学问、搞教学、谈创新,对青年教师已经是个不小的挑战。《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青年教师是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高危群体。超30%受访者认为科研教学压力大,超六成受访者看重工作稳定。其压力主要来自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等方面[3]。作者曾对军医大学青年教师的需求进行调研发现,不同年龄的教师需求有差异,30岁(含)以下青年教师正处于工作起步、建立家庭的阶段,他们相对重视物质等基本需求。36~40岁的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和发展阶段,他们更关心个人成长发展[4]。可见,职称晋升等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收入等现实环境的要求和挑战,都会不同程度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精力、工作标准、工作成效。对此,随着军队院校改革调整进入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对现实问题的考虑,关注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及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强校兴校的热情,确保他们积极支持改革、投身院校建设。

2 改革举措

青年教师思想的成熟、专业化发展的实现和身份的认同均发生在高校。大学依据新时期院校建设任务,开展青年教师专项研究,借鉴美国教育协会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界定和理解,认同高校教师发展应该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四个维度,其中教学发展应该是教师发展的核心[5];结合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青年教师的身份类别与定位、成长经历和军队院校改革趋势等内容和特点,全面考察新时期青年教师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和问题,从思想引导、教学科研成长发展的需求引导和政策引导等多个视角,强化青年教师人才制度的创新引领,系统推进大学青年教师发展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2.1 思想引领:激发青年教师使命感和归属感

第一,统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强国强军事业”专题教育,组织“感悟军工硝烟岁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参观见学、红色教育基地系列现地教学,组织国内外医学科学领域院士讲坛和军队英模巡演等活动,加强军人职业责任宣传和影响,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建校强校的强烈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第二,积极开展院校改革时期文职人员相关政策制度宣讲,以“依靠青年文职人员教师、服务青年文职人员教师、成就青年文职人员教师”的理念,让他们产生足够的信任感,提升归属感。第三,提高青年教师住房条件、福利待遇等物质生活保障,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培训,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引导青年教师为大学共同愿景而努力成才的精神状态。

2.2 教学发展:设计体系化的青年教师教学专项培训

第一,新教员岗前培训。为奠定新教员职业发展基础,打牢新教员教学基本功,大学对新进教师(军人、文职人员和聘用人员),开展为期1个月的脱产集中培训,包括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基本知识技能、教学观摩和试讲等培训内容,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思想品质、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技能、熟悉医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学手段、熟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能讲授一堂课的能力。培训期间实行平时考核、教育部组织的理论考试和课堂教学能力实践等综合考核,参加重庆市普通话等级测试,完成书面培训报告。培训合格颁发《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并作为参加大学教师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

第二,助教规范化培训。为提高助教教学能力,规范助教职业成长路径,大学对通过新教员岗前培训的助教和未参加助教规培的讲师,进行2~3年的在岗训练,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成为合格讲师打下坚实基础。培训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有副高以上职称,负责指导培训学员拟制培训计划并督促计划的严格落实,检查学习情况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方式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学知识、本学科知识、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基础医学知识),跟班听课(1门主干课程),教学培训(每学年3次以上专题讲座),集体备课(每学期2次以上),试讲(本学科主干课程试讲,不同内容的试讲不少于10次、累计不少于15学时),教学实践(非临床教员承担实践课程不少于5次、累计不少于10学时;临床教员参与临床教学实践教学查房和实习病例讨论均不少于5次、累计不少于10学时;未承担实践课程的非临床教员,试讲增加5次),教学研究(独立申报1项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课题、撰写1篇教学论文),担任教学秘书(不少于1学期)。培训考核包括阶段性检查(课程学习情况、教学培训情况)、不定期抽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及结业考评(理论考试与教学能力考核)。其中,阶段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且获得《教师资格证》者参加结业考评;理论考试合格者参加教学能力考核;通过教学能力考核者,即为助教规培合格,颁发大学《助教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规培合格是晋升讲师和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规培不合格者不得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从近2年的培训结果看,有5%的学员因为理论知识、教学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等不同环节不合格,未能通过规培。

第三,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包括骨干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培训、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等专项培训。如骨干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培训,培训人员在年龄为3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中选拔。培训为1个月脱产培训,实施小班化教学,采用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模拟授课、试讲点评、专人辅导和示范教学等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从全英语课或双语课的课堂设计、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与英文思维等方面展开培训,具体包括课程的中英文比例设置、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英文衔接与过渡、教学互动的英文设计、课堂基本表达与规范用语、课堂互动的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和英文思维能力的训练等。培训考核包括了平时考核60%(平时参与课堂培训的听说训练表现)和综合能力考核40%(由英语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和教学督导专家对英语综合教学能力以公开示范课的形式进行集中考核)。多年来,该培训有力推动了大学全英文教学,为双语教学培育优质师资力量。如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培训人员在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4年临床护理工作和实习带教经历的临床护理人员中选拔。培训采用半脱产形式,时间为1个月,内容涉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前沿进展等,注重凸显护理教育特色,推进护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培训结业考核是以一堂课试讲形式,包括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和课堂教学设计和现场答疑,一定程度促进了大学护理师资和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2.3 科技培育:制定青年教师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科技培育可以反哺教学。大学秉持“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发展、关注成果”的教师教学发展理念,制定论证青年教员个性化成长计划,完善支撑青年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系列政策制度,引导青年教师投入教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比如实施“苗圃工程”,每年选拔年龄在35岁以下,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主要通过资助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留学深造,返校继续在科研平台建设、团队建设、课题申报、人才举荐等方面给予科研支持,聘请校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导师帮带,纳入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库进行后续培养等等方式,使其尽快成为技术骨干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造就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学术发展,推动了青年教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大学也鼓励院系层面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个性化培养制度,比如基础医学院实施“青年教师托举工程”,持续3年投入555万元启动资金,每年扶持近30名青年创新人才从事原始创新工作,鼓励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聘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帮带,支持青年教师登上国内外一流学术舞台。

3 结语

“教之本在师”。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大学全面深化我军院校改革创新,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按照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充分依据教师成长的规律性和序惯性,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加大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师培养大格局,努力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有助于改善现实中做科研非常优秀的青年专家不善于教学,或不热衷于教学,乃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全面推进了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上述建设措施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对军事医学和军队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归属感和积极性,推进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和为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加快学校转型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青年教师培训
一场关于秋天的盛会
我是小小迷彩兵
我的太空梦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